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抗癌儿童”与生命的赛跑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31 05: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身患重症,永不放弃

“抗癌儿童”与生命的赛跑

“抗癌儿童”与生命的赛跑

抗癌宝宝小十一正在医院接受干细胞采集。 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西北门出发,向东走,是一片依托于肿瘤医院存在的城中村,穿梭在此的不少是两类人——病患与家属。

人群中的“小光头”格外引人注目。不同于大人,这些小小的身体刚刚开始人生不久,就要打一场无法计算胜率的持久战。

晴天霹雳

5月27日14时左右,王茜在住处给儿子小十一的玩具消毒,给不好挪动的大件儿喷上酒精,把塑料的小件儿放进锅里蒸煮。刚把沸水里的玩具捞出来晾干,正在医院化疗的十一来电话了。

“妈妈,妈妈,你什么时候过来呀?”听着儿子欢快的声音,王茜忧愁的情绪稍有了缓解。化疗后小十一一贯的反应是胃口、精神不好,“听孩子姥姥说,今天他也没怎么吃饭。差不多要持续到抑制期过去,孩子才能恢复精神”。

去年10月份,4岁的十一被诊断出神经母细胞瘤。此病多发于儿童,治疗难度大、晚期生存率低,因而有“儿童肿瘤之王”之称。最新研究数据表明,神经母细胞瘤发病率较低,在中国0—19岁的患者中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率仅为5.9/100万,属于较为罕见但极为凶险的疾病。

王茜并不知道神经母细胞瘤到底是什么病,但医生严肃的神情与反复强调的字眼——“要做手术”“得化疗”“不好治”,让她意识到儿子的病没那么简单。

莫红的女儿聆聆与十一有着相似的命运。女儿得病前,她与丈夫认知里的“不治之症”是白血病,一开始听到医生诊断时,她甚至还稍稍松了口气,“不是白血病就好,无论什么病都应该比白血病好治吧”。直到医生告知她和丈夫要“做好心理准备”,莫红才如遭雷击,瘫软在地。

4岁的米乐来自重庆,去年,她被确诊为肺母细胞瘤。这是一种罕见病,是肺部极为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我想过很多种结果,唯独没有想到的是恶性肿瘤,这个病我甚至从来没听说过。”那一天,王婷在医院哭到浑身瘫软。

回顾孩子的发病经历,在有些普通的症状背后,往往隐藏着危险。

“一开始孩子只是摔了一下,说左边的身体有些疼,我们以为是抻着筋或者是扭到了,休息一下就行。”再加上2023年6月,王茜带十一做过一次详细的体检,检查结果并没有什么问题。可过了几天,十一还是一直喊疼。眼见孩子有些不对劲,王茜和丈夫连忙带他去了医院。检查发现,十一的肚子里有个鹅蛋大小的肿瘤。

从2024年3月份确诊到现在近两个半月里,除了心疼女儿,莫红也在深深地自责。去年秋天开学后,聆聆一直胃口不好,挑食、不怎么吃饭。当时做了B超,查了血,医生初步诊断是积食引起便秘,“开了点药,吃了就好了”。而时隔两个月后,聆聆又一次腹胀、便秘,莫红夫妇连夜将女儿送去急诊,各项指标依旧没有异常。

大年初二开始,聆聆有了腿疼的症状。不同于生长期孩童的酸痛,聆聆疼得躺都不能躺,坐也不能坐,侧着身子也疼,整条左腿都疼,蹲下上厕所都疼。身体的异常开始反映在血象上,住院时聆聆已经是中度贫血。

莫红说,前期如果查出来,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以上,二期三期百分之八十,四期就低于百分之五十了,“聆聆的病已经进入晚期了”。

“如果早带女儿来查就好了,如果当时多关心女儿一些,让她吃得更有营养就好了,或许孩子就不会肚子疼,不会演变成癌症……”

辗转求医

求医路上,王茜结识了不少抗癌宝宝。有些像小米乐一样活泼开朗,也有的像一真一样沉稳坚定;有些离开了没多久就再次见面,也有些走后就再也没回来……但相同点是,他们从全国各地会聚于济南,只为打一场无法计算胜率的持久战。

在得知儿子长了肿瘤后,王茜一家人连夜从四川巴中直奔重庆,在当地的儿童医院排上手术,但实际情况远比预料的复杂。“还不止那一个。”手术结束后,王茜看着从儿子身体里取出的一颗颗肿瘤,要不是丈夫在旁边架着,她很可能一头栽倒在地上。

公开资料显示,神经母细胞瘤没有特异性的症状,但是可以有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十一的情况便是如此,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髓、骨头里。

