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它们跟大红春联、年画、灯笼、福帖等一起, 将新年的丰盛和喜庆串联起来……
吃着糕饼过大年
年年“糕”升 庞坤 摄 在我的家乡合浦大廉山一带,到了腊月底,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酥糕、糍粑、油炸点心、烘焙食品等来过年。它们跟大红春联、年画、灯笼、福帖等一起,将新年的丰盛和喜庆串联起来,把家家户户的门庭都衬托得喜气洋洋。
自古以来,家乡人就以糯米粉为主,制作出各式的糕点和糍粑,从而成为一种必需的过年仪式,每个家庭如果不做一两样糕饼,根本不算过年。我的家乡是一座客家乡村,古时从中原辗转南迁,直到明末清初时才定居于大廉山区。因为怀念中原故土,恪守古训,客家人过年时便做一些源自故土的糕饼来贺节。他们的糕饼,还保持着北方人可当饭吃的特点,并不仅仅是闲食。譬如过年时的年糕(大笼籺)、饭心籺、芝麻饼、蒸米饼、煎堆、发糕等,还有其他节日时的香心籺、盖籺、粽子,都是可以当饭吃的。这些糕饼,既与历史相连,又与民俗相通,热热闹闹地烘托起新年的气氛。
就拿年糕来说,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贺年食品。我们客家人保留有做年糕过年的习俗,只不过名称改了,叫做“大笼籺”,因为那是用一种竹制的篮子来盛装的糍粑。一只大笼籺足有二三十斤,块头大,分量足,看着丰裕和圆满,用这样一个大笼籺来过年,并端到祖祠的祭台上用以祭拜先人,不但预示着日子越来越富足,还倍有面子。
据说,最早的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我们客家人正是沿袭了这一习俗,并且赋予了人们新的希望。祭祀过后,大块头的大笼籺还可以拿来招待客人,或者走亲戚时用以送礼,或者一家人拿来解馋。
为了增加过年的喜庆氛围,客家人在做大笼籺时下的糖也有讲究,以前用老式的板糖,后来用黄糖,一般不采用白糖,这是因为色泽的问题。板糖或者黄糖,颜色比较深,大笼籺看起来黄澄澄的,大气、庄重和喜气洋洋,还有一种难得的雅致感,可以营造出浓浓的吉祥氛围,在礼尚往来中寄托着幸福,为心心念念的人送去美好的祝福。
到了大年初三四之后,家乡人的午餐一般就是吃些大笼籺。具体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吃,将大笼籺切块,手拿一块即可边走边吃,毋庸顾及礼仪。这样的吃法,我们叫做“生吃”,口感结实,简单易行,尤其适宜忙于工作的时候,随手取食一块,不拘小节。还有另一种悠闲的吃法,香煎,切片后下油锅、慢火细煎。装上瓷碟后,层层叠叠,色泽金黄,油光泛亮,香气四溢。夹一块送入口,糕肉绵密,松软香嫩,还有一股锅巴的嚼劲,香甜口感带给了唇齿满满的留恋。吃香煎大笼籺,需配上一杯清茶,可解甜腻,且相得益彰。
新春佳节,人们吃着如此甜润的糕点,不但能够找到常吃常新的快乐,照见客家人的闲情逸致,还可以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升,岁岁为人们带来新希望。
(作者为北海人,教师,广西作协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1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