• 我的订阅
  • 科技

亚马逊杀入AI芯片大战,Alexa的野心是当家庭大脑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14 03:00:00 来源:佳剧有约
亚马逊杀入AI芯片大战,Alexa的野心是当家庭大脑

新智元报道

来源:TheInformation

编辑:司明

【新智元导读】2月12日,TheInformation的报告证实,亚马逊已经开始设计制造AI芯片,以提升Alexa语音助理的质量,为Echo设备提供支持。此举紧随苹果和谷歌的步伐,被视为亚马逊顺势而为的厚积薄发,至此,繁盛的AI芯片市场,百家争鸣,鹿死谁手?

亚马逊杀入AI芯片大战,Alexa的野心是当家庭大脑

2月12日,根据TheInformation的一份报告,亚马逊已经开始设计制造AI芯片,专用AI芯片也可以帮助Alexa减少对整体远程服务器的依赖,为Echo设备提供支持。

亚马逊希望Alexa能够成为家中的大脑,控制门锁,安全摄像头和烤箱等家用电器。如果不需要互联网,那么与这些设备的连接将更安全可靠。

亚马逊杀入AI芯片大战,Alexa的野心是当家庭大脑

该报告称,亚马逊希望在智能家居硬件市场和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产品领域保持竞争力,并已经拥有近450名芯片专业员工,这要归功于亚马逊发力招聘和收购。

在过去几年中,2015年,亚马逊以3.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芯片制造商AnnapurnaLabs,以及17年年底收购安全摄像头制造商Blink。Blink的芯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延长其他产品的电池寿命,从亚马逊的云端摄像头开始,并扩展到Echo扬声器系列。

此举紧随苹果和谷歌的步伐,后两家公司已经开发并部署了各种规模的定制AI硬件。人工智能任务由于其计算密集程度高,通常需要为设备本身定制设计芯片,甚至需要为数据中心定制设计服务器,这些服务器通常从云端进行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

这一消息确实对Nvidia和英特尔等公司的业务构成风险,这两家公司都将其大部分芯片制造专业技术转移到了AI以及新兴领域,并通过为苹果、亚马逊等公司设计和制造芯片来赚钱。

亚马逊收购以色列芯片公司及摄像头Blink,发力AI芯片后劲十足

亚马逊计划开发自己的AI芯片,以便在其不断扩展的Echo产品线中使用Alexa驱动的产品可以进行更多的计算处理,而不必与云进行通信,这一过程可以提高运算速度。

苹果和谷歌都开始了类似的转变。苹果已经开始开发自己的iPhone芯片,比如该设备的图形处理器和电源管理单元,并因此切断了长期供应商。关于人工智能,苹果公司设计了一种新的“神经引擎”,作为其A11仿生芯片的一部分,它在处理机器学习算法的设备上运行,为FaceID和ARKit应用程序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谷歌已经开发了自己的AI硬件多年,首先是定制ASIC处理器,为其TensorFlowAI培训平台定制设计的TPU(去年升级为第二版),展现机器学习任务方面的优势。PU是Google子公司DeepMindAlphaGo系统的基础,它帮助Google保持与同样设计自己AI培训服务器硬件的Facebook的竞争力。

在过去的两年左右时间里,谷歌已将其知识转移到了消费者领域,开始开发自定义的AI芯片以支持相机设备,还在Pixel2中设计了图像处理器。

繁盛的AI芯片市场,百家争鸣,鹿死谁手?

通用芯片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深度学习算法的要求,效率低,功耗大,成本高。各种神经网络算法需要专用芯片来保证其运行效率。人工智能的浪潮,催生了AI专用芯片的大爆发。

无论是云端的运算还是移动端的运算,都需要专门针对AI算法设计的芯片,但这二者对AI专用芯片的要求不同。云端要求AI芯片适应多种神经网络架构,同时能进行高精度浮点运算,峰值性能至少要达到Tflops(每秒执行10^12次浮点数运算)级别,对功耗没有严苛要求;支持阵列式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移动端AI芯片对设计的要求截然不同。一个根本的要求是控制功耗,这就需要使用一些办法(如网络压缩)来提升计算能效,同时尽可能少地降低计算性能和计算精度的损失。

各个厂商纷纷在这两个方向上发力AI芯片的研发,当然云端和移动端也无法截然分开。比如寒武纪,此前研发的寒武纪深度学习处理器是面向大规模神经网络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而2016年推出的寒武纪1A处理器(Cambricon-1A)则是面向智能手机、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驾驶等各类终端设备的。

在云端,除了上文的英伟达,英特尔在收购Altera之后推出了基于FPGA的专用深度学习加速卡,更收购了Nervana,瞄准为深度学习专门定做和优化的ASIC芯片;收购了Movidius,其高性能视觉处理芯片将补足英特尔在移动端AI芯片的缺失。另外还有IBM的类脑芯片TrueNorth。当然还有本文开头讲到的谷歌TPU。日前,百度又正式推出了XPU,它是基于百度FPGA的新一代AI处理架构,拥有GPU的通用性和FPGA的高效率和低能耗,对百度的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做了高度的优化和加速。

