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楚雄日报
母亲的豆焖饭
□ 李珏
清明前后,山绿水秀,摇曳在田间地头嫩绿青翠的豆角,成熟饱满,如同沉睡在襁褓中的婴儿,扎实惹人喜爱。浩荡春风刮来了豆焖饭的香味,也捎来了母亲团聚的召唤。
孩子们都齐了,母亲便张罗着准备做豆焖饭的食材,头天晚上,母亲把上好的糯米泡好,赶最早的菜市采买鲜嫩的豆角。豆角是豆焖饭的主角,新鲜程度决定着豆焖饭的品质和味道。爆腌肉是豆焖饭的灵魂,必须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肥了太腻,瘦了则香味欠佳。
糯米泡开,豆角剥好,爆腌肉切得均匀整齐,红色的火苗欢快跳跃,一切就绪。母亲开始展露身手,熟练地把爆腌肉先用猛火滚炒,让温度充分地激发出香味,倒入豆子与前夜泡透的糯米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开水,盐放适中,中火慢焖。不急不躁,时间氤氳流动,爆腌肉和蚕豆的味道慢慢渗入糯米里。
这是时间与食物相互融合的过程。火候尤为重要,火大了会糊,火小了不熟。水分也是关键,水多一分,糯米没有筋骨,水少一分,则豆子会糊。看似步骤简单,实则不然。每一个环节,都要耐心慎微,掌握分寸。
每次烹制豆焖饭,母亲最专心,守在锅边,不停地翻转,掌握着火候,直到锅里发出滋滋声响,喷鼻的香味开始在空气中升腾,整个屋子弥漫着豆焖饭的香味,说明水分已焖干,香喷喷的豆焖饭就做成了。
做饭的间隙,我偷偷拍下了母亲专注用心的姿态,那一刻,母亲的背影让我动容。母亲不但教会我们享受美食,也教会我们成就美食,更传承给我们用美食疗愈自我。
上桌的豆焖饭油光圆润,糯米软糯粘牙,豆子酥烂甜腻,腊肉焦香四溢,扎实美味。肉香、豆甜、饭糯,才入口,美味尽情在舌苔翻滚,无以言表的满足感充斥着味蕾。我狼吞虎咽,吃得不亦乐乎。两碗下肚,还是觉得肚饱眼不饱,老公笑我吃相难看,我充耳不闻,自顾吃到肚皮隆鼓。一如汪曾祺笔下的“武吃者”吃相着实剽悍豪迈,但若是“斯文”食之,又怎能吃出这般热闹和情趣呢!
家人欢聚的周末,厨房里的煎炒烹炸、油爆清蒸,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情,让人倍感满足和安逸。仿佛这一生一世的恬静美好,就在这一碗豆焖饭里,全家团圆的日子,幸福随着豆焖饭悄悄扑面而来。
为人母后,我把对生活的热爱落实到一粥一饭、一汤一菜之中。第一次做豆焖饭,本以为深得母亲真传,想要一试身手,哪知缺乏耐性,心急气躁,一阵猛火,锅底焦糊,上层糯米尽是夹生,以失败而告终。后来,反复看母亲做了几次豆焖饭,得母亲一一指点,深谙其道,心性渐慢,才成功把豆焖饭端上桌。
仔细想来,焖制豆焖饭的过程,不仅仅是烹调的精妙之技,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追求,应当深知成就一道美食,不仅需要时间与耐性,人生路漫漫,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亦是如此。
豆焖饭不是珍馐美食,是最普通的家常便饭。每次吃母亲做的豆焖饭,一勺动心,一口难忘,一味知香,如同开启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按钮,吃的不是食物,不是味道,而是舌尖上的思念,是离家的乡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6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