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5 14:03:00 来源:显微故事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里,讲述了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荔枝摘下3天就会变质,皇上却下令要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五千里外的长安。倒霉的“唐代社畜”李善德,在经历一系列精密的计算后和多次实验后,耗时11天,终于将荔枝运输至长安。

至此“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成为千古传诵,吃上鲜荔枝也成了各个朝代都想解决的难题。

在广州增城的当地人,则一直在着手解决“如何让外面的人吃上新鲜的荔枝”的难题——增城有着超2000年的荔枝种植历史,也是荔枝重要产地,但因为荔枝保鲜难,增城荔枝一度很难大范围售卖,农人们则受销售渠道掣肘,难以摆脱农业地域性带来的限制,在价格战中艰难破局。

荔枝难破局,归根结底是商品流通多元环节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人处处盼望后人“不要事农”。

幸运的是,随着交通的进步,物流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帮助,如今增城荔枝突破了地域限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运送至全国各地,通过本地零售平台送到千家万户手中。随着增城荔枝销路增加,一些变化也在增城及当地新农人身上发生。

本期显微故事将走进增城,去探寻新鲜荔枝背后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也会看到新农人的成长,以及农人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感情。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发生在乡村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或许会更加深刻思考“农业、土地、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发生在增城的真实故事:

文 | 杨佳

编辑 | 蔡玉

果园里的“守望者"

进入5月后,戴浩贤再也没睡过一个踏实觉。

29岁的戴浩贤祖籍广州,父母辈都是农民,他本人也是一名回乡种植水果的新农人。5月恰好是荔枝挂果成熟的季节,也是广州天气最多变的时节,湿热、高温,晚上时有暴雨突袭,对娇贵的荔枝来说都是致命打击。

戴浩贤需要随时警惕天气变化。为方便照顾果树,以免数万棵荔枝树受灾,他干脆住进了果园。

进入6月采摘季节后,这种“紧张”对戴浩贤来说更是常态。

荔枝成熟后在树上的最佳采摘期只有3天,超过3天就会影响口感。荔枝不耐储存,采摘后要迅速送到消费者手里食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丝合缝地计算,才能保障荔枝的新鲜。

为此戴浩贤形容自己“天天都像在打仗的,完全没空休息”。

半个月前,戴浩贤就经历了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比拼。那天深夜暴雨突袭,豆大的雨滴砸得树叶哗哗响,已躺下的戴浩贤立即起身赶往果园和工人抢险排水。

凌晨2点,雨势减小,确保果园不受影响后,戴浩贤才回到宿舍歇下。但睡不到2个小时,他就又要起来准备一天的采摘和发货了。

戴浩贤的果园也是美团买菜的供应商,负责向美团买菜平台上多个城市站点供应荔枝。如果此刻你打开美团买菜,搜索“增城荔枝”,或许就有一部分来自戴浩贤的果园。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图为戴浩贤(左一)在基地工作

为确保口感和外观,这些荔枝在出售前会先被送去检测中心进行“破果”处理。

负责检验的师傅会从每百斤荔枝中随机抽出20颗荔枝检查外观、甜度,通过检测后再把荔枝装上冷链车,运送去美团的冻库分装处理,最后由外卖小哥送到用户手里。

为保证荔枝不被气温影响,所以果园都会选择气温低的凌晨开始采摘。戴浩贤的果园将采摘时间定在了凌晨四五点,“这时候气温低、荔枝容易运输”,有些荔枝送到客户手上时还带着晨露。

除此之外,戴浩贤还需确保果园里每一棵荔枝树的健康,监控果园,根据土壤情况施肥……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戴浩贤在基地查看荔枝生长

常年在果园里暴晒劳作,戴浩贤肤色晒得黝黑,许多朋友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怎么这么黑了?”——他们难以将黢黑的戴浩贤同曾经广州CBD里高薪的年轻人联系起来。