还有谁能救孩子?“好多病友说,山东这边的医院有办法。”安顿好老家的事,去年11月底,王茜带儿子来到济南求医。

来济南后,王茜和儿子也过上了“循规蹈矩”的生活。

每一轮化疗的周期为21天,前几天住院输液,后面7-14天为抑制期。出院回家不代表万事大吉,血液就是孩子身体情况最明显的“风向标”,隔上两三天就要回医院查血,血液各项指标:白细胞数值低于2时,要打“升白针”,否则容易感染、发烧;血红细胞数值低于70时,需要输血浆;血小板指标也需要关注,当某项指标过低时,需要打“升板针”,而这些症状在化疗之后会随机出现。等到第22天,再继续开始下一轮化疗。

莫红一家也带着希望从无锡赶到济南。

“因为孩子很痛,为减轻她的痛苦,我们坐的火车卧铺。”莫红还记得,两个月前,他们三人半夜才住进了宾馆,第二天一早去医院等医生。很快,聆聆开始做化疗了。

“当时要做腰穿。”莫红说,聆聆第一次做这种治疗,她很害怕。当时,聆聆问护士:“阿姨,我有点害怕,我可以大声哭、大声叫吗?我不动。”护士答应了。听着孩子撕心裂肺地喊叫声,莫红强忍着泪水。

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西北门出发,向东走,一片城中村里住着一真和妈妈李兴玲。

一真是济南商河县人。去年10月,他被诊断出胶质母细胞瘤,这是大脑中侵袭性最强的一种肿瘤。

因为大女儿患癌的经历,李兴玲夫妻俩没敢马虎,在一真刚有发烧迹象时,就把儿子送到了齐鲁儿童医院。手术也是在这里做的。

“医生人很好,手术也很成功。”李兴玲说,手术结束后,为方便照顾两个孩子,她和丈夫商量着把一真一并转到了肿瘤医院,还在城中村租了房子。

做完化疗的两天里,一真总是没精打采地躺在床上,虚弱得说不出话。有时呕吐、腹泻一并袭来,一真实在难以忍受:“妈妈,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李兴玲总是轻声宽慰,劝着劝着,自己却哭了起来。

绝望和希望

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钱是摆在许多抗癌家庭当中不可逾越的鸿沟。手术费、放化疗费、后续治疗费,如山一般的账单几乎压得他们喘不动气。

“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怎么挣钱。”在照顾小十一之余,王茜夫妻每天都在算账,今天赚了多少,明天的医疗费怎么付,后续的治疗费怎么挣出来……

“因为十一不能做移植,所以只能换治疗方案,医生的意见是核元素治疗和免疫治疗。”摆在王茜二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便是,治疗的钱从哪里来。王茜说,免疫治疗共做5轮,一轮24万元,5轮结束要花120万,“现在第一轮的钱还没凑出来”。

“我们也不知道,绝望和希望究竟谁能获胜。但是只要能治,不管多难,我都要治好他。”和许多患儿父母一样,王茜也在期盼着新的治疗方案,或者特效药出现。

“抗炎的费用一次一万多。”莫红一家也在为聆聆的医疗费发愁。

尚在等待聆聆的检测结果出来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问莫红夫妻俩:“能凑出60万元治病钱吗?”简单的一句话却犹如一记重锤,他们沉默了许久。“一直是孩子爸爸在外工作,赚的钱基本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我们根本拿不出这个钱。”

有亲戚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出于为莫红夫妻未来的打算,劝他们保守治疗,怕到最后人财两空。是坚持还是放弃?当时,莫红和丈夫成夜睡不着觉,成夜地哭。在看到网上很多孩子后期治疗很痛苦,身上“插满”管子时,他们一度选择了保守治疗。

但,父母又岂能轻易放弃孩子的治疗。莫红夫妻二人又到处打听医院,在网上看到,神经母细胞瘤4期有治愈的案例。“我们看到了希望,觉得还是能治好的,还是想再拼一拼,不想放弃。”莫红夫妻为女儿开启了一场生命的赛跑。

