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鲁迅依然屹立在国人心中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1-26 10:22:00 来源:文化学者黎荔

作者:黎荔

郁达夫在鲁迅的追悼会上,曾说过一句让人深思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产生了英雄而不知去尊重他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蝼蚁之群(原话是“生物之群”)。对本民族英雄的态度,是这个民族人性高度的一把标尺!鲁迅是百年中国最毁誉交加的人物之一。因为,鲁迅跟时代的关系太清晰,一出道就赢得时代,后来他和时代关系扭曲,也是那个时代的戏份之一。他死后,时代开始绑架他、狠狠利用他,他成了时代的超级人质。现在,时代开始刻意地疏离他,要把这一百年来他烙下的刀斧削劈的深深痕迹抹掉,因为他依然刺目触目,如同时代咽喉的一根骨刺。鲁迅二字,在中国享有最为广泛的知名度,然而对鲁迅的阅读,仍然固化在仅有的几个篇章之中,而且许多篇章并不能保证是鲁夫子原文。他被送上神坛,他被送进课本,后来他又跌下了神坛,他大踏步地退出了课本,因为同一个原因。在鲁迅身后82年,我们依然在话说鲁迅,一直有那么多追慕和误解紧紧跟随着他,恰恰说明,当代社会依然存在鲁迅曾经针砭过的时弊。鲁迅曾希望世人忘掉他,管自己过活,然而,我们今天不谈鲁迅,还不行。他横眉冷对、须发浓黑的形象,依然屹立在国人心中。

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鲁迅《朝花夕拾》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鲁迅《华盖集》

幼时虽曾梦想飞空,但至今还在地上,救小创伤尚且来不及,那有余暇使心开意豁,立论都公允妥洽,平正通达,像“正人君子”一般;正如沾水小蜂,只在泥土上爬来爬去。

——鲁迅《华盖集》

这就是鲁夫子的笔墨,剥皮抽筋,一读一惊心。所有当下,都是历史分娩的,身体里住着历史的血脉、基因和染色体。当我们以为与某段历史永别时,它又冷不丁拦在了前面,顶多换个面具。尤其于中国这样一个变革不彻底、文化积习太深、体制更新太慢的环境,很多事都会一遍遍地来、改编后重演或排出续集。曾有一段时间,觉得鲁迅过时了,可不久世事历练,发现鲁迅还站在前面,鲁夫子的话一点不老,他依然伟大,像个时代先锋。

鲁迅总能刀锋般猝然地直达核心,他说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面对连绵不断的灾变、饥荒、战乱、暴政,中国人长期挣扎在如何活下去的生存恐惧当中,并由此形成了扭曲天性、蔑视公理、臣服威权的成长—驯化模式。中国是个有着漫长专制历史的国家,造就我们每一个人潜伏的奴性深入骨髓,因此,要重构一种全新的现代人格,冲出文化惯性和习俗约束,鲁迅用了“万难破毁的铁屋子”的比喻,这个比喻反映的的思想,是近代才有的。漫长的古代,写文章的人是没有毁坏铁屋子的想法的。最具反抗精神的《水浒传》,也不过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事实上,我认为,文学就是教人怎么逃离铁屋子。毁坏铁屋子是政治家、革命家的事情。鲁迅毕一生之功,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终其一生,鲁迅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愤激的鞭笞,他的文字,是用心灵的真火焙炼的,是真我、真心、真言的结晶。他是时代精神的伟大觉悟者和中国文化命运的伟大担当者,真正透视历史和将世界视野纳于胸怀的文化创新者。这样的人物,如果不是民族英雄,那么什么样的人配称为民族英雄?鲁迅印证了我对文学大师的想象:如果没有大爱、大恨、大我,如果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怎能算得上大师?又怎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人类为什么需要超凡脱俗的英雄,英雄能使更多的人看到更大的希望。正如鲁迅在《故乡》中所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披荆斩棘的开路人、领航者,每一条新路上走过的第一个人,注定将给后来的追随者带去远比一条道路虚拟得多,也重要得多的希望。