很多朋友惋惜他的选择——戴浩贤离职时才25岁,已做到了30万年薪。但戴浩贤却不觉得“惋惜”,回家帮父母是他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小时候,戴浩贤印象里总是堆满父母卖水果的愁容,他也曾经下定决心“坚决不从事农业”。但2019年家里水果滞销事件改变了他的想法。

彼时因市场行情不明朗,没有果商愿意来乡村收水,大量水果堆积在戴浩贤家的果园里。腐烂的水果会给果园来带虫害,戴父只能以每天每人150元的工资雇佣了10多名工人来采摘水果,为了节省人工费,自己也强忍着疲惫去果园里劳作。

一边没有收入,一边是每天动辄2000多元的人工支出。那段时间戴父焦虑到整日失眠,和戴浩贤通话时也三句话离不开水果。也是那段时间,戴浩贤明确感觉到,父母年长了,家里的果园需要自己。

经过再三思考后,戴浩贤辞掉了体面工作,回到老家帮父母打理果园、寻找新出路。

如今是戴浩贤回乡的第四年,他很庆幸自己做了这个选择。经过他的努力,水果基地和美团买菜平台的合作帮助精准触达到了更多消费者,荔枝“走出去”,解决了销量问题,如今规模已增至1300亩,仅荔枝树就有上万亩,同时帮助当地果农增收20%。

“虽然从事农业很辛苦,但这行有付出就有收获”,戴浩贤强调这是和格子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不必去比较哪种更高级”。

回归:始于对故土的热爱

据1600多年前东晋顾微所著的《广州记》记载,增城荔枝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

随着一代代农人的潜心钻研,增城积累了丰富的荔枝种植经验,并诞生了栽培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栽培技术最完整的荔枝产业链,甚至创下一颗荔枝拍出55万天价的纪录。

“世界荔枝看广东,优质荔枝在增城”。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增城荔枝

但居住在这里的农人并不希望孩子们继续搞农业,毕竟投入产出比不高,他们对后代最大的期待便是“走出去,不要回来做农民”。

于是,在戴浩贤刚回乡创业时,发现整个村根本招不到一个年轻人。

所以当大家得知年轻的小乔,主动辞掉办公室稳定的工作,一心回乡做农人时,也会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但在小乔看来,承载了童年回忆的“故土情节”是她回来的根本原因。

小乔90年出生于增城下辖的乡村,童年是在田野中奔跑度过的。乡下物质条件有限,孩子们会就地取材“攀比”,家家户户都种植的荔枝树自然成了“攀比”对象。

小乔回忆说,“如果谁家的荔枝好吃,小孩就会主动站出来说,那是‘我家的荔枝树’,特别有排面。”微风、田野、摇曳的树叶、清甜的荔枝,构成了小乔儿时最美妙的时刻。

毕业后,小乔在市区工作,但在大城市她始终没有归属感,总惦记着老宅旁边的荔枝树。“既然城市没有归属感,为什么不回到家乡呢?”

家乡不仅有亲人,也有代表快乐童年的那一片荔枝林,于是小乔决定“逃离北上广”,回乡做农业电商。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增城“仙进奉”荔枝

刚回家时,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会斜眼看小乔,他们不相信“城里回来的靓女会坚持做这行”。

小乔只能从认识土地、种子开始学起,每天都跑到田野里观摩植物,一家家走访农户,了解市场。

中途小乔也想过要放弃,但这些想法都是往往都是昙花一现,驱使小乔留下来的理由格外简单:认同感。

“我觉得我卖的不是荔枝”,小乔自豪地说,“我在外面工作时,一介绍自己是增城的,大家都会问我‘是不是产荔枝的增城’,所以我卖的是家乡的骄傲”。

那种自豪也贯穿了小乔的工作。做扒皮师“破果”时,她格外细心,总是会从框子不同位置抽检以确保整批荔枝的口感。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荔枝扒皮师在“破果”检查

