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件小事》
鲁迅的《一件小事》写于1919年11月23日晚,发表于12月1日的《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后收录于《呐喊》文集。
《一件小事》的故事很简单,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一个知识分子,雇坐一辆人力车到S门去。将到S门时,车把带倒了一位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的花白头发的老女人。
“我”看到老女人没有跌伤,又没有别人看见,怕耽误自己的路,便催车夫:“没有什么的。走你的吧!”而车夫却不理睬“我”的话,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她说:“你怎么啦?”
老女人说:“我摔坏了。”
在“我”看来老女人是装腔作势罢了,可是车夫却毫不踌躇,扶着老人,走向巡警分驻所。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让“我”,其实也就是鲁迅,突然有一种感触。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阵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很多人认为鲁迅这是在歌颂了底层民众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因为鲁迅被这车夫的优良品质和表现出的真挚情感产生了一种忽然间的灵魂震动。当然,我们不能排除那一刻,鲁迅是有意思灵魂的触动,但显然这件小事不足以否定鲁迅一贯的主题。
而鲁迅之所以写这样一个故事,不在于表达像“我”这类型的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也不在于号召说要积极向车夫学,而在于阐述他一贯的主张。
鲁迅的作品自始至终有一个批判的主题,对专制暴政的批判,对旧社会黑暗腐朽的揭露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所以鲁迅的《一件小事》本质上还是说改造国民性,完成“立人”,如果国人都能如同车夫一样“立”起来,那个自由、法治、平等的社会才会真正的到来。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有立起来。
大革命的失败、专制的命运和倒退的历史
大革命之后,民众还是一如既往表现出“国民劣根性”:奴性、自私、退守、瞒和骗、做戏、惰性、卑怯、自欺欺人、虚伪、巧滑、愚昧、麻木、健忘等。而这些“国民劣根性”体现在包括人力车夫在内的占国民主体的底层民众身上。
而任何的国民性都是一种生存方式,鲁迅笔下这些国民性其实就是专制暴政社会中,民众的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不改,国民性、文化心理自然难改。说到底,还是在于“立人”,在于专制暴政社会的改变。
长期的专制养成了民众安弱守雌,递来顺受的思维和心理定势,屏息低头,丝毫不敢轻举妄动,“两眼向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装出死相,说笑就是放肆”。
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养成了国人的奴隶性格,失掉了“人”的独立品格。这种性格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上等人唯唯诺诺,不得无理。阿Q即使是在城里发了财,回到未庄,赵太爷遣人传他进府,也还是规规矩矩地去见赵太爷,而且也习惯性地站在檐下,不敢有半句多话。
也就是说,在辛亥革命以后,皇帝下了台不再坐龙庭了,百姓剪了辫子,国号也变了,一切都好像是新的了。但实际上,“满眼是白旗”,“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
“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这正如上海的工人赚了几文钱,开起小小的工厂来,对付工人反而凶到绝顶一样。”
新来的奴隶主但同时也是奴隶,民众还是保持着不变的奴隶地位,区别就在于坐稳了奴隶还是做奴隶而不得。于是鲁迅开始对大革命进行全面的反思。
“说起民元的事来,那时确是光明得多,当时我也在南京教育部,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自然,那时恶劣分子固然也有的,然而他总失败。一到二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即渐渐坏下去,坏而又坏,遂成了现在的情形。其实这也不是新添的坏,乃是涂饰的新漆剥落已尽,于是旧相又显了出来。”
随着辛亥革命实质上的失败,国政操纵于军阀之手,随后一连串的混乱、倒退、复辟,使鲁迅由短暂的兴奋走向幻灭。国家依然走不出专制的命运沦为和历史的倒退。所谓的新社会却是军阀们割据一方,各怀鬼胎,争权夺利,共同点就是:依然实行专制、独裁,旧的一套。只不过以前是一个皇帝,而现在是数不清的新军阀。而新的司法,同以前并没有什么区别,到处依旧都是冤狱。
在专制暴政,经济剥削,意识形态控制,文化思想管控,信息资源匮乏,莫谈国事和暗探特务横行的社会中,民众不懂得是正常的。民众的愚昧和无聊是统治阶级的治绩,这种麻木还表现在他们的“看”上。看华小栓吃人血馒头、看杀头、看游街示众,看一切他们认为有刺激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大家是不相同的,每个人的心灵上都有一层厚障壁。
大革命之后建立的社会,各路百姓的日子还是依旧的,他们只能在这黑灰的色调中,度过自己平淡的一生。
国旗已经改变,民间没有改变;国号已经改变,上下阶层都没有改变。这就是鲁迅小说写给我们的辛亥后现实。辛亥前后平民的思想依旧,生活与地位依旧,仍然是被压迫、被奴役、被统治。因为革命既没有改变社会制度,又没有改变等级观念;既没有改变人际关系,也没有改变习惯与人情。
制度还是那个专制的制度,民众还是那个顺从的民众。走出不专制的魔咒,我们就走出不历史的宿命,它总有一天还会回来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