在没有鲁迅的日子,我们仍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但鲁迅又是一个让人忘不掉的话题。82年前的那位刀锋战士走了,中国的文坛和思想界,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沉寂的古战场。再也找不到像鲁迅那样的旗手了。鲁迅的遗体曾覆盖一面写有“民族魂”的红旗。那面旗帜,如今传到了哪里?还有谁配得上与那面大旗共舞?谁今天在肩住黑暗的闸门,放我们的孩子到光明宽阔的所在?在我们这个缺乏足够的法治精神、契约精神的社会土壤里,鲁迅的“国民劣根性”批判,从狂人、人血馒和人肉宴席开始,顶层的颟顸凶残,底层的愚昧嗜血,一百年前鲁迅突然发现这个毒瘤,揭穿了中国文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背后的双重暴力。正如今天,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还拥有理性,不在为邪恶喝彩之列,也许看到袭医杀医事件,偶尔会同情一下医护人员的,但一旦当你去就医,你的要求没尽数被满足时,就马上变了个脸,一副“逆我者亡”的态度,心中的那柄刀刃就蠢蠢欲动了,仅仅因为医生“服务态度不好”也会屠刀相向,直取医生性命,甚至还觉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充满“我弱我有理”的天然正义。正是这样的国家,正是这样的民众,已然成为社会毒瘤,医生虽然治得了病,但是治不了社会。鲁迅也无法完成“大医医国”的使命,一百年后,中国依然还是那个百年不变的中国,或者说在思想文化内核只前进了一小步的中国,生病的不止是肉体,更是灵魂;需要改变的是不止是人心,还有无比坚硬的体制。

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面临着怎么对待西方,怎么对待传统文化,中国道路选择的问题。这些当年鲁迅都有思考,鲁迅所提倡的,是“疑”。他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强调人的局限性。他是在悖论里发现问题。他不愿给出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因为古老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他不愿轻易地许诺所谓的“黄金世界”,他也不认为古代的思想资源能对现代社会有效,他警惕自己成为过去思想的奴隶,或者被空谈的理想所绑架。鲁迅在思维的复杂维度上令人叹为观止,我认同莫言说过一句话:“和鲁迅相比,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在鲁迅的镜照下,我们很难在当代文学中找到当称“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在数以万计的当代中国作家中,对于中国文化,我们找不到鲁迅式的“击中要害”的伟大评判者。

很多人以为鲁迅是条硬汉,很少人注意到鲁迅的爱,更少注意鲁迅大爱的品性。鲁迅自嘲是“浅薄的人道主义”。萧红曾问鲁迅:“你对我们的爱是父性的还是母性的?”鲁迅愣了一下,肯定地说:“是母性的。”对此,一向散淡且不谈鲁迅的汪曾祺曾说:“鲁迅的话很让我感动。”他带着悲凉意味地补充:“我们现在没有鲁迅。”当时为1991年。冬天也可能正是春天,鲁迅也可能正是林语堂,父性也可能是母性。鲁迅认为:“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预备着将来的牺牲。”鲁迅的结论是:中国没有这样的知识阶级。他以此来期许自己。人类中有这样一种人,譬如鲁迅这种的,总是能超越自我的爱与恨、超越个人的乐与忧,而把视野与胸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广大的人群……鲁迅之所以有大喜与大悲,因为他有大理想,即对全体中国人的关怀与期望。鲁迅无法被取代,一方面证明了鲁迅的伟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世的悲哀:怎么再也出不了思想的巨人?但鲁迅无法被取代,至少比鲁迅被推翻要好。

我想起鲁迅《野草》中有一篇叫《过客》,这个过客永远在走,走向未知,走向未来,很辛苦,很艰难。有一天快到黄昏的时候了,他碰到一个老翁,就问这个老翁,前面是什么地方?

老翁说是坟墓。

他问,坟之后呢?

老翁说,不知道。

但他说老翁旁边有个女孩,她说:“不,不,不是的。那边有许多野百合花、野蔷薇,我经常去玩的。”