最多的一天,她抽检了8万斤荔枝,在抽检时,想着荔枝将随着美团买菜平台被运输至远方的城市,小乔内心愉悦,她默念着,“这下又有很多老乡能吃到增城荔枝,也有更多陌生人了解增城了。”

每个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执念。像小乔这样受到情怀召唤回乡的年轻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生长于乡村,从小接受着“离开乡村”的理念长大,但在经历过城市的生活后,认清自己向往的生活后,在回忆的指引下返回乡村。

经年在外生活,他们更是懂得家乡食物是治疗乡愁的良药,更愿意将家乡好的好东西送给用户。这些乡愁,也构成了美团买菜上,千万份“故乡对用户”的馈赠。

故乡的“野心”

阳光下总有一片阴影,对这些回乡做农业的年轻人来说也不例外。

种植水果至少需要三年才能结果,等待期间毫无收获,好不容易等到结果后还要“看天吃饭”。

如果遇上丰年会被卷入价格战,如果是收成贫瘠年,成本收不回来,需要举债购买第二年的肥料。

果贱伤农。戴浩贤回忆,以前果农卖水果相对被动,父亲常常带着一大堆荔枝到了水果市场以后才知道当天价格不好,滞销,为了能尽快卖出荔枝,只能腰斩出售。

对未知的恐惧、捉襟见肘、四处求人借钱周转时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妥协,早已深深刻入了果农们的生活中。

在戴浩贤的记忆里,父亲从手拿锄头开始,脸上就再没露出过笑容,只有被日晒、劳作雕刻出的沟壑。“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做农业这件事是能获得成就感的”,戴浩贤说。

回乡头三个月,戴浩贤待在果园时发现了一个规律:果子的成熟是有周期的,即可以通过开花、结果的情况,提前1周知道果子的产量,如果能利用好这个“信息差”,是可以解决水果产量和市场匹配不对等的问题的。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荔枝上市季,采摘工人中午在地头用餐

这个“优势”,在接入美团买菜之后,被进一步放大。因可以提前预估荔枝的产量,所以戴浩贤会提前一周,将下周预计的产量发给美团买菜平台——如果下周产量大,美团买菜会提前空出仓库、配备好打包人员并筹备好相关的物料,规划各地的销量。等戴浩贤果园开始采摘后,立马安排物流对接,并在平台上更新活动,方便用户下单。

身在广州的用户下单后,最快30分钟就能吃上荔枝;远在上海的朋友,24小时内也能吃上刚摘下枝头的新鲜荔枝。

因为美团买菜用户体量庞大,曾经果农担心的滞销也随之解决。戴浩贤也能根据美团买菜的销量,制定下一周采摘计划,甚至来年的种植计划,并开始潜心钻研种植。

“互联网解决销售难题后,农业也不再是一件苦兮兮的差事”,戴浩贤说自己的身份也发生了的改变,从一个种地的农民,变成了“管家”,只要专心做好事就不怕没收入了。像2022年,戴浩贤负责的合作社收入达1800万元,今年有望到达3000万元。

伴随着销路拓宽,戴浩贤身边朋友们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他们都不理解戴浩贤为什么要回乡,“但现在会有许多同学夸我做得不错,并开始思考回乡助农创业”。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增城荔枝带动周边农户就业

某种程度上,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大家看到了更多生活方式和可能后,对“成功”的定义也在发生改变——从物质追求,开始转向对成就感的寻求。

成就感在小乔的“农业生涯”中也随处可见。

今年6月底,荔枝成熟的季节,小乔带着几百盒增城荔枝,随着广东其他商队前往北京推介产品,到北京会场时,她的展位被围得严严实实的,大家一边品尝着增城荔枝,一边询问“能不能卖自己一点”。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小乔(右二)来北京推介增城荔枝

今年随着贸易、航运恢复,增城荔枝也开始作为增城文化“出海”。在小乔公司订单中,新增了许多国家的身影,其中许多国家小乔只在电影里听过,看着那些新奇的国家地名,小乔也觉得神奇,“你说他们会不会也在思考,广州增城在哪里?”

