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寻迹江苏老地名 | 溯源2500年,探索苏州的“地名密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3 14:59: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调研时指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因“平江路”而得名,“平江”又是古城苏州曾使用过的一个名称。在漫长的2500多年的历史中,苏州曾经使用过吴郡、平江、隆平等名称,拥有过姑苏、吴趋、吴下、吴门、吴闉、吴闾、吴中、吴会、中吴、东吴等别称,今市区范围内出现过吴县、长洲、元和等县一级的地名,这些名字又因何而来呢?

寻迹江苏老地名 | 溯源2500年,探索苏州的“地名密码”

历史上的两个“平江路”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苏州著名地方志学者、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陈其弟告诉记者,苏州之所以称为“平江”,意为大江大河的水流“至此渐平”,形容苏州地势低洼,城东娄江水势平缓,地与江平。古人就认为,“平江顺水”塑造了苏州人温文尔雅的特质。

根据明代弘治年间的《吴江志》记载,至迟在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就已在今苏州设置“平江军”。“军”是宋代的行政名称,这是苏州第一次有了“平江”这个名称;到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平江军”为“平江府”。而到了元世祖至元年间,又改称为“平江路”。“路”,是元代的行政区域名称。也就是说,元代时就有了一个“平江路”,但这个“平江路”指的是整个苏州城,而不是具体哪条道路。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徐达攻克平江路,改为苏州府。

寻迹江苏老地名 | 溯源2500年,探索苏州的“地名密码”

那么,作为街道的平江路又是何时得名的呢?陈其弟翻阅《吴门表隐》等史料后发现,“平江路”在历史上曾经叫做“十泉里”,因为巷口有十口古井而得名。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方志里出现了“平江路”的名称。《乾隆长洲县志·人物》:“盛寅,字启东,居长洲之平江路,从王宾学医,精其术。永乐中,治内侍蛊症,有奇效,授御医……”“长洲”是当时苏州府的一个县。这段记载显示,名医盛寅居住在长洲县的平江路这个地方,这说明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有了“平江路”这个地名。而在《乾隆长洲县志》的《长元吴三邑城图》上,的确也能看到“平江路”的标记,其坐落的位置,与今天的平江路几乎一致。

春秋吴国,留下多少古地名

“吴郡”是苏州历史上出现较早的地名,早在汉代初年就已经设置,其得名来自于春秋时以苏州作为政权中心的吴国。此后的东汉、三国、隋朝、唐朝的一些时期,苏州所在区域都被称为吴郡。

相比之下,“吴县”虽然是“吴郡”的下辖县,但出现的历史更早,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设置吴县。苏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研究员、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倪浩文介绍,两千多年时间里,虽然辖区范围在不同朝代发生变化,但“吴县”几乎一直存在,是会稽郡、吴郡、吴州、苏州、平江府、平江路、苏州府治所的所在地。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吴下、吴门、吴闉、吴闾、吴中、吴会、中吴等苏州别称,都与春秋时的吴国有关。

寻迹江苏老地名 | 溯源2500年,探索苏州的“地名密码”

苏州还有一个动听的别称——“吴趋”。如今的阊门内有一条老街,名唤“吴趋坊”。倪文浩介绍,“吴趋”最初是指吴地人喜欢的民歌。“吴趋”一词最早见于《文选》中所收录的西晋陆机《吴趋行》篇:“四坐并清听,听我歌吴趋。”西晋崔豹《古今注》:“吴趋曲,吴人以歌其地也。”《文选》如此解释:“趋,步也,吴人歌其土风也。”可见,“吴趋”一词本意是指吴人的好尚,引申为吴人爱好的本地声歌。六朝时,“吴趋”指吴地乐府民歌。明清时,文人用“吴趋”来指昆曲。也是在明清,“吴趋”成为吴门文人笔下苏州的别称。比如,清代学者姚承绪著有《吴趋访古录》,是清代苏州重要的乡邦文献,已收入《江苏文库》中。

寻迹江苏老地名 | 溯源2500年,探索苏州的“地名密码”

古代,今苏州市区除了吴县,还存在过长洲、元和二县。长洲县设置于唐朝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以吴县东北部置县,一直延续到1912年并入吴县。“长洲”因“长洲苑”而得名,后者是吴王阖闾在太湖北岸建造的一座苑囿,作为宴饮游猎之处;元和县设置于清雍正二年(1724),以长洲县南部设县,1912年并入吴县。“元和”一名与从苏州齐门到常熟的水路运输要道——元和塘有关,这条运河开凿于唐代元和二年,故而得名。

“姑苏”一名,可能是淮夷带来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虽然从没有作为苏州的正式名称,却是苏州最古老、最优美动听、最广为人知的别称。

