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 鸿章有权能割地,孤臣我虽无力但誓死也要回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0 19:5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希望国际列强调和而避免战争;甲午战败,清廷又希望“以夷制夷”让列强之间“遏制”日本的企图。总之,这场战争从清廷到实际指挥者都没有真心实意地去打。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给他宇宙第一的武器也是枉然。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虽有俄德法三国特别是沙俄为了自身由北向南侵,略、瓜分中朝的利益诉求反对割让辽东,从而迫使日本放弃吞并辽东地区。但是,台湾却因为英美等国出于抵抗沙俄的目的而对日本的图谋表示支持。由此,造成清廷希望利用列强矛盾保住领土的几乎彻底落空。

李 鸿章有权能割地,孤臣我虽无力但誓死也要回天

6月2日,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在基隆海面上的“横滨”号,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投降协议。在此情况下,台湾民众在部分官员带领、支持下发动了“反割台斗争”,史称“乙未战争”。连清朝的最先进的正规军都无法打败侵,略者,深受多方压力的反抗战争自然也不会胜利。但在热爱祖宗的根、家乡故土的人们看来,就是撒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争。

丘逢甲就是其中一位。当他听说割让台湾后,他愤怒地说出: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立刻在中秋之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抵抗日军;1895年的中秋,他带着激情希望有朝一日打回老家去,在福建泉州生活;1896年的中秋,他带着哀伤走上了一条新的探寻之路。最终,他终于明白,不推翻清朝,台湾甭想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曾与许雪秋筹划潮州黄冈起义等反清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立后他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但很不幸,元旦哪天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淡定村。

李 鸿章有权能割地,孤臣我虽无力但誓死也要回天

丘逢甲生于1864年,卒于1912年,享年48岁。26岁的他(1889年,25岁时中进士,1990年辞官)竟然因为讨厌官僚,辞去了工部虞衡司主事一职,五十来岁的父母需要照顾,理由很无厘头。

甲午战争时,辞官归家4年的丘逢甲一方面组织义军训练武备,一方面希望清廷能够再次与日本作战,坚持抗日到底。1895年3月底,率义军在台中镇守,6月初率军北上,赶到桃园时,唐景崧已经在6月6日放弃台北内渡了。6月7日,日军进入台北,丘逢甲撤退南下,与日军在新竹、苗栗、大甲溪、新竹等地鏖战。无奈之下,丘逢甲内渡到泉州。

虽然,他以“义军统帅”“大将军”的身份组织抗日四五个月。但这种结果很正常。就连清军正规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淮军都与日军战败溃散、一日逃跑百里。就连正规军中最勇猛的湘军都不敌日军,十数倍敌军都不能取胜。更何况民兵。

内渡之后的丘逢甲受到了一些国人的“冷嘲热讽”,主要就是没有和手下一些“义军”首领例如吴汤兴、徐骧等人一起战死沙场。

李 鸿章有权能割地,孤臣我虽无力但誓死也要回天

这种状况与他的诗词中的“勇敢”背道而驰。其实对于这种问题,我的一贯理解是: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决心自负沙场的话,就不要取笑别人。人家丘逢甲再不济也是与日军真刀真枪地打过月余的。清廷的正规部队的精锐部分,如果有这个坚持勇气,甲午战争也不会战败了。

您如果没奋斗过就属于老鼠笑猫不是虎了。刘永福是无奈内渡,丘逢甲就是胆小怕事儿?这么评论其实很不厚道。

在1895年的中秋节,拜祭过祖先之后,丘逢甲、丘树甲兄弟面对“月圆之夜”不禁悲叹起“月难圆”。丘树甲在开场白中,以“万里秋光澈广寒,神仙洞府好盘桓。”展现出广寒宫内的“凄冷之美”。

之后,逐渐展现中秋起兵时的欢乐与过程的艰难“几人豪气倾杯乐,一曲高歌行路难。”。刚刚起兵时的丘家兄弟“豪情万丈”,凭着对家园的热爱、不怕死的精神,就可以高歌胜利,却不想“行路难呀”!