畅销也给这群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野心”。

而增城地处南昆山山脉和罗浮山山脉余脉的延伸部分,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春夏季雨水充沛,秋冬季适度低温、干燥的特点,当地年农业十分发达,是广州的“菜篮子”,一年四季都有对应的作物,是广州的“菜篮子”。

戴浩贤瞄准了增城的农业市场,他想把生意做得再大一点。

这些年他陆陆续续陆续购入了冷链车、打造了冷链运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新鲜的果蔬送达至美团买菜的仓库,再经由平台送往北上广深、武汉、苏州各地。像今年6月以来,美团买菜广州本地荔枝销量对比去年同期增长14倍以上,全国荔枝销量对比去年同期更是增长10倍以上。而借助“30分钟快送”的即时零售服务,新鲜采摘的荔枝第一时间被送至北上广深等家庭餐桌。

戴浩贤计划将增城的好东西推荐出去,“通过互联网平台,带动周围父老乡亲的共同富裕”。

那个放弃30万年薪回乡种水果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图 | 增城荔枝产业吸纳了当地大量就业

小乔的野心,也不止于卖水果。她读大学时,增城撤县设区, 但在许多人眼中增城还是乡下,包括小乔到广州市去工作也会说“去广州”,出自农村的自卑感始终困扰着她。

但随着增城荔枝走出去,外界对增城印象改观,提及增城时会用兴奋的语气夸奖,小乔发自内心感到开心。同时她希望借助美团买菜等零售平台将增城的好物推销出去之余,也能够找到机会,将增城这座城市推销出去。