“姑苏”之名最早出现在《墨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典籍中。《墨子·非攻篇》:“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荀子·宥坐》:“女以谏者为必用邪?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学锋说,“姑苏”一词最早见于两千五百年前吴越之间的争战。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吴王阖闾在今苏州西郊灵岩山一带建立一座高台,这个台叫“姑苏台”。“姑苏”又可以写成“姑胥”。后来,越国灭吴时,一把火将姑苏台完全烧毁。但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史料分析,“姑苏”最早是指吴国最晚期的都城,也就是越灭吴时吴国的都城,大致位于今天的木渎古镇。

寻迹江苏老地名 | 溯源2500年,探索苏州的“地名密码”

张学锋的观点是,吴人的直系祖先是湖熟文化先民。湖熟文化是宁镇丘陵与皖南东部地区相当于中原殷商时代的青铜文化,存续时间约距今3700—3000年。进入西周以后,湖熟文化演变为吴文化。而湖熟文化更可以溯源到主要分布于豫东、鲁西南、皖西北的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王油坊文化类型的南传,其总体趋势是往淮河流域迁徙。迁徙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部落,散落在淮北及江淮之间,他们又被称为“淮夷”。西周青铜器铭文及古典文献中出现的“徐”“舒”“巢”“宗”等方国名称,可能指的就是这批南迁的部族。这些部族在迁徙过程中,自称“徐”“舒”“巢”“宗”,其古音近似“so”“su”。“巢”也可以写成“居巢”,读音类似于“ku-so”或者“ku-su”。在这些部族从宁镇皖南地区迁往太湖流域的路途上,留下了一系列和“ku-so”“ku-su”语音相近的地名,如鸠兹(芜湖),姑孰(当涂),姑溪(马鞍山)、胡孰(湖熟)等。“so”“su”后来往往用“胥”字来标注,这条线路上的一系列山川也被称为“胥山”“胥江”“胥河”“胥溪”等。

“当这批‘淮夷’,也就是最早的淮夷来到太湖流域,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市,也就出现了‘ku-so’或‘ku-su’,也就是语音接近的‘姑苏’或者‘姑胥’地名。”张学锋说。

寻迹江苏老地名 | 溯源2500年,探索苏州的“地名密码”

“姑苏”来源的另一个说法,有可能和帝舜之臣“胥”有关。清代张紫琳《红兰逸乘》记载,汉王符“《潜夫论·边议篇》云:‘范蠡收债于故胥。’盖‘胥’者,舜臣名,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故名其地曰‘故胥’,后世转音为‘姑苏’”。也就是说,夏朝以前,舜帝手下有一个大臣,名叫“胥”。他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吴地。人们将他的封地称为“故胥”,后来转音为“姑胥”“姑苏”。

公元589年,隋朝平定江南统一天下,推行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改吴郡为苏州。张学锋说,这是“苏州”之名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而“苏州”的“苏”正是来自这座古城的雅称“姑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17: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近江苏民间体育热潮、探索苏州“地名密码”|人文周刊荐读
...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文脉】溯源2500年,探索苏州的“地名密码”□ 新华日报记者 于 锋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调研时指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2023-07-14 11:33:00
寻迹江苏老地名|“平江”原来是苏州
...保护区。那么,“平江”这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江苏老地名,究竟因何而来呢?吴趋、姑苏、吴郡、元和、长洲……历史上,古城苏州有很多名称,“平江”是其中之一。苏州著名地方志学者、苏
2023-07-07 18:58:00
寻迹江苏老地名 | 苏州有“平江路”,南京有“平江府路”,两者有何关联
...定要打卡的地方。在同样是古城的南京,也有一个类似的地名——平江府路,也是很多游客来到南京必定会到达的地方,因为著名的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的东入口,就位于平江府路。苏州平江路,南
2023-07-19 13:19:00
...曲保护条例》《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将保护对象扩大至河湖水系、古树名木、
2024-04-22 02:17:00
探访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江南水乡情韵八百年未变
...像步入一幅鲜活的《平江图》。《平江图》上刻划的许多地名,像卫道观前、苑桥,在如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仍能按图索骥找到。探访团在面对《平江图》不足五米的地方,看到一座造型古朴简单的
2023-12-02 22:55:00
宝藏传奇 | 苏州“最江南”的秘密,藏在这幅800年前的“手刻地图”里
...墙黛瓦石板路的灵秀风光也有小桥流水傍人家的诗情画意苏州,何以拥有这样“最江南”的城市格局?在一幅约800年前的“手刻地图”上或许能找到答案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
2023-07-26 14:19:00
第一观察|这一幅“双面绣”,值得细细品鉴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7月6日上午,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发人深
2023-07-08 12:54:00
在烟雨朦胧中探寻姑苏原味 看看吧
...在娓娓道来千年的历史故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苏州古城东北隅,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五月江南多绝
2024-06-01 16:30:00
学经验强合作 苏州相城高新区联动平江街道助推市域一体化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座谈会现场 苏州相城高新区供图为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市域一体化”工作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毗邻地区联动发展,5月18日,相城区人大常委会元和街道
2023-05-21 11: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