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搴裳涉水写宋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2 09:37:00 来源:杭州网

《香尘灭:宋词与宋人》 李让眉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4年5月

西湖,那是苏轼开始研究词腔的地方,是李清照终老不肯留一字的地方,是姜夔与意中人携手共行的岸,是吴文英夜中盼女郎相会的舟……

《香尘灭:宋词与宋人》要和大家见面了。起初交稿时,书名尚叫《过水采蘋:宋代词家品述》,这与我的上一部作品《所思不远:清代诗词家品述》有些关联,都出自廿四诗品:“幽人空山,过水采蘋。薄言情晤,悠悠天钧。”

看清人尚觉平生不远,能托回响于鸿雁;看宋人却已需搴裳涉水,要寄愁怀于天钧了。

要“探案”还是要“复现”?

在这本书的写作中,我的状态经历着一些变化。前期写作时,我致力于考据、批评,既以见疑、破雾,也对这些体力活如实做了留痕,其中下功夫最结实的应属书中《锦官城里的钗头凤》和《一春幽事有谁知》两篇。从文字缝中拈取蛛丝马迹,让猜测在求索中逐渐成形,这过程本身是令人愉悦的,读者们读来也觉得有趣,往往呼我为“福尔眉斯”。

但写到后来,面对他们的作品时,我渐渐察觉到了自己的立足不定。这种踉跄或许基于情感的积累和变化:在词人真挚而苦涩的感受中浸润得够久后,我开始为自己这种好奇的审视感到惭愧。每一首词都是他们用生命捧出来的真心,无论如何不该在千古后迎向我手中一柄如此锋锐的“手术刀”。

这种自察在写完李清照的两篇文章后愈加清明,于是从苏轼起,我便开始尝试另一种写作立场:相较探寻真相,更侧重去复现真实——前者本乎事,后者源乎情。这样的写作需要拿出更多真心,回到笔端,则意味着我要将大部分前期的工作藏到文字的背面:我不能把走近他们的过程功利化,正如一场掏心掏肺的长谈不能承受一旁录音笔闪烁的红灯。

不同于探案带来的成就感,复现式写作更近于与朋友目光交接时感受到的温热。

若在历史上能找到最好的朋友,当然是苏轼。

在翻阅笔记、重读诗词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中年后对王弗倦鸟思林般的眷恋,看到他独立燕子楼头看着远舟中的友人的寂寞微笑,我理解了他对仇池石的执着,却也为他如临大敌的样子可怜。我眼见他在杭州想家、在密州想家、在徐州想家、在黄州想家……想到地角天涯,也最终没能回去——要这样站到他身边,当然依赖更密实的资料爬梳和筛选,但在一场动人的相遇面前,这些跋涉也已不再重要。

之后,为弥补对姜夔的愧疚,我又写了《英雄无觅》,在他与辛弃疾一次次的感受交错中,看两人如梅如松,各领一域。

我在合乎时间线的基础上整理了这场复现的叙事节奏和视角,让它基本能符合一出折子戏的顿挫,但其实,我的本意倒不在讲故事,而是感应。我想通过恢复历史的真实氛围,去激发读词的人完成一场自我发现: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循着与昔人同样的律动去颤抖或微笑,手脚冰凉或心头血涌。但要保证这种氛围的塑造处处有实据、经得起学术的考问,我仍在景语层面消耗了大量精力。人生的遭遇毕竟不是传奇话本,若执着于故事性而介入太多,本质上是对古人的另一种轻慢。

文学会消解学术的严肃性吗?

这种写法最初不太能被我的编辑小伍理解。她拿到书稿看开篇写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时,建议我多做提炼,把有新意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去发挥。小伍讲,时代节奏太快了,开场一定要响,若不尽快把好的分享传递给读者,会大幅阻断下意识传播的可能性。但我最终没有妥协:当头一声锣是说书人的开场,它立身于口语,却并不那么适合文字。

