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好不容易建立明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31 18:29:00 来源:戏说三国

最近重新去看了一下明朝的历史,对朱元璋的分封制度,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朱元璋搞分封制,那完全就是自私自利的做法。

毕竟老朱打天下不容易,他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是太子外,他想要让其他25个儿子都称王,在地方上做土皇帝。

不过我们从朱元璋分封诸侯王的地形图上,可能就会有其他的认识。除了自私自利的一面以外,朱元璋还是有其他考虑的。

一、朱元璋希望皇子们负责保卫边疆。

过去我认为朱元璋的分封制对中央的皇帝,实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选择。毕竟诸侯王们在自己的封地上,基本不受任何任人的控制,就连皇帝也很难插手。

其实从分封地形图上来看,朱元璋还是有考虑的,他的大多数儿子,都被分封在了北方,而当时的首都在南京。

所以说这些儿子们不光是去北方享福的,他们更是前往北方负责镇守明朝的边关。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为历史上镇守边疆的大将造反的情况数不胜数,老朱认为只有自己的子孙负责镇守边疆,才能保证大明朝的安全。

1、东北片区。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平,将朱权分封在内蒙古境内的大宁,将朱植封为辽王,镇守辽东,将朱模封为沈王,驻守在沈阳。将朱松封为韩王,镇守在辽东开原。

这些地方,过去都是元朝的地盘,后来朱元璋打下来以后,逐渐成为了明朝和北元之间较量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朱棣还处于相对靠南的地区,所以他在当时对大明朝的作用,远没有历史上吹嘘的那么重要。

2、西北地区。朱元璋将朱橞封为谷王,镇守宣府。将朱桂封为代王,镇守山西大同。将朱栴封为庆王,镇守在宁夏银川。将朱楧封为肃王,镇守在甘肃平凉,后改任甘肃张掖。将朱棡封为晋王,镇守在山西太原。

这几位藩王,主要应付长城正北面的北元势力,他们也都是手握重兵,占据有利位置。地位完全不比东北地区的差。

3、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分封,主要以两湖地区和四川为主。其中两湖分封了朱梓为潭王,镇守长沙。朱桢为楚王,镇守武昌。朱柏为湘王,镇守荆州。而四川则是分封朱椿为蜀王,镇守成都。

当然也做了一个实验,让朱元璋的养子沐英担任了永镇云南的重任。这些内陆王爵,主要还负责镇守在山川要地,并不是多么富饶的地方。

从以上的安排来说,最艰险的地方,朱元璋都留给了这些儿子们。要么让他们镇守北方边境,跟北元抗衡。要么让他们镇守内陆,镇压地方豪强。

二、最富饶的地区,依旧留给了朱允炆。

朱元璋对孙子朱允炆算是比较不错了,虽然这些诸侯王也是麻烦,不过如果不削藩的话,在短期内,未必就能掀起什么巨浪来。

除了刚才那些地方以外,剩下的平原地区,全都是比较富饶的地方。这些地方良田众多,百姓殷实,全都被朱元璋交给了朱允炆。

这么来看,朱元璋对后事的安排,还算比较妥当。他不放心其他人镇守边疆,因为历史上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汉高帝刘邦过去就把韩王信分封在北方,结果人家投降匈奴了,还带着匈奴人来打自己。后来他把那么好的好兄弟卢绾分封到了北方,结果好兄弟也叛变了。

所以说不是一家人,似乎总有些不放心。万一他们联合外人一起来对付自己,那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们,能吃得消吗?

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有利有弊,在当时来看,的确是利大于弊的。毕竟再怎么乱,那也是老朱家的天下。

三、本朝永远只吸取前朝的教训。

封建王朝其实很有意思,总会吸取前朝的教训,至于再往前的历史,由于不够深刻,所以不会被本朝的人所采纳。

比如说秦始皇吸取了周朝的分封制教训,所以在秦朝实行郡县制。到了汉朝,又吸取了秦朝的郡县制教训,改成了分封制加郡县制。

再等到曹丕建立曹魏的时候,将兄弟们的权力都给取消了,再次在天下实行了郡县制。等到司马炎建立了晋朝以后,吸取了曹魏不分封子嗣兄弟的教训,一口气封了那么多司马家的王爵,结果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

紧接着南北朝时期,是大混乱的局面。一直到了隋朝,取消了分封制,改用郡县制。唐朝的时候,一度想要恢复分封制,结果约等于失败。

到了宋朝再次彻底废除分封制,把宗室子弟都摁在京城。等到元朝,正儿八经地实行了行省制度,算是一大创举了,是郡县制2.0版本。

那么明朝朱元璋建国以后,自然是吸取了元朝没有搞分封的教训。他认为地方官都不是自己家的人,自然不会为大元朝卖命,所以才会把江山给轻易丢了。

这话听着好像也很有道理,我们没有批评的权力,毕竟人家老朱才是当事人,最知道那个时代需要的是什么,最缺的又是什么。

总结:分封制错了吗?也不能这么说。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处于分封状态的。而且很多分封的王朝,其实也能延续很久。