80多年前的秋日,鲁迅已走向了他的坟,但他所引领的思想探索永远在走,一直前行。希望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杜甫和鲁迅,跨越千年的知音
...挚友。他们身处不同的时空,却有思想上的共鸣!杜甫和鲁迅就是这样的知音。相同点一:爱国这两位,一个是唐代诗人,一个是清末民初的作家,所居的时代在时间上跨越了千年,但却有一些共同
2024-03-01 18:36:00
将鲁迅先生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地标,2023鲁迅文化周开幕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87周年的日子。上午,鲁迅纪念日公众纪念活动在鲁迅公园内鲁迅墓前举行,拉开了今年“鲁迅文化周”的序幕。“今年参与活动的市民群众比往年更多,我们推出了以‘鲁迅小道
2023-10-19 14:33:00
鲁迅是一个怎样的鲁迅
...本主义时代,在那个封建势力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社会,鲁迅对旧社会的落后腐朽保持清晰深刻的认识,坚持以个人力量去与笼罩中国社会千年的黑暗传统作斗争。鲁迅的一生都是为了祖国的解放,
2023-02-16 15:09:00
鲁迅写《藤野先生》时,为什么会感激藤野先生?
鲁迅写的《藤野先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散文作品。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写到了一个教学认真、作风严谨、关心学生,同时对来自于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极为友善的日本好老师的形象。鲁迅在文章里回
2023-08-08 18:33:00
除了春秋战国,另一个文化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呢
...国,另一个文化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呢?小编认为就是以鲁迅先生为首的民国时代。那么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哪些文化人物,会被认为是中国两个文化鼎盛的时期呢?春秋战国,史学家将这段大分裂
2024-04-22 16:44:00
藤野先生去世前,鲁迅为何还念念不忘?
1904年8月,鲁迅从东京到了仙台,在仙台医专学习西医。当时藤野先生在该校任教,负责教授解剖学。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生于1874年,是日本福井人。家中世代行医,受家人的影响,
2023-08-17 19:27:00
书讯 |《黑白镜像——讲稿》:在黑白镜像的艺术中,剖析《野草》的灵魂
《黑白镜像——〈野草〉讲稿》是对于鲁迅《野草》散文诗集的逐篇解读,其特别之处在于虽是专业学者对《野草》的研究解读,却并不选择以“学术语言”写就,而是采用类似散文的形式,将专业的文
2025-03-26 11:22:00
《极限挑战宝藏行·和美乡村季》深入“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地”
...景秀丽宜人,古时不少文人墨客为它留下诗篇,当代作家鲁迅也将岸边的镇子视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写成了书里古香古色的“鲁镇”。看着粼粼涟漪,听当地趣事,“宝藏团”在这里开启了一场生态
2024-01-20 17:07:00
鲁迅后人今何在?儿子当高官,远房亲戚是明星,如今家喻户晓
...有一个人,那就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都在进行文学创作,他所写作的狂人日记直接促进了近代人们的思想解放。鲁迅的文笔犀利深刻,十分精炼,启发了
2025-03-02 22:58: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天眼快评】养儿防老变成养儿挨打?九旬老太被亲儿子暴打,家丑背后是犯罪
我真的气到手抖!你们看到那个视频了吗?江苏常州,一个中年男人,先对90多岁的老母亲厉声质问,然后揪住头发,一巴掌一巴掌往脸上扇
2025-11-13 12:00:00
爱不该只放在心上 珍爱网倡导勇敢表达的力量
在爱情里,有些感情藏在心底,却从未说出口。有人以为“懂我无需多言”,却忽略了真心若不表达,往往会在沉默中被误解、在等待中被消磨
2025-11-13 16:41:00
“詹胡涛加油,你的座位我们一直留着”!安徽18岁少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后病逝
大皖新闻讯 以詹天佑为榜样,梦想是造出最好、最安全的火车......今年夏天,来自安徽太湖的18岁少年詹胡涛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2025-11-13 19:11:00
徒步1500公里 蚌埠一男子耗时49天从深圳走回老家
大皖新闻讯 两双徒步鞋,一个简单的行囊,53岁的丁先生从深圳繁华的都市圈出发,沿着105国道一路向北,历时49天,徒步1500多公里
2025-11-11 16:16:00
妥协换不来爱情 珍爱网:主见是爱情里最迷人的底气
有人为了伴侣放弃心仪的工作机会,后来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后悔;有人因为怕对方不高兴,藏起自己喜欢的小众爱好,慢慢忘了自己本来是什么样
2025-11-11 18:22:00
一碗炒饭香 一片真情浓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初冬寒冷,暖阳温馨;生活多磨,真情动人。这几天,吉林一位父亲为女儿吃上自己的炒饭900里奔赴的故事
2025-11-11 11:14:00
张纪中妻子杜星霖向“黑粉”宣战后最新发声:接受议论但无法忍受网暴,将起诉维权
大皖新闻讯 近段时间,著名导演张纪中妻子杜星霖以长期遭遇网暴忍无可忍为由,发视频向“黑粉”宣战一事,持续引发热议。此后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两个账号处于停更状态
2025-11-10 14:05:00
图说“市监蓝”丨服务型执法·护航新福建
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X1{text-align:justify
2025-11-10 16:07:00
七星山荒野求生赛进入第三十三天,安徽选手靠“续命三件套”火出圈
大皖新闻讯 近日,湖南张家界七星山一场“硬核”荒野求生挑战赛引发众多网民围观。百余名来自全国的生存爱好者齐聚深山,仅凭一把柴刀开局
2025-11-10 12:59:00
今日天光|仿佛又回到了夏天,可以穿短袖啦!
今日天光|今天是2025年11月9日,仿佛又回到了夏天,可以穿短袖啦。
2025-11-09 13:02:00
公交司机守护走失幼童
“这孩子一个人在路边太危险了!”近日,太原公交二公司S15路驾驶员闫利锋结束上午运营任务,驾车途经山西实验小学门口准备返回场站时
2025-11-08 18:06:00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