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当代贵州·名家专栏】一路向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01:31: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当代贵州·名家专栏】一路向黔

提要:踏上黔路,一个崭新的王阳明,一个影响了华夏文明史的阳明先生,即将诞生。

敢问路在何方?

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心志坚定的人都会回答——路,在脚下!

可是有时候,有些路,艰难得实在出乎意料,让人难以想象。如果不曾亲自去跋涉过,所谓的“路在脚下”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当王阳明从浙江老家出发,由浙入赣、由赣入湘之时,就早已对这趟贬谪之途的行路难有了心理上的准备。甚至可以说,是从南京城中与父亲达成共识之时,甚至是在武夷山中写下《泛海》的时候,对即将到来的行路难,王阳明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于是,他这一路确实在不停地感慨——行路难!

由浙入赣后,他作有《夜宿宣风馆》,诗云: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宣风馆,即宣风驿馆,在今江西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王阳明就是在这里写下了对理学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颐的追慕与敬仰。

可是一转身,他依然要慨叹“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这样崎岖的山路上,已是少有行人,斑斑辙痕,已不知是多久前的古人所留!沙溪马渡之后,犹然浑浊不堪。这样的行路,如何不难?所以,他才离故乡,已思乡情深,故而,无边春愁,随夜入魂。

当然,萍乡的山路是不是真的那么难走,我们其实是有足够的理由去怀疑王阳明此时的抱怨的,因为当情绪稍有转变,他的行路又迅速变得不仅不难,反而还有趣起来。

他的七律《宿萍乡武云观》诗云: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绝云开远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沮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这可是自晓至暮的行程,整整走了一天,对于贬谪路上的王阳明来说,光是一整日的疲惫,大概就够让他慨叹一阵行路难的了。

可是并没有,因为他兴致很高,所以崎岖的山路在他眼中是“晓行山径树高低”,而路上的泥泞,也变成了“雨后春泥没马蹄”的野趣。抬眼望去,“翠色绝云开远嶂”,这是何等的赏心悦目;马上细听,“寒声隔竹隐晴溪”,这又是何等的生动而静谧。虽然还是难免有乡思之情,但耳目一新处,真是人生别样坦途!

由赣入湘,虽然岳麓山上有朱张前贤的身影、遗迹在等着王阳明,但他对湖南的山路依然如前,时不时要发出“行路难”的抱怨。他在湖南醴陵作有七律《醴陵道中风雨夜宿泗州寺次韵》。诗云:

风雨偏从险道尝,深泥没马陷车箱。

虚传鸟路通巴蜀,岂必羊肠在太行!

远渡渐看连暝色,晚霞会喜见朝阳。

水南昏黑投僧寺,还理羲编坐夜长。

起篇可谓是在哀叹——谁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谁说“太行之路能摧车”?这湖南的山路崎岖,没马陷车,可真是一点也不逊于蜀道与太行啊!

可他一边感慨着“湘道难”,一边又写下《南游三首》寄给远在京城的好友湛若水,说自己“南游何迢迢,苍山亦南驰”,一派云游仙人的风范。诗中,他调侃湛若水——以前,我们约好了一起来共游湘楚山水,现在我就在这儿呢,你来不来?我们甚至可以想见500年前诗人落笔时调皮、狡黠的微表情。

所以,“行路难”对于此刻“在路上”的王阳明,尤其是在贬谪路上的王阳明来说,其本质只是一种“诗意的呻吟”而已。

况且到了16世纪的大明王朝,长江中下游地区早已成为整个王朝的经济中心与农业中心,而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湘赣之地,江河密布,水路纵横,更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还的必经之地。从中原到岭南,从东南到西南,在湘赣沿途,自唐代以来,尤其是明初以来,就设有大量驿站,所以,考寻历史真实,我们完全不必把王阳明在湘赣之间“行路难”的悲叹当真。

即便是王阳明自己,也早就表明了这种心迹。他在刚刚离开故乡,才踏上一路向黔的贬谪之途不久,在还没有离开浙江、进入江西之前,就写过一组《杂诗》,这组杂诗共有三首,开篇都是从“行路难”的预想说起。

《杂诗三首》

其一

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

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

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

邈然思古人,无闷聊自有。

…………

其二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琴瑟在我御,经书满我几。

措足践坦道,悦心有妙理。

…………

其三

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晴!