“抗癌宝宝的父母没有一个放弃的。哪怕倾家荡产、一无所有,我们都会坚持走下去。”莫红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为科学“抗癌”代言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花亚伟 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内部监督委员会主任,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作者:花亚伟从伏牛山余脉的山沟里走出
2022-12-20 02:22:00
...合上述所有条件后,才被纳入保育治疗方案,开启了 “抗癌 + 备孕” 的双重闯关之路。一场从 “抗癌” 到 “怀孕”的攻坚战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癌细胞博弈的
2025-10-24 10:09:00
从颅内转移到临床清零:济南君心肿瘤医院再创鼻咽癌治疗奇迹
...到,一次看似普通的鼻出血,竟会揭开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抗癌之旅。几个月前,他还因鼻咽癌侵犯颅内、脑组织大面积水肿承受着剧烈疼痛,甚至面临生命危险,而济南君心肿瘤医院的个体化精准治
2025-10-14 16:50:00
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科普大会在津成功举办 扫码阅读手机版
...并重”理念,以“溯本求源·精医重道”为主题,溯中国抗癌协会之源,精肿瘤防治科普之道。本次会议在首创“四全三辐射,七进一指南”的肿瘤防治全域科普活动模式,齐聚“医、患、众”,带
2023-11-19 23:04:00
首例!特殊手术让她“抱娃”与“抗癌”两不误
发病率仅1.5-12/10万的妊娠合并宫颈癌,让孕中期的倩蓉遭遇了影视剧中才有的“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困境。一边是好不容易怀上的宝宝,一边是可能威胁生命的癌症,面对这一罕见且棘手的
2025-10-22 14:34:00
抗癌女生21岁生日当天签截肢同意书:为了活下去 只有截肢
3月2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抗癌博主勇敢饭饭发视频称,在她21周岁生日那天,她决定截肢了,并在当天签下截肢手术同意书。她表示,自己两年前确诊淋巴瘤,治疗后肿瘤却越来越大,重新检查
2025-03-20 18:28:00
质子治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
...是经济上,都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实中,虽然抗癌是全球共同的任务,但抗癌药物、手段的开发,各主要国家是“各自为战”、“关起门研究”,在外科手术切除、放疗照射和化疗毒杀癌
2023-10-09 06:36:00
这把抗癌“板斧” 让更多肿瘤患者“愈”见未来
...子,放疗迈入“粒子”时代 腹部放疗专家朱远——这把抗癌“板斧” 让更多肿瘤患者“愈”见未来大咖名片 朱 远 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放疗科专家、主任医师杭州新闻App杭州城市眼视频
2023-07-13 06:08:00
明年起,我国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实施零关税
...公告,2024年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其中,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的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部分抗癌、罕见病药品和原料将实施零关税据了解,2018年以来,我国先后取消了第
2023-12-21 20:2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心灵导航》| 读懂青春期,做孩子的“同行者”而非“管理者”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转折期,也是家校教育的“攻坚期”。如何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同频共振,用科学方式陪伴孩子成长?11月10日
2025-11-11 18:10:00
一载新程 健康同行 | 青岛市公卫临床中心(高新院区)启用一周年大型惠民义诊活动诚邀您参加!
鲁网11月11日讯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自2024年11月20日启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赖与厚爱,值此高新院区启用一周年来临之际
2025-11-11 12:04:00
冬日健康补给站 解锁萝卜的隐藏吃法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日萝卜赛人参”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萝卜,作为一种蔬菜,原产于我国,在各地均有种植
2025-11-11 10:17:00
营养到位 寒不侵体
气温忽上忽下,这种“青黄不接”的时节,最容易感冒、咳嗽、关节不舒服,尤其是老人、小孩和体质偏弱的朋友,更要格外注意。如何做好营养防护
2025-11-11 10:17:00
又一年柿子红!许我们“柿柿”皆如意!
福州连江江南柿子红了!许我们“柿柿”皆如意!
2025-11-11 10:40:00
秋冬换季更应注意食品安全,这份温馨提示请收好!
时值秋冬换季,火锅、药膳、烩菜等温热滋补的餐食成为餐桌首选。但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各种致病微生物活跃,更应注意食品安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如下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2025-11-11 10:47:00
“三问针法”针下减脂——一套神奇的道家“瘦身三针”
东城中医院针灸科许宁,副主任医师,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以其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领域享有盛誉
2025-11-11 10:47: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雷秀珍主任:湿邪是代谢病的\
雷秀珍,主任医师,传统医学师承老师,世界针联留学生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科研、临床以及涉外医疗工作。研究的课题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2025-11-11 10:47:00
冠心病患者的全面健康管理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引发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它主要是冠心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
2025-11-11 07:08:00
远离痛风: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整
痛风,这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尿酸血症,即体内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尿酸盐晶体在关节
2025-11-11 07:09:00
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跨国煮姜茶 中安青年共品文化情
11月7日立冬时节,万里之外的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部飘起阵阵姜茶的暖香。中安两国青年员工携手烹制中国传统饮品——姜茶
2025-11-10 14:32:00
智启未来 共创新程 碧迪医疗与国控器械达成战略合作
作为全球药房自动化领域的领航者,BD Rowa™ 全自动发药机今年再次搭乘碧迪医疗“进博号”亮相进博会。BDRowaTM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来
2025-11-10 15:45:00
便血、腹痛别大意!君心肿瘤医院带你认清结直肠癌4大早期症状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隐匿性很强。据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若未主动筛查,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025-11-10 15:46:00
石家庄市栾城区:紫小麦“17变” 深加工订单爆满
11月8日,在栾城区步行街的富硒紫麦坊旗舰体验店内,顾客檀先生正在精心挑选礼品。紫麦酒醇厚回甘,紫麦茶清香自然,无糖糕点酥香可口……在市场销售经理苏翠彦的推荐下
2025-11-10 17:03:00
除了正确认识,还能为抑郁症做些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8%的人口受到抑郁症困扰,而在中国,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估算,患病率已达到2
2025-11-10 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