李 鸿章有权能割地,孤臣我虽无力但誓死也要回天

之后,丘逢甲就唱和曰:《中秋夕乌石冈眺月同三弟崧甫作》

秋风送暑夜光寒,高会依然似子桓。弹指仙凡相隔易,称心人月并圆难。

樨香客里新诗卷,潮满天涯旧将坛。犹有山河留影在,不妨千里且同看。

一方面,丘逢甲回答了丘树甲的消极,他说“犹有山河留影在,不妨千里且同看。”曾经的山河还留有旧影,我们不妨回味他的美丽,以待未来有朝一日回到那里,去体味山河之美。

李 鸿章有权能割地,孤臣我虽无力但誓死也要回天

之后的一年中,丘逢甲都在意图“杀回”去。然而,腐朽的清廷既然已经“舍弃”疆土,更会因为惧怕“旁生事端”而躲避、打压丘逢甲的意图。

最终,现实给丘逢甲的只是“玉宇高寒归未得,待将消息问吴刚”的慨叹。虽然,这句诗类似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但很显然,丘逢甲更多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味,不像陆游带着一种“坚定的希望”。

李 鸿章有权能割地,孤臣我虽无力但誓死也要回天

他和陆游很类似,到死都没有看到“月圆之夜”的到来。但令他高兴的是,腐朽的清朝灭亡了,在他临终之前,他知道自己离“月圆之夜”更近了一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坚毅不屈、殉国不降,是民族英雄
...日本等战役,是一位才略武勇、敢于担当的军事家。他在甲午战争中指挥北洋水师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海战,虽然最终失败,但仍以其坚毅不屈、殉国不降的精神赢得了中外的敬重。他的后代也有不少
2023-05-16 05:01:00
晚清四大臣的比较:张之洞军功与实业成就
...的入侵中,虽然一直坚持妥协退让,但也主导了与日本的甲午战争。虽然甲午战争惨败,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但他仍旧是晚清政坛和军队的扛鼎人物,也是唯一一个能够与西方列强抗衡的
2024-05-03 17:15:00
这些人是如何成为日军的帮凶,一步步将北洋水师逼上绝路的
提起甲午战争,想必大多数国人最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具有近代化水准的铁甲蒸汽机舰队、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以往人们的历史印象里,北洋水师的悲剧是因为
2022-12-14 09:57:00
最明家乡月 最浓桑梓情
...做过的事情。“祖父一生赤诚爱国,致力推行新学。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祖父‘刺血三上书’,组建义军,号召全台民众抗日。失败后无奈挥泪内渡,回到自己
2023-12-27 06:48:00
...证据就是接受璞科第的贿赂。璞科第葬礼上的列强军队。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之后,俄国和其他列强一样,加速了对清朝侵略的步伐。1898年3月,俄国驻华公使帕夫洛夫向清廷提出,将旅顺口和
2023-02-22 14:17:00
李公为何要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
熟悉晚清历史的都知道,李鸿章其实对清朝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李鸿章做得事情多,好事也有坏事也多,所以一直以来受到的争议也是最大的,有人吹捧,也有人痛骂他,他也确实在晚清腐败至
2023-05-14 11:00:00
...在100多年前,清朝曾经拥有亚洲最强大的舰队,但是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全歼,这段历史令人悲痛。那么,清朝的北洋舰队是如何被日本击败的呢?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一,
2024-04-29 22:29:00
刘永福的黑旗军,为什么会被朝廷招安
...清朝也算是不离不弃。越南沦陷后,黑旗军又在台湾参加甲午战争、反割台斗争。清朝放弃台湾防务后,黑旗军成了防台主力。在彰化一战黑旗军付出巨大伤亡,主力基本丧失。独木难支之下,刘永
2024-03-03 21:02:00
福建船政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军,不过实际上海军衙门始终未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到甲午战争时,南洋水师再次拒绝北上,重演了中法战争时的悲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2024-11-13 23: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