比如说奴隶制社会的周王朝,延续了800年之久,汉王朝更是有400年之久。明朝也有200多年,所以不能说分封制就彻底错了。

当然了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分封制肯定错了,为啥?因为普通人分不到一杯羹啊!那些撰写历史的文人们,没有哪个是得到分封的,他们自然要抨击这种制度。如果你给他一个王爵,再给点封地,你看他还骂不骂分封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好不好,从饮食就能看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初期的皇宫用度是十分节俭的,甚至朱元璋在皇宫里的饮食都清减得多。可能朱元璋知道民间疾苦,所以朱元璋对百姓十分宽容,农民在这个时代过的十分舒服,所以基本的温饱
2022-12-29 22:28:00
取天下最难的一位开国雄主是谁呢
...义军队看他個子魁梧便欣然同意,从此他成了一名新兵。好不容易有了口饭吃,朱元璋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勤奋好学,很快便在这支起义军小有名气。后来起义军失利失败,老将也战死沙
2024-03-21 15:49:00
...。当然,蒙古问题也不少。逃回北方后,被撵的到处跑,好不容易搞了个北元,还被蓝玉给灭了。然而,蒙古没有就此衰亡,时不时就出现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也先是这样,后来的达延汗也是。双
2023-02-28 10:41:00
常遇春为明朝打下大片江山,妻子却被朱元璋惨杀
...敢接近常遇春。有一天清晨,常遇春起床之后,两个宫女好不容易找到了和接近常遇春的机会,为他打了一盆水。常遇春也不是一个禁欲之人,他看到了宫女的手,情不自禁地说道:“好白的手啊”
2023-08-02 22:27:00
朱元璋是没知识,有文化的典型代表,有着圣人和暴君的双重性格
...自己累着,属实劳模了。其实,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自己好不容易在乱世,杀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随着一切慢慢步入正轨,但他还是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的状态,也因此变得多疑起来。总觉得不
2023-04-13 06:40:00
哪个国家虽小,却让明朝头疼了20年
...。然而,他的子孙并不是很给力,尤其是到了万历年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制度愈发溃烂,明朝由此走向了衰败。不仅如此,就连之前惟命是从的周边小国也愈发嚣张了起来。朱元璋对旧朝的愤怒让
2024-04-16 18:44:00
为什么说朱祐樘是明朝最靠谱的皇帝
...躲猫猫似的生活,完全没有享受到皇子的尊贵待遇。后来好不容易父子相认,生母转而就死在了万贵妃手里,但皇上父亲却舍不得处罚凶手,因为他的父亲爱他但更爱他的仇人。可以说万贵妃活着的
2023-01-02 16:10:00
解析明朝亡于朱允炆的原因
...一群废物点心,除了消耗明朝的财政之外,没什么用处。好不容易有几个有上进心的,还会被猜忌。这就导致明朝后期面临的内忧外患,明朝皇帝得不到数十万本家的支持。否则的话,数十万朱元璋
2024-05-05 20:19:00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状元的他,最终被车裂而死。一个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学子好不容易一朝功成名就,结果因为北方士子的不断上书,造成了大量的损失。朱元璋从头开始进行筛选,结果倒好,这次选上来的全是北方士
2023-05-20 10: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
山河铭记丨新四军东进肥东白龙:皖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5 14:46:00
读方志 行贵州|地方志勾勒的榕江摆贝苗族风情画
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榕江县志》《榕江县乡土教材》等,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的风俗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隐匿于月亮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2025-08-05 14:51:00
延安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王永红:从人工攀崖到无人机助力,从光秃秃的山到穿上绿衣裳,黄河沿岸每片林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6:34:00
梁带村古芮国遗址博物馆里,七璜联珠组玉佩和梯形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美哭”外国留学生:“陕西除了兵马俑,韩城的这些文物也值得一看!”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7:39:00
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大皖新闻讯 聚天地之灵气,固皖城之门户。8月4日,安庆市镇皖楼复建工程拆迁工作启动。随着镇皖楼复建,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2025-08-05 17:40:00
范建章,又名范敬章,1905年8月23日生,毕节县(今毕节市)鸭池区头步桥乡金钟村人。1923年范建章入伍,在贵州军阀周西成部当兵
2025-08-05 23:11:00
“文”道贵阳贵安|文昌阁:一张邀约世界共鉴的文化名片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文昌阁古老的城墙下,数位市民已凝神聚气,起手推掌。太极招式行云流水,与飞檐翘角勾勒的天际线浑然一体,仿佛四百余年的时光脉搏在青砖黛瓦间沉稳律动
2025-08-05 23:11:00
曼行吉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8月5日,“曼行吉林”进入第六天,蒙曼一行继续在国道G331吉林段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
2025-08-06 03:22:00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