“其实每个中国人都不愿意离开故土”,对于“流浪”近10年选择回归家乡的小乔来说,她想让增城发展更好,这样,未来的孩子,也可以留在家乡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增城海关开辟出口水果属地查检绿色通道
...自:法治日报图为黄埔海关所属增城海关关员对注册出境水果果园进行定期核查。 仇绮琪 摄 本报讯 记者蔡岩红 为适应荔枝产销增长速度,在荔枝即将成熟之际,黄埔海关所属增城海关工作
2023-05-05 03:09:00
广东喀纳斯,多少中产想在这里退休
...,也是治愈的。如今,增城挂绿湖附近的一棵树成了不少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地标,出片率极高,被网友取名叫“孤独树”。站在树下,仿佛置身童话。△荔湖广场一棵出镜率极高的树。(图/小红书
2023-09-24 02:18:00
今年水果鄙视链最顶端,命里带红
...了广东的一半。(图/图虫创意) 这里盛产岭南三大著名水果——香蕉、荔枝和龙眼,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名列广东各县(市)第一,素有“中国水果第一县”之称。 但最
2023-07-09 15:38:00
全国唯一荔枝品种!增城仙进奉入选“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
...技术10项、主导品种143个、主推技术176项。其中,在18个水果园艺类主导品种中,增城区仙进奉荔枝榜上有名,且是唯一荔枝类品种。仙进奉荔枝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增城
2023-06-14 20:54:00
“日均几单”到“日均百万”,荔枝加速走出广东|粤品好物
...前中国荔枝消费以鲜果为主。然而作为世界上最难保鲜的水果之一,荔枝运输过程需要全程低温储运,对运输时效要求极高,时间一长,荔枝品质就会下降。数据显示,目前仅有不到20%的荔枝通
2025-05-06 16:04:00
这届年轻人,不再惯着“水果刺客”
...,不负“爱马仕”的盛名。水果刺客背刺的方式千千万,年轻人拒绝背刺的态度很一致。一周前,一位网友在豆瓣发起了一项投票,“遇到水果刺客怎么办?”876名投票者中,选择“大方说我不
2023-07-12 15:14:00
中国“十大”特色水果!南北方各5种,味美,汁多,你都吃过吗?
水果,自然之馈赠,自古以来便是人类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品,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实乃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经》中表达了古人运用水果作为礼物来传情达意的优雅之道。其中一句
2024-07-09 18:09:00
【乡村振兴让日子更有奔头】让农民有钱赚,消费者有口福
...奉荔枝、增城迟菜心、幸福田园蔬菜、增城丝苗米、特色水果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变革生产、经营、服务方式,使丝苗米、迟菜心、荔枝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110亿
2024-01-17 04:05:00
跟“水果刺客”battle,我第一次赢麻了
“水果刺客”的刀,背刺的招式总是充满想象力。近日,有网友在深圳光顾了一家日料店。也许是第一次打卡该店,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单,一份标价138元的静冈蜜瓜引起了他的兴趣。在这位网友看来
2023-07-11 14: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新学期将至,学生们在调整心态和作息的同时,着手准备开学所需的装备。记者采访发现,中小学生喜欢有个性、智能化的文具。大学生更青睐性价比高
2025-08-19 21:19: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明栩编辑 郭睆秋二审 刘娟三审 周文君
2025-08-19 21:28:00
大众网记者 刘陶然 菏泽报道“服务升温”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看见焦急时的快步上前,是解决难题时的“超纲”付出。在农行郓城水浒支行
2025-08-19 21:49:00
欧洲专家:美国关税冲击欧洲出口
△德国汉堡港(资料图)荷兰国际集团宏观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18日说,最新贸易数据表明,美国高关税政策已冲击欧洲出口
2025-08-19 22:51:00
滨州市中心医院:“全程管理”不是口号,是刻进日常的责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文彬 通讯员 纪秀猛“这面锦旗上的每一针每一线,都缝着我们全家人的感激。”近日,滨州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的护士站里暖意融融
2025-08-19 22:30:00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盼盼食品:以创新为火 "食"力支撑活力中国
中国网讯(记者王静)8月19日上午,中国网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盼盼食品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智慧食品工厂
2025-08-19 21:27:00
大众网记者 王奉国付洪强 菏泽报道
2025-08-19 22:05:00
观山诗会举行 | 聊聊徐霞客在贵州的传奇游历
“徐霞客在贵州留下的许多佳话,至今仍是贵州人心中的暖意。”8月17日,由贵阳弦歌书院、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贵州省诗歌学会朗诵艺术中心等联合主办的“观山诗会名家讲坛”在贵阳举行
2025-08-19 21:28:00
小米汽车司机超车致4死,审理时开出贫困证明?律师:认可概率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近日,河南“小米 SU7 车主越线超速造成4死2伤”一事引发热议。死者程某的母亲称,审理时对方出具“贫困证明”
2025-08-19 21:22:00
大娘手指卡进酱油瓶 消防60s内高效救援
日前,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紧急求助:长春市经开五区一位老人手指被异物卡住,情况紧急。接到调度命令后,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经开大队浦东路消防救援站迅速出动1台消防车和5名指战员赶赴现场
2025-08-19 19:07:00
“吉版风物・创意新生”文创产品创意设计活动颁奖
创意赋能吉林文化,文旅融合绽放新彩。8月19日,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吉版风物・创意新生”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征集交流活动暨颁奖仪式在这有山举行
2025-08-19 19:07:00
【天眼问医】贵医附院喻超教授:机器人神助攻,手术台上的“钢铁僚机”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传统手术创伤如“开膛破肚”,术后并发症如“刀下惊魂”。然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喻超教授
2025-08-19 16:46:00
警方通报“妈妈离世男童相伴遗体数日被发现”:孩子已由父亲接回
浙江苍南县公安局8月19日发布警情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08-19 13:23:00
“空间站”遛娃
8月17日,毕节市首届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展开幕。市民纷纷带着孩子走进展馆,穿上宇航服,登上中国空间站1:1模型,体验拍照打卡
2025-08-19 13:07:00
法援案例丨四年维权五次法援介入,未缴社保农民工终获工伤赔偿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两家推诿责任的企业,四年维权时间,五次法律援助介入,最终定格为31万元赔偿款。这组数字背后
2025-08-19 1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