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人这样过重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6 20:04:00 来源:杭州网

宋人这样过重阳

《陶潜赏菊图》 赵令穰

宋人这样过重阳

绘图 吴藓藓

编者按

今天是重阳节。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在重阳,我们首先要向家中父母长辈道一声问候,祝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尊老敬老,又不只是在重阳节。宋人的重阳,似乎是一个分享秋日喜悦的节日。因有耕耘,才让收获的隆重如此难忘。

1.

“菊有黄华时”,正是重阳前后。

北宋元丰元年(1078)的九月九,徐州太守苏轼在新落成的黄楼上给远来的友人王巩接风,劝他不必急着归去:“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这是苏太守在徐州任上的第二年,前一年的七月到九月,因遇上少见的洪灾,徐州是泡在大水里度过的,苏轼哪有闲情去过节?因此认真算起来,这算是苏轼在徐州过的第一个重阳节。

因为王巩来访,这年重阳前后的日子,给苏轼添了不少热闹。

王巩就是王定国,是真宗朝名相王旦的孙子,为人仗义,性情疏阔,后来乌台诗案里他被苏轼连累流放广南,却没有任何怨言,而他的妾,就是自愿随他远流广南、对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柔奴。

不过这年远行来徐州,王巩似乎并没有带柔奴一起来,只带了家酿美酒——这位贵公子口味甚刁,自称“恶客”,向来不肯饮外酒。

这样的良辰美酒,足以醉人。于是苏轼在黄楼的觥筹交错间,提笔写下: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那年重阳,徐州的菊花一定开得很好。因为在王巩来之前,苏轼便许他“子有千瓶酒,我有万株菊”——哪怕你菊花插得满头满身连眼睛都挡住了,哪怕你躺在菊花堆里连车轴都压断了,我都供得起,所以啊,趁菊花开得这么好,你就在徐州,多住几天。

可惜,苏轼留客虽殷勤,他自己却没多少时间陪客,只难得地陪王巩去登了一次城东的黄茅冈,同去的还有颜复和道士张天骥,一行人醉中登山,拍手大笑兼长啸……其他的日子里,都是颜复在陪着王巩往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只是夜晚有空暇时,苏轼会在黄楼置酒,自己身着羽衣,遥遥望着他们从江上棹舟归来。那时候,苏轼便会想起三百年前的李白,曾与崔宗之乘月自采石矶归金陵,在舟中旁若无人好似神仙,“自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事,已三百余年矣”。

世间如此乐事,因王巩的到来而成全了苏轼,也成全了这传诵千古的“明日黄花”。

2.

无独有偶,李清照的笔下也在重九开出过一朵黄花。

北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颁布了一则禁令:元祐党人子弟不得在京城居住。

身为元佑党人李格非的女儿,此时,李清照虽然已和赵明诚结婚三年,且公公赵挺之也身居要职,却还是被迫离开京城,回到原籍明水居住。

徽宗的诏令十分苛刻——即使节日也不许党人子弟擅自回京,于是这年深秋,孤身在外的李清照给赵明诚寄了一首词,委屈地述说伶仃之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那年李清照不过21岁。

年轻的李清照不知道,这朵黄花,也将永留词史。

3.

苏轼和李清照的时代,重阳赏菊是例有之风俗,《东京梦华录》对此有细致的描述: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周密写《武林旧事》,回忆临安重阳旧事时亦写道:重阳节时,宫中“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炫眼,且点菊灯。”

《东京梦华录》大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武林旧事》最晚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

孟元老和周密,都是对旧日繁华念念不忘的人,可这些古籍的记载仍不足以描述宋人的重阳。若将记忆拓宽,他们应当还会记得更多琐碎的事。

譬如,重阳假。

在宋朝,重阳是法定假期。北宋初年,宋太祖下诏重阳可休息一天。后来宋神宗即位,把重阳假由一天延长到了两天。南宋的时候假期更长了,南宋方觉琏《乡塾纪》里记载,小学生的重阳假,竟然能给到四天!

有了假期,自然得用起来,于是有了登高、酒市和市集。

登高,不只是登山,登楼、登塔、登台都算。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杭州都没有高山,那也得找个地方登,北宋人会登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这些地名一看就不是特别高的地方,苏轼还常常去好友王诜家登楼,也算是登了高。

为何一定要登高?

北宋博物学家方勺说,九九是极阳之数,阳至极处便要转阴,为了调和阴阳,方勺建议,重阳这天最好能爬多高就爬多高,多多地吸收阳气存起来,慢慢用。

也有另一种说法,登高是为了避灾。《梦粱录》中是这么说的:茱萸名避邪翁,菊花名延寿客,借此两物,方能消解阳九之厄。

茱萸三月开花,七月结果,结的果子如珠子坠在枝头,极是好看。又极香,可入药,能逐风邪、治寒热,所以宋人称它“避邪翁”。有掉下来的小果,女子捡拾起来放在布袋里,平时把“茱萸囊”佩在腰间,可辟邪。

男子簪花则与皇家风气有关。两宋三百年,每年重阳,朝廷均会赐花给大臣佩戴——即“缯彩茱菊”,指的是用好丝绸制成假茱萸和假菊花,九月初八分赐文武百官每人两朵,便于重九佩戴。

无论北宋还是南宋,男子簪菊,女子佩“茱萸囊”,登高饮酒,相率成俗。

除了簪菊佩茱萸、登高野宴,酒市集会也是宋人重阳节的标配。

《鸡肋编》里记载过一则重阳药市上的酒市:

“至重九药市,于谯门外至玉局化五门,设肆以货百药,犀麝之类皆堆积。府尹、监司皆步行以阅。又于五门以下设大尊,容数十斛,置杯杓,凡名道人者皆恣饮。如是者五日。”

这个酒市本来是药市,堆积如山的药市中,放置了几个巨大的酒缸,供人随意取饮,也是豪放。

4.