我先向小伍解释了藏于文中闲笔间的种种新知,后主词正是在回想与现实的挤压下,提前近百年敲响了身份写作的先声。

之后,我又同她聊起高阳有部小说《金缕鞋》,终章就结束在李煜被押解离开江南时回头向旧王城的一瞥中,我的这篇《一江春水向东流》因要结合“宋”的主题,却恰始于李煜进入汴梁,无意间在《金缕鞋》的基础上补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两年——从这个时间点切入,本也是我对这部小说的致敬。小伍认真听我说完后未置可否,对一位专业扎实的古籍社编辑来说,用文学包裹太多历史会消解掉学术的严肃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各自坚持着自己的主张,五个月后,最终是小伍叹了口气:“好坏总是要留给读者检验的,若坚持不愿意改,就按你的想法试试吧。”

确认书的肌理与面目后,小伍雷厉风行地把压卷文章的题目《香尘灭》拿来作书的主标题。她说阅读这本书稿时感觉雾气氤氲,神秘且迷人,与这三个字的调性很贴合。每个人的感受千差万别,但我认同这个提议:香尘典出《拾遗记》,本是女子着素袜踏过沉香屑时留下的踪迹,很适合用以渲染一个王朝的背影。宋人爱花,制香之法亦是古今无双,用书名为其中词人保留一重芳香,也是最好不过。

《所思不远》曾向我证明,虔诚的写作总会带来种种不能解释的缘分:那些逝去的古人会想方设法从远方送回自己的声音,来回应我的叩问——即使大宋已与我那样遥远。

回头想来,当初决定把这本书交付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大半是为了我曾和小伍闲谈漫步时眺望过的西湖。那是苏轼开始研究词腔的地方,是李清照终老不肯留一字的地方,是姜夔与意中人携手共行的岸,是吴文英夜中盼女郎相会的舟,是辛弃疾的荼蘼架,是汪元量的元夕月……那些真切的情肠都曾回荡在这片空茫的平波里,而我想将他们托付给一群千百年后同在那片天光云影间漫步的文人。那些闪烁的心影曾栖寄于杭州,只要有所会心,终将在无数可能的连接中,随时与我们相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2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北两宋之十大顶级词人权威排行榜,苏轼稳坐第一
...影响也在李煜之上,故排名第九,在李煜之前。第八名:李清照 李清照,第一女词人,词多婉约,虽然也是清新雅丽,用语奇警,但就成就而言,不能被高估,与苏轼的超迈境界和辛弃疾的沉郁
2023-04-21 07:50:00
宋代十位著名词人,辛弃疾排第三李清照排第四
...改革发展中的贡献还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4、李清照: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人称“词中皇后”、“千古第一女词人”。上榜理由两点:创“易安体”,对后
2023-05-12 08:09:00
...维度,与词人产生共情。片中不仅收录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词人的经典名篇,也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冷门佳作。纪录片一方面通过“熟悉感”引发观众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又以陌生化
2025-03-18 07:28:00
聊聊李煜的诗词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给人以激励向上的感觉,李煜是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对李清照的影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我们再来看看,李煜的词对李清照的影响。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耻”为界,分为前后两种不
2023-06-30 05:09:00
宋人这样过重阳
...轼,也成全了这传诵千古的“明日黄花”。2.无独有偶,李清照的笔下也在重九开出过一朵黄花。北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颁布了一则禁令:元祐党人子弟不得在京城居住。身为元佑党
2024-10-16 20:04:00
...,以五代至南宋时期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李清照、岳飞、辛弃疾、陆游9位历史文化名人的“词话人生”为脉络,将诗词文化与运河文化深度融合,编排了八大篇章、十大场景,演出
2025-02-18 08:40:00
南宋二十位著名词人,两位抗金将领上榜
...称“苏辛”,共同代表了豪放派宋词的最高艺术水平,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其现存宋词数量为宋代第一,苏轼打开了豪放派大门,但真正意义上第一个走进
2023-05-12 08:12:00
哪个朝代的文化能称“王”
...,著名的词人就有有苏轼、李煜、柳永、晏殊、辛弃疾、李清照、欧阳修、王安石等,两宋时期无数的大文豪除了赢得身前身后名之外,也为后世子孙贡献了多篇“全文背诵”。古代的文人墨客游历
2024-07-14 19:02:00
苏轼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才能
...对于这种做法(苏轼的部分词作的确不太符合韵律要求),李清照等人有所“诟病”,但文学史上历来都有“词至苏轼,其体始尊”之说,可见苏轼对词音律的改革影响是多么的成功和深远。 除
2023-07-02 22: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