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本南溟客,家住增城巅:湛若水与家乡的互相成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14:44:0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为明代岭南心学开篇者,他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相交甚笃,二人曾共执明代中叶理学界之牛耳,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影响力颇大的思想家,湛若水的学术成就亟待进一步挖掘、宣传,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特别推出系列稿件,探寻甘泉文化遗迹、解读甘泉学术思想,深化读者对这位先贤及其故里广州增城的了解与认知。

试问,一个人能为家乡做出多大贡献?或文化上滋养一方水土,或政治上改善社会民风,或经济上带领乡民致富。三者能做到其一已然不易。然而明代大儒湛若水对于家乡增城,不仅在上述三个层面都做到了尽善尽美,甚至影响持续百年,型塑了明清以来增城兼容并包的城市气质,提升了增城重孝爱学的文化品位。

我本南溟客,家住增城巅:湛若水与家乡的互相成就

增城博物馆馆藏文物·现代 唐明生国画《湛若水造像》

湛若水,名若水,字元明,号甘泉,世称“甘泉先生”。成化二年(1466),出生于广东增城甘泉都(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据说他的祖父湛江为家庭积累了大量田产,但他的父亲湛瑛早逝,临死时留下遗愿,希望儿子能够肩负起复兴家族的责任。于是,湛若水刻苦学习,于弘治五年(1492)通过举人考试。但是翌年的京城会试落第,加之不喜仕途,他决定不再重考。

两年后,二十九岁的湛若水求学江门,投入大儒陈献章门下,成为他的首席大弟子。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别号石斋,世称“陈白沙”,《广东新语》载其“弟子一百余六”,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学贵知疑”的教育理论,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

在学术方面,陈献章开创了明代性灵诗派,同时开启明代心学先河。他创立的“主静心学”,对宋明理学的转变影响深远。湛若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学说。陈献章对此说大加赞赏:“此乃参前倚衡之学也,江门衣钵属之子矣。”恩师的鼓励,也是湛若水后来做学问的缘起。

弘治十三年(1500),陈献章逝世。之前一年,陈献章已将“江门钓台”作为衣钵传与若水执掌,并作《赠江门钓台诗》跋:“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江门钓台,病夫之衣钵也!今与民泽收管,将有无穷之祝。珍重!珍重!”陈献章的离去令湛若水悲痛万分,他为恩师服丧了三年。

丧期结束,湛若水接受了母亲的劝说,决心踏入仕途,进入南京国子监学习。弘治十八年(1505),四十岁的湛若水高中进士,当时的主考官张元祯和杨廷和见到湛若水的答卷后,大为欣赏,称赞说:“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同时中榜的还有严嵩、陆深和方献科(后改名为方献夫),四人都被选作翰林院庶吉士。这一年,湛若水遇到了他的一生知己——思想家王阳明,二人共同致力于复兴圣学,希冀通过讲学扭转士人的迂腐认知。他们的举动名传朝野,声誉日隆。

湛若水仕途顺遂,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追赠太子少保。为官之时,他数次上书劝进,希望皇帝以身作则,关心百姓疾苦。这似乎引起嘉靖帝的强烈不满,他对湛若水颇有微词。饶是如此,湛若水仍在七十五岁高龄时才得以致仕,专心讲学事业。

我本南溟客,家住增城巅:湛若水与家乡的互相成就

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内湛若水雕塑

作为一代大儒,讲学贯穿了湛若水的一生。为此,湛若水至少创办了三十六个书院,十九个在广东、十三个在南京地区、三个在福建、一个在湖广,每个书院里都为他的恩师陈献章修建了祠堂。

在家乡增城,湛若水创办或重修了明诚、莲洞、甘泉、读岗四间书院。

正德八年(1513),湛若水奉诏出使安南后顺道回故乡增城省亲,其间,他用500两购置凤凰山西麓西廓巷一住所,改建成纪念恩师陈献章的精舍,弘扬老师学说。正德十年(1515),母亲逝世,湛若水回乡服丧。其间,亲自主持凤凰山白沙精舍讲学、教务工作。白沙精舍后扩建为明诚书院,广收弟子,开创了湛若水创建书院办学之先河。