宋人的重阳里,重阳糕上有锦绣。

《东京梦华录》里说这个重阳糕里掺了“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梦粱录》里则说“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以五色米粉成狮蛮”,《武林旧事》里的重阳糕更为复杂,有“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的,有“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的,有“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的……实在别致得紧。

重阳糕有些像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是重九日宋人互相馈赠的礼物。

民间最简单的重阳糕,是只用面粉拌糖发成的“面糕”,烫面蒸熟后切成菱形大块,用胭脂点色即成。稍微复杂一点的有“黄米糕”,面粉糜子各一半,加糖和豆沙,铺放在模子里,洒水洒油上笼蒸熟,端出来时用柏枝装饰。还有“枣栗糕”,先把板栗煮熟,去壳去膜捣泥做成栗黄,栗黄混合米粉、面粉、枣泥做成馅,底层用米糕垫底,顶层用石榴装饰,蒸熟以后切薄片,拼出各种图案。

糕做好了,插上小彩旗,便可以送到对门或邻居家去了。有的还别出心裁地在大号重阳糕上堆叠小重阳糕,比如用面粉捏个小狮子,或者小鹿,或者大象。有小狮子的叫“狮蛮糕”,有鹿的叫“食鹿糕”,有象的叫“万象糕”,皆是象征来年越来越好的。

糕,就是“高”啊。年年吃糕,年年高。

《岁时杂记》里说,重阳节天快亮的时候,大人把一小片重阳糕搭在小儿头上,祝其“百事皆高”,南宋人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里也有这样的记载:重阳清晨,大人们开始蒸糕,第一笼出锅时先切一片放凉,等到孩子起床,将这片重阳糕和一枚柿子贴到孩子头上,让孩子掰着吃,寓意“百事高(掰柿糕)”。

近千年过去了。

菊花仍在开,茱萸的果子仍是红艳,那些宋人登过的山也仍然在那里。有些东西会永存,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消逝不见。但此间种种的感慨和心事,会在世间留下长久的痕迹,一如这重阳旧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出版社 2024年5月西湖,那是苏轼开始研究词腔的地方,是李清照终老不肯留一字的地方,是姜夔与意中人携手共行的岸,是吴文英夜中盼女郎相会的舟……《香尘灭:宋词与宋人》要和大家
2024-07-12 09:37:00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词人,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不仅词写得很好,家庭人家关系也很有意思。李清照的父亲名叫李格非,在文章方面受过苏轼的指导,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然而,李清照
2024-04-24 09:12:00
宋代才女16岁时填一首词,问世后轰动整个京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创作的一首婉约词。因为词末有“绿肥红瘦”的句式,表达新奇,所以一经问世,便轰动了京城和北宋文坛,文人莫不击节称赏。同时,该词还受到了南宋
2023-06-14 17:56:00
...中国历代风流才子数不胜数,但是风流才女却不可多得。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才女,满腹诗书,年少时家境优渥生活无忧,在程朱理学泛滥的宋朝,女子地位被贬得低下之时,这位才女仍然悠
2023-08-24 14:12:00
宋朝男子爱戴花是怎么回事
...代不分男女,都要头上插戴重阳节时节正在盛开的菊花。宋人喜欢在重阳节戴菊花,在许多诗词作品中就有证明,比如,苏东坡在《定风波·重阳》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
2023-05-11 22:21:00
聊聊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植物之中的百花,生来就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颂扬,并以花卉草木入诗文言志,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文学的起点《
2024-05-27 20:45:00
...不觉潸然泪下。其实,在宋朝,枕头也分为软枕和硬枕。宋人喜欢在软枕中填充一些花卉、药草来助眠安神。文学家黄庭坚也喜欢用决明子当枕芯。决明子清肝明目、养心安神,黄庭坚睡得香睡得好
2024-03-22 11:24:00
李清照被丈夫冷落是真的吗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个千古第一才女,满腹诗书,写出了很多词遗传至今,让人读了能够感受那份凄凉和沧桑。李清照与赵明诚相亲相爱,都会吟诗作对,可谓知己,但是后来赵明诚病逝,只留
2023-09-01 17:03:00
苏辙与同僚、苏轼的交游唱和
...鱼烹饪作为待客之食。值得一提的是,后世也有学者认为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中的“溪亭”,指的正是徐遁故居。与苏轼在密州时期的往来除了齐州本地的同僚和友人外,这一时
2023-09-11 14: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