在移动端,谷歌、苹果和三星等都在用专门的AI芯片构建手机。微软正在为增强现实耳机专门设计这样的芯片。同时从科技巨头谷歌到传统车厂丰田,所有人都在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正需要能够在移动端良好运行的AI芯片。

比如擅长底层架构改进的苹果,其最新发布的AppleX采用了定制的芯片来处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这是一个双核的“A11生物神经网络引擎”(A11bionicneuralengine)芯片,每秒运算次数最高可达6000亿次。该芯片赋能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FaceID身份认证功能能够快速识别人脸,从而解锁iPhoneX或进行购物。

芯片走向定制化,以满足AI软件的需求,在行业中已经变成一股新的大趋势。谷歌已经设计了两代芯片来处理数据中心的AI计算工作负载。微软也为未来版本的HoloLens混合现实头盔开发了一款AI芯片。在iPhone上安装新的专用芯片意味着主芯片的工作量将会减少,从而提高电池寿命。否则,例如,通过手机摄像头进行物体识别同时进行视频录制时,可能会迅速地将电池消耗完。此外,在不久的将来,iPhone以外的更多移动设备都可能包含针对AI的处理器。

又如华为。在德国IFA2017举办期间,华为正式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华为方面表示,这一带有强大AI计算力的手机端移动计算平台,是业界首颗带有独立NPU(NeuralNetworkProcessingUnit)专用硬件处理单元的手机芯片。创新性集成NPU专用硬件处理单元,创新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相较于四个Cortex-A73核心,处理相同AI任务,新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图像识别速度可达到约2000张/分钟。麒麟970高性能8核CPU,对比上一代能效提高20%。率先商用MaliG7212-CoreGPU,与上一代相比,图形处理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50%,可以更长时间支持3D大型游戏的流畅运行。

此外,中国也有几家公司在进行AI芯片的研发。此前腾讯发布的AI产业报告指出,AI芯片作为产业核心,也是技术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产业价值和战略地位远远大于应用层创新。而在这一点上,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还很大。报告显示,从基础层的芯片企业数量来看,中国拥有14家,美国33家,中国仅为美国的42%。

国内在AI芯片研发表现突出的企业,除上文介绍的寒武纪外,还有推出具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嵌入式视频采集压缩编码系统级芯片“星光智能一号”的中星微电子,致力于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地平线机器人,以及打造了“深度学习处理单元”(DeepProcessingUnit,DPU)的深鉴科技。深鉴科技的目标是以ASIC级别的功耗,达到优于GPU的性能,目前第一批产品基于FPGA平台。

美国国防部研究部门Darpa的项目经理吉尔·普拉特(GillPratt)表示,这种向专业芯片和新的计算机架构转型的趋势可能导致人工智能芯片的“寒武纪爆炸”。正如他所看到的那样,将计算量扩展到大量微小的低功耗芯片,以使机器可以像人类的大脑一样运行,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能量。