莲洞书院建于南香山,为了建设书院以及设立赡田,湛若水几乎花光了近20年的积蓄,仅开垦莲洞书院赡田的人工就用了1500两。据传,莲洞书院中的九个学生上县城应试,结果“九个学子十个中”,连随行的杂役也中了秀才。

甘泉书院是湛若水在他的外祖乡甘泉洞建立的书院。《四居吟》诗序称:“甘泉子既归田里,置有四居焉!皆寓也。一在罗浮之朱明;一在西樵之大科;一在天关;一在增城甘泉。末能大归宇由之本宅,且以四时分居寓。春居罗浮,夏居西樵,秋居天关,冬居甘泉,作四居吟。”可见甘泉书院是他晚年重要的讲习之所。

湛氏族人在“独岗”开设了一间供子弟入读的书院,这里也是湛若水的启蒙学堂,书院曾名“元明石室”、“独岗书院”。湛若水为报答启蒙之恩,对旧书院进行了改建重修,将“独岗”改作“读岗”,是为“读岗书院”。

兴建书院之外,湛若水还设立“赡田”、“义田”,以“馆谷”资助学生。他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三点起床,随后集中学习六个小时,然后是四个小时的自修、两个小时的写作、四个小时的静坐、四个小时对白天功课的复习,只剩下四个小时的睡觉时间。据说,湛若水本人也是按照这个时间表作息的。

湛若水还在家乡东江边修筑的钓鱼台,这里既是教授门生、传道授业的学堂;又是鸿儒雅集、文化交流的场所。慕名而来新塘的名人雅士极多,明代的方献夫、霍韬、汤显祖,清代的屈大均、陈恭尹等都曾留下足迹。

湛若水直到晚年仍坚持讲学,时人称其样貌“凛凛有如天神”。只要有人想学,他就一定施教,门生弟子多达3900多人。他既讲学提升理论基础,又鼓励学生应举。湛若水活到95岁高龄,谢世前半月,他还在广州的禺山精舍讲学。当年,数位或年过七旬、八旬,或已百岁的老者慕名而来,拜在湛氏门下。一时间,师生弟子皓首研学,传为儒林美谈。这段著名的“天关六皓”佳话,被屈大均录入《广东新语》。

作为与王阳明齐名的思想家,湛若水的不懈讲学,对于广东尤其是家乡增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岭南学派在明清时期能够引领一时风骚,湛若水的作用可见一斑。

我本南溟客,家住增城巅:湛若水与家乡的互相成就

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湛若水书法作品

在政治、经济方面,湛若水对于家乡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

嘉靖中期,一些地方赌博、偷窃等歪风盛行。嘉靖二十三年(1544),湛若水与伍克刚一道发起制定《沙堤乡约》,改善地处增城西南部沙贝村的乡风民德。

《沙堤乡约》在独岗书院创行。乡约主持人、乡约宾和乡约执事共65人,在这些决策和管理人员中,除主约湛若水和副主约伍克刚是退休官员外,其余均为村中14个不同姓氏中的“布衣”。《沙堤乡约》由“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行保甲、躬巡省”五个部分组成,是湛若水“刑德并用,以德为主”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也是村民自治的开创性举措。

湛若水尤其主张“重农”“恤商”。嘉靖十九年(1540),湛若水结束仕途生活,取道江浙闽返乡,在福建仙游枫亭品尝荔枝,发现了一个优良品种,便怀核而归,发动家乡人在四望岗培育。经过数代精心栽培,四望岗一带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荔枝林,就连沙贝的山岗土岭、基围田埂处处也都是荔枝。这种荔枝清甜多汁,高产易种,很快被推广至岭南各地。人们为了纪念湛若水,将这种荔枝称作“尚书怀”。

《增城县志》记载:“邑南八十里甘泉都沙贝四望岗上植荔枝十数,本名挂绿。”这种挂绿是当地人在四望岗的怀枝中选育出荔枝最珍稀的品种。清代诗人谭莹在《岭南荔枝词》中描绘当时的荔枝胜景:“十里矶围筑稻田,田边博种荔枝先。 凤卵龙丸多似谷,村村箫鼓庆丰年。”嘉庆年间番禺崔弼更是赞叹:“挂绿出增城沙贝,荔中第一品也。”从此,挂绿成了“荔中第一品”,增城也成了闻名中外的荔枝之乡。

