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分封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便是分封制,那个时期的华夏,人少地广,经济落后,天子需要不断用土地来分封诸侯,诸侯以臣服和贡品来朝拜天子,以维持必要的统治基础。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秦始皇大手一挥,放弃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由于思想超前,改革彻底,反而引发了绝大多数六国人的反对,以陈胜、吴广为起义代表,项羽、刘邦领导起义军灭亡了秦朝。秦朝灭亡后,项羽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分封天下,分封制随着秦朝的灭亡而被恢复,然而并没有解决秦朝灭亡之后留下的政治真空,一方面是分封的诸侯开始相互争夺,另一方面是楚汉战争开始,天下再次陷入混乱。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的诸侯国刘邦击败项羽后,建立了汉朝,迫于当前的形势,刘邦对选择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做出了妥协,他选择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政治制度,称为郡国制,在中央实行郡县制,在偏远的地方实行分封制,这是一种折中的政治制度,也是一种过渡的制度。刘邦的郡国制在48年之后引发严重后果,这便是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其他诸侯国发动武装叛乱,汉朝费尽心血平定了叛乱,到了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推恩令,改变了诸侯国继承的制度,这才彻底从根本上解决了诸侯国威胁到中央政权的问题。从汉朝开始,分封制已经开始没落,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意识到分封制的落后,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在汉朝之后的朝代,绝大多数朝代都实行的是郡县制,只有西晋、元朝、明朝等少数几个政权还在实行分封制。
项羽分封天下西晋实行分封制的弊端显而易见,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八王之乱,当朝廷出现奸臣及外戚专权时,西晋的诸侯王就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干政,其目的就是夺权,以便自己能专权,西晋宗室的诸多诸侯王开始相互残杀,直到把西晋政权打得一无所有,被胡人灭亡。蒙古人实行的也是分封制,与汉人的分封制并不相同,成吉思汗时期实行的是兀鲁思制度,由此分封出四大汗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意识到兀鲁思分封制可能会带来的威胁,用宗王出镇制度代替了分封制。所谓的宗王出镇制度,就是将元朝按地理范围划分为五个区域,这些区域都位于边疆,分封宗王出镇这些地区,实际上是让宗王守边疆,宗王手握兵权,但没有行政权,宗王手中的军队也靠朝廷派出,与传统的分封制有很大的区别。
汉朝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仍然实行了分封制,在这么多反面教材的影响下,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呢?1、明承元制中国历史上的前后承接的朝代绝大多数都是一脉相传的,比如汉承秦制,汉朝取代了秦朝,但全盘接收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然后做出一些自己特色的修改,这叫承继,比如分封,汉朝既然有秦朝的郡县制,又有周朝的分封制。同样的道理,明朝灭亡元朝之后,也部分继承了元朝的政治制度,比如分封,元朝实行的是宗王出镇的分封制度,利用宗王来统辖边疆地区的军事,来维持统治,明朝的分封同样如此,也是利用分封的藩王来出镇边疆,既能防备外敌,又能震慑皇帝身边的权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口气分封了24位藩王,大多数位于西北边疆,比如朱元璋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封地在今西安,三子朱棡被封晋王,封地在今太原,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在今天的北京,十三子朱桂被封为代王,封地在今天的大同,十七子朱权被封为宁王,封地在今天的内蒙古宁城县。
朱元璋分封诸藩王实力强的诸侯王几乎都在边疆,封在内地的诸侯王实力都比较弱,朱元璋此举在于利用宗亲藩王出镇边疆与地方,与元朝的宗王出镇出方如出一辙,无论是明朝还是元朝,都把防范外部敌人作为最大的威胁,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继承了元朝的分封制度。2、维持权力平稳朱元璋明明知道分封会带来一定的威胁,为何还要坚持分封呢?他的目的就是维持明朝的权力平稳。朱元璋是靠起义起家的,消灭了元朝以及其他起义军,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政权,他是用军事手段夺取的政权,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崛起了一大批的功臣勋贵,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功臣。比如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这是开国六公,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功臣庙二十一人,此外还有未进功臣庙的朱文正、李善长、冯胜、傅友德、蓝玉、胡惟庸等六大功臣。
明初分封图这些人形成一个强大的勋贵集团,是维护明朝统治的一大根基,也是朱元璋最不放心的一批人,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利用胡惟庸案、蓝玉案大力打击开国功臣,先后诛杀约5万多人,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杀一空,导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朝中无人可用。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利用空印案、郭桓案大力打击贪官污吏,贪官污吏隶属于文官系统,打天下用的是功臣武将,治天下用的是士族文官,这也形成明朝中后期的一个强大政治集团,明朝灭亡就缘于这个集团的不作为,这是后话。功臣集团与文官集团构成明初政治的两大势力,一旦皇帝昏庸,这两大势力就会专权,对皇权形成威胁,为了避免皇权被功臣与文官控制,废除了实行几千年的丞相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利用藩王掌控兵权来震慑功臣与文官,让功臣、文官、藩王相互制衡,维持权力的平稳,就能保证皇权的稳固。
朱元璋一旦朝廷有变,权臣有篡位的可能,藩王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消灭权臣,扶持皇权,朱元璋想的是很好,但没有料到三者之间的权力并没有形成平稳,比如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对抗削藩的朱允炆,直接夺了帝位,这就是藩王的威胁。朱元璋忽视了强大的藩王可能利用兵权来夺取政权的可能,或者他认为谁当皇帝都是自己的子孙,并不在意,只要朱家的天下不被外人夺取就行,基于这样的思想,朱元璋恢复了分封制,分封制也是明朝灭亡的主因,明朝的藩王要靠中央财政来供养,到了后期,朝廷没钱,越来越养不起了,对朝廷的财政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灭亡明朝的一个主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