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立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推进高校职称制度改革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9-22 05: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卢 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将高校职称评审由“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由“检测站”转变为“加油站”,才能充分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活力、育人潜力和发展动力。目前,高校的职称制度改革多侧重于“破五唯”带来的多元化发展导向变化。但是高校职称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除了发展导向变化本身,立足高校教师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把握好同行评议的客观公正性、职称评审信息化系统的高效性、职称评审机制调整的动态化、评聘结合落实的合理性几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并激发职称评审之后教师内生发展动力,已成为打开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新局面的关键。

不断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提升评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个人代表作同行送审是高校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一道“硬杠杠”,代表作同行送审是改变传统职称评审“重数量而轻质量”弊端的重要举措。然而,因其自身所固有的受限于评审人能力水平、可能存在主观价值偏好等问题也遭到了学界的质疑。

保证同行评议的权威性、专业性才能推进高质量分类评价、学术评价去行政化的实现。一是要建立同行评议的监督机制。在加强对评审流程和过程监督的同时,建立上级部门对评审结果的抽检制度,避免高校行政权力的干预和过度滥用,加强对专家诚信管理,保证评审结果客观公正。二是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申诉权。可赋予教师提出评审回避专家名单的权利,学校可根据回避原因酌情予以考虑。在充分尊重专家评审权威性,实行一次外审的原则下,可通过正规渠道对教师反馈专家评审意见,适当保留教师的申诉渠道。三是加强同行专家库建设。做好专家隶属专业和研究方向的详细分类,对评审专家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以及社会关系等设定一定的规则。同时,尽量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小同行”专家进行代表作的评审,避免外行评判内行现象的出现。

推进职称信息化建设,提升职称评审工作的效率。职称信息化建设优点显著。首先,整个过程可实现无纸化,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也能够降低教师准备材料的负担;其次,电子材料更易于申请人提交与修改,格式也更加规范统一,缩短了职称评审的周期;另外,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各职能部门在审查时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和共享,加强评审环节之间的联系,实现评审动态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职称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一是需要在职称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高校本身需要理清该项工作预算,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备到位。同时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增加财政预算和专项经费,加大对高校职称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协同各方资源健全职称信息系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试验运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系统,并出台相对严格的系统管理运行制度条例,规范职称信息的收集、鉴定、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环节,协同好上级主管部门、本校各职能部门,明确系统建设职责分工,确保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规范运行。

建立职称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新制度从形成、落地到真正发挥效用,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宽到细、由价值和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构成了包含文件制定、执行、评估、修订等环节的政策发展闭环。职称评审相关文件制定和实施后,要让新的职称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不能只流于表面和形式,出现“新瓶装老酒”的做法。

高校应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创新和调整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一是建立针对不同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设置和评选新职称分类,探索增设新的职称系列和职称评审标准,让新兴专业、小众专业的人才得到科学的评价、引导和激励。二是建立针对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的动态调整机制。职称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职称评审制度唯有获得大部分教师的认可,方能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形成持久的鞭策和激励。

实行岗位动态管理,促进评聘结合举措推进。高校职称制度在凝聚人才、激励人才、促进人才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这种效用的发挥却常常局限于有职称晋升需求的教师群体。一些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便对教学、科研失去了原先的热情和投入度,个人发展动力突然失速的现象在高校中依旧存在。究其原因,与当前高校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管理方面未能实现两者平衡有很大关联。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聘任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采用先聘后评的方法,对于一些优秀的青年人才可短期内先聘为高级职称,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这样不仅有利于吸引紧缺专业和特殊专业的校外优秀人才,也能够调动校内青年优秀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个人成长和学科、专业的发展。二是评后选聘,打破传统的专业技术岗位终身制的做法,使职称评价由身份评价转变为岗位评价,实行“能者居之”。对于已经评上职称的教师,后期需要再根据个人师德师风、教学科研业绩、社会贡献等进行择优聘任,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形成对教师的长期激励。

职称制度改革未来必将持续以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评价观为基本遵循,结合高校的实际和自身发展需要,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评价程序、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展驶入“快车道”,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破除“五唯”,改革职称评聘办法 ◇(一)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学校修订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竞聘评
2023-11-28 09:09:00
高校辅导员评职称,更重育人实效
...。职称评定和晋升政策,关涉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取消科研论文、项目等硬性要求意义何在?辅导员评职称还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破题?1、扭转辅导员“干得好不如写得好
2024-02-20 05:02:00
2023山东十大体育新闻出炉:亚运会金牌翻番,群体赛事破五万
...作情况。“九九黄河”系列品牌赛事入选新华社体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全省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163
2023-12-31 23:52:00
...一方面,“直评”制度的改革是赋予教师队伍活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有力举措。“直评”这条“绿色通道”的开启,正是回应基层教师的殷切期盼,从基层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不仅能激活乡
2023-02-02 09:06:00
...进高校教师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高校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该课题研究得到了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JRSHZ-2023-01046)的资助。
2023-11-22 08:51:00
...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推进海南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实施方案》明确,深化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力争通过两年努力
2023-08-10 04:14:00
...革等各种手段,让行业从业人员加快成长,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激励是最有效的规范。这项改革举措也在走一条促进新职业新业态规范发展的有效路径。管理学上的激励相容理论强调,通过适
2022-12-22 07:01
...校广揽青年学者,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后者标准适中,但因指标有限,参评者即便达到晋升标准,也需要“优中选优”,可能导致竞争过程的无序性,出现学术研究之
2023-04-24 09:06:00
苏州职称改革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人才有奔头 企业有劲头(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才如何靠近风口?职称评价制度便提供了导航作用。打造高质量数字人才队伍,苏州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制定数字经济工程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率先在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三大领域
2023-12-29 10:23: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