灯窗玩古易,欣然获我情。

…………

王阳明虽然非常擅长和诗圣杜甫一样的格律诗创作,但在诗歌创作的才情上,他可能更接近于诗仙李白。“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这种对于“行路难”的夸张描写,可以说丝毫不逊于写下《蜀道难》与《行路难》的青莲居士李太白。

可是,他转头就轻描淡写地说:“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措足践坦道,悦心有妙理。”路,在有的人脚下是险道畏途,但在我王阳明足下,再险再难再逼仄,也是坦途,也是大道!

正是因为有这份自信,他才敢说:“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晴!”

王阳明的这份自信,在刚刚踏上一路向黔的贬谪之途时,就是如此。然后在历经跋涉终于踏入黔境之时,也还是如此。所以,他在离开湖南进入贵州平溪卫后,依然保持着惯有的心境,一路西行的同时,还寻幽访奇。

在平溪卫,有一处钟鼓洞吸引了他,于是他写下了七律《钟鼓洞》。诗云:

见说水南多异迹,岩头时有鼓钟声。

空遗石壁千年在,未信金砂九转成。

远地星辰瞻北极,春山明月坐更深。

年来夷险还忘却,始信羊肠路亦平。

一句“年来夷险还忘却,始信羊肠路亦平”,与“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晴”,是何等的前后呼应、一脉相承!

然而,接下来让王阳明大跌眼镜的是,当他亲身经历后,才发现接下来的“黔路难”,居然与“湘路难”“赣路难”,乃至与此前所有的“行路难”,都大不相同。

踏过沅水驿,踏上黔路,一个崭新的王阳明,一个影响了华夏文明史的阳明先生,即将诞生。

(责任编辑 / 梁健)

【当代贵州·名家专栏】一路向黔

来源 / 2023年《当代贵州》第31期

编辑 董桂

二审 孙琳佳

三审 梁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剧以京剧表现手法融合话剧体验式讲述方式,将观众带入王阳明悟道的时代。时长约2小时的演出,现场掌声和叫好声不断响起,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据了解,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
2023-08-27 05:54:00
【新词汇,在贵州⑤】四大文化工程
...化屋的春天》,黔剧《娘美》、杂技剧《脊梁》、舞剧《王阳明》、‘贵州桥梁’系列中国画、‘苗乡见闻’系列油画、‘贵州历史文化名人’系列雕塑等都将进入创作生产期,并陆续推出‘新时代
2024-03-11 12:22:00
刚刚,贵州京剧院冯冠博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精神,讲述了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的故事。冯冠博以老生大文戏造型、新编唱腔,生动诠释了鲜活、厚重的阳明形象。作为贵州省“阳明文化”转化
2024-04-27 02:52:00
文化中国行|深耕文化资源 注重转化运用——擦亮贵州阳明心学诞生地文化名片
...照。 阳明文化是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期间“龙场悟道”成为中国儒学一大高峰“心学”的起点;创立龙冈书院,开贵州书院讲学之风;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
2024-05-09 16:55:00
...文化名片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贵州有优势。500多年前,王阳明在修文“龙场悟道”,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巨儒,阳明心学由此昌明、影响世界。近年
2023-12-25 06:12:00
笔墨当随时代新|“多彩贵州”美术大赛作品展侧记
...。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宋吟可、王渔父、孟光涛、方小石是当代贵州第一代画家,他们为贵州当代美术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董克俊、田世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
2023-11-23 17:03:00
名家新作 | 顾久:深切之爱,铸就大作 —— 评《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
...出如此专著,就不能不使我感到惊诧与神奇。也许他自有王阳明般“我心光明”的一片蓝天,方才无怨无悔,永不言弃。难怪早在2007年1月2日《光明日报》刊发采访他的记者文章《深爱黔东
2024-05-29 00:01:00
【名家专栏】周必素:遵义和播州
...直沿用至今,如湘江河水涓涓细流于历史长河中。来源《当代贵州》2024年第19期海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阮丹编辑 杨宇峰二审 郎艳林三审 梁健
2024-05-14 14:12:00
...的《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传习录》和刻本、《王阳明全集》等珍稀古籍,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到古籍版本的独特魅力,领略阳明文化的勃勃生命力。“这些古籍平时都是放在书院的,有
2024-05-26 06: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