此外,湛若水还十分重视自然生态,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经济。他曾发动乡人在家乡泥沙贝壳堆积的滩涂上“挖低填高,垒石筑堰”,修筑水塘,储水养鱼。后来,乡人在村前的河湾上新修了一个大池塘,接着又在“新塘”周围筑街建铺,“新塘墟”就此而成。据说,湛若水为了给商人营造公平和谐的营商环境,亲自主持了新塘的开墟仪式。附近米场墟、铁江墟等小集市逐渐集中到新塘墟,外地的商人也纷纷来到新塘展。清初诗人屈大均赞叹道:“六月增城百品佳,居人只贩尚书怀,玉栏金井殊无价,换尽蛮娘翡翠钗。”一幅欣欣向荣的热闹图景跃然纸上。

我本南溟客,家住增城巅:湛若水与家乡的互相成就

湛若水墓

晚年的湛若水身体硬朗,九十岁时仍视力敏锐,能长时间书写小楷,他还去游览了衡山,以慰恩师陈献章希望隐居南岳之意。湛若水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去世,享年九十五岁,谥号“文简”。著有《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乐经传》《圣学格物通》《心性书》《杨子折衷》《遵道录》《甘泉新论》《白沙诗教解注》《甘泉集》等。

致仕后的湛若水回归家乡增城,一方面享受着家乡的人情况味,另一方面倾尽所能造福乡里,树立了个人与家乡相互成就的最佳典范。

我本南溟客,家住增城巅:湛若水与家乡的互相成就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诗中的增城千年史
【编者按】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为明代岭南心学开篇者,他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相交甚笃,二人曾共执明代中叶理学界之牛耳,被时人
2023-10-26 17:58:00
...,他就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人称甘泉先生的大儒湛若水。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新塘人。年幼丧父,靠母抚养读书。14岁才读私塾,两年后入读广州学府,27岁中举
2023-05-03 14:54:00
广东喀纳斯,多少中产想在这里退休
...、蒙花布乡村公园等山野田园风光,又能抵达瓜岭古村、湛若水故居、清献园等历史古迹。△沿着增江,沿途观赏古老乡村和建筑风貌。(图/视觉中国)2007年,增城被联合国列入“千年古县
2023-09-24 02:18:00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诵,吃上鲜荔枝也成了各个朝代都想解决的难题。在广州增城的当地人,则一直在着手解决“如何让外面的人吃上新鲜的荔枝”的难题——增城有着超2000年的荔枝种植历史,也是荔枝重要产地
2023-07-05 14:03:00
【当代贵州·名家专栏】一路向黔
...湘道难”,一边又写下《南游三首》寄给远在京城的好友湛若水,说自己“南游何迢迢,苍山亦南驰”,一派云游仙人的风范。诗中,他调侃湛若水——以前,我们约好了一起来共游湘楚山水,现在
2023-09-06 01:31:00
盘点古代两位下落不明的帝王
...孙权便立孙亮为太子,并立其母潘氏为皇后。推荐阅读:湛若水和王阳明是什么关系?至交好友却不为人所知公元252年,孙权病终,年仅9岁的孙亮在大将军诸葛恪等人的扶持下登上了帝王的宝
2023-03-11 22:40:00
香港学生走进广州增城 感受大湾区创科发展成果
本文转自:人民网-港澳频道香港师生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展厅感受大湾区的科技发展成就。活动主办方供图人民网香港6月27日电 (记者陈然)日前,“百万青年看中国 青春同心来广州”增城
2023-06-27 14:32:00
90后女孩逐梦乡土 做务实肯干“新农人”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代表:90后女孩逐梦乡土 做务实肯干“新农人”沈燕芬文/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图/受访者提供在广州增城石滩镇的一块百
2023-02-24 07:05:00
改革故事|“90后”姐妹新农人 合作社托管盘活闲置田地
本文转自:新华网9月18日,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石湖村的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沈燕芬(右)和沈笑芬在商量工作规划。“90后”姐妹沈燕芬和沈笑芬主管着广州市增城区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
2023-09-21 15: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