编译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0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爆火人工智能硬件AI Pin上市即翻车
...级Mac,表明公司致力于保持其产品的技术领先地位。NO.5 亚马逊聘请AI专家吴恩达为董事会成员近日,亚马逊宣布,知名AI专家吴恩达将加入其董事会
2024-04-15 15:40:00
新鲜早科技丨马斯克宣布首例人类接受脑机植入;马化腾官宣腾讯视频号的电商野心
...提到,游戏出海是腾讯目前出海国际化的最大希望。3、亚马逊终止收购iRobot。亚马逊和 iRobot 近日表示,双方已达成协议
2024-01-30 11:50:00
科技巨头的AI野心:从云、芯片到应用,控制价值链所有环节
...的所有环节。一直以来,与微软和谷歌等竞争对手不同,亚马逊并未将其业务“触角”过多地伸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开发。但亚马逊已决心改变这块“短板”。当地时间6月29日流出的一
2024-07-01 09:17:00
如果MaaS是个伪命题 大模型时代的“云”应该怎么建?
...回答的关键问题。一定程度上,今天凌晨举办的 2024 年 亚马逊云科技 纽约峰会,可以作为观察这个时代之问的最佳切口。 没有一个模型可以一统天下,MaaS 或许是个伪命题一
2024-07-13 09:54:00
全球万亿AI军备竞赛开启:BAT投入加起来不敌半个谷歌
...空头指出,英伟达的现金流等于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亚马逊、Meta和微软四大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事实上美国科技巨头不约而同地正用重金砸向AI
2024-05-29 11:16:00
下一个OpenAI+微软?Anthropic将使用数十万枚亚马逊自研芯片
Anthropic发展迅速,需要算力;亚马逊重兵布局自研算力芯片,需要紧密绑定的使用者美国西部时间12月2日晚,AI(人工智能)创业公司Anthropic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计算官
2024-12-04 09:49:00
微软紧随英伟达发布芯片,老黄还不慌吗?
...英伟达掣肘。当自研芯片成为潮流,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先后亮出压箱底的宝贝,谁能真正挣脱枷锁?(图片来自Pixabay)微软首款AI芯片来袭
2023-11-23 09:36:00
微软难以摆脱英伟达 |焦点分析
...算力上。自研成为企业共同的希冀,在微软之前,谷歌和亚马逊都已用上了自研的芯片,而后来者Meta、OpenAI等也走在自研芯片降低成本的路上。但从英伟达推出DGX Cloud云
2023-11-20 13:32:00
亚马逊云科技,如何用AI再赢一次
亚马逊云科技CEO马特·加曼在re:Invent 2024演讲不是大张旗鼓解决宏大的时代命题,而是一步步填补琐碎细小的技术和应用沟壑文 | 吴俊宇编辑 | 谢丽容IT产业每隔十年技术浪潮就会剧变
2024-12-07 09:5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商品多退少补太繁琐?小鹅通称重分拣功能上线,高效管理每一克!
小鹅发现,不少社区团购商家在用小鹅通卖生鲜时,采用的是先销后采的方式,缺少"称重分拣"的环节,销转过程低效还易出错。现在
2025-08-08 12:22:00
外卖大战背后,最直观的受益者当属消费者。数据显示,90后日均打开外卖App的频次已达3.2次,25-45岁人群贡献了82%的订单
2025-08-08 10:39:00
随着美团、饿了么、京东的官宣,这场外卖大战似乎会暂告一段落。其间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现象,也引起各方对外卖行业发展的反思
2025-08-08 10:39:00
外卖内卷,算得上今年的一个现象级话题。2月11日京东宣布入局外卖,一池春水即被搅动。美团升级“闪购”,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
2025-08-08 10:39:00
AI重塑南京钢铁产业新图景
从“钢花飞溅”到“数据奔流”,蹲点一线看“南钢+华为”元冶·钢铁大模型——AI重塑南京钢铁产业新图景南钢智慧中心内部。智能金相实验室
2025-08-08 07:14:00
竞争难度大,全球每年仅十人入选 南航博士生获国际奖学金
王立晗在实验室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南报网讯(通讯员周新华记者姜静)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元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立晗,凭借在微波光子测量领域的突出表现
2025-08-08 07:14:00
南报网讯(记者徐宁)近日,工信部公示了首批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名单,全国43家、江苏7家,南京的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2025-08-08 07:13:00
从单一爆款到多元化产品矩阵 解码东诚大健康协同发展方程式
大众网记者 王丽 烟台报道在老龄化加速与健康消费升级的双重浪潮下,中国大健康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作为为国内原料药领域企业拓展大健康领域的标杆
2025-08-07 23:59:00
烟台银行数字化转型再提速 获评“数智化转型先锋企业”
大众网记者 李慧 通讯员 李东霞 烟台报道近日,由金科创新社主办的“2025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第八届金融科技管理人年会”在成都举行
2025-08-07 15:23:00
全球销量增20%,份额净增1.2pct!海尔空调郑州发布新成果
持续的高温炙烤与“以旧换新”政策叠加,让今年的空调市场格外火热。面对行业普遍面临的流量枯竭、行业内卷、高运营成本三大挑战
2025-08-07 15:36:00
强冷必然不舒适?海尔云溪“性能神机”两者兼得
长久以来,空调行业似乎藏着一个隐形难题:想拥抱快速制冷的强劲体验,就得忍受冷风直吹的不适;若追求柔和风感,又难免要和制冷效率妥协
2025-08-07 15:38:00
AI空调陷入红海!海尔空调率先主导AI空调标准领先一步
夏天离不开空调,但现在的“AI空调”是不是让你有点懵?语音喊半天它听不懂你的方言?功能按键一大堆,真正有用的没几个?宣传说得天花乱坠
2025-08-07 15:38:00
海尔空调主导制定行业首个AI空调标准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空调行业的浪潮中,市场涌现大量“AI概念”产品。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产品未能真正聚焦用户对“智能便捷 + 健康舒适”的核心需求
2025-08-07 15:39:00
医渡科技多篇高质量科研论文见刊,“产品+服务”模式成效显著
近一年,国内AI医疗头部企业医渡科技(2158.HK)在“AI for Science”浪潮中持续发力,深度融合AI技术与疾病洞察力
2025-08-07 15:47:00
营养师团队深度护航,燕教授助力经销商突破事业瓶颈
在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经销商们既面临着广阔的市场机遇,也承受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高效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025-08-07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