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卢 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将高校职称评审由“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由“检测站”转变为“加油站”,才能充分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活力、育人潜力和发展动力。目前,高校的职称制度改革多侧重于“破五唯”带来的多元化发展导向变化。但是高校职称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除了发展导向变化本身,立足高校教师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把握好同行评议的客观公正性、职称评审信息化系统的高效性、职称评审机制调整的动态化、评聘结合落实的合理性几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并激发职称评审之后教师内生发展动力,已成为打开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新局面的关键。
不断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提升评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个人代表作同行送审是高校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一道“硬杠杠”,代表作同行送审是改变传统职称评审“重数量而轻质量”弊端的重要举措。然而,因其自身所固有的受限于评审人能力水平、可能存在主观价值偏好等问题也遭到了学界的质疑。
保证同行评议的权威性、专业性才能推进高质量分类评价、学术评价去行政化的实现。一是要建立同行评议的监督机制。在加强对评审流程和过程监督的同时,建立上级部门对评审结果的抽检制度,避免高校行政权力的干预和过度滥用,加强对专家诚信管理,保证评审结果客观公正。二是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申诉权。可赋予教师提出评审回避专家名单的权利,学校可根据回避原因酌情予以考虑。在充分尊重专家评审权威性,实行一次外审的原则下,可通过正规渠道对教师反馈专家评审意见,适当保留教师的申诉渠道。三是加强同行专家库建设。做好专家隶属专业和研究方向的详细分类,对评审专家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以及社会关系等设定一定的规则。同时,尽量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小同行”专家进行代表作的评审,避免外行评判内行现象的出现。
推进职称信息化建设,提升职称评审工作的效率。职称信息化建设优点显著。首先,整个过程可实现无纸化,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也能够降低教师准备材料的负担;其次,电子材料更易于申请人提交与修改,格式也更加规范统一,缩短了职称评审的周期;另外,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各职能部门在审查时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和共享,加强评审环节之间的联系,实现评审动态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职称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一是需要在职称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高校本身需要理清该项工作预算,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备到位。同时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增加财政预算和专项经费,加大对高校职称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协同各方资源健全职称信息系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试验运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系统,并出台相对严格的系统管理运行制度条例,规范职称信息的收集、鉴定、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环节,协同好上级主管部门、本校各职能部门,明确系统建设职责分工,确保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规范运行。
建立职称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新制度从形成、落地到真正发挥效用,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宽到细、由价值和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构成了包含文件制定、执行、评估、修订等环节的政策发展闭环。职称评审相关文件制定和实施后,要让新的职称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不能只流于表面和形式,出现“新瓶装老酒”的做法。
高校应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创新和调整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一是建立针对不同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设置和评选新职称分类,探索增设新的职称系列和职称评审标准,让新兴专业、小众专业的人才得到科学的评价、引导和激励。二是建立针对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的动态调整机制。职称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职称评审制度唯有获得大部分教师的认可,方能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形成持久的鞭策和激励。
实行岗位动态管理,促进评聘结合举措推进。高校职称制度在凝聚人才、激励人才、促进人才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这种效用的发挥却常常局限于有职称晋升需求的教师群体。一些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便对教学、科研失去了原先的热情和投入度,个人发展动力突然失速的现象在高校中依旧存在。究其原因,与当前高校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管理方面未能实现两者平衡有很大关联。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聘任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采用先聘后评的方法,对于一些优秀的青年人才可短期内先聘为高级职称,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这样不仅有利于吸引紧缺专业和特殊专业的校外优秀人才,也能够调动校内青年优秀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个人成长和学科、专业的发展。二是评后选聘,打破传统的专业技术岗位终身制的做法,使职称评价由身份评价转变为岗位评价,实行“能者居之”。对于已经评上职称的教师,后期需要再根据个人师德师风、教学科研业绩、社会贡献等进行择优聘任,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形成对教师的长期激励。
职称制度改革未来必将持续以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评价观为基本遵循,结合高校的实际和自身发展需要,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评价程序、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