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谢煜 广东省中医院
阳痿是指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虽勃起但不坚,或勃起不能持久,导致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现代男科医学又称之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是男科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性伴侣关系、家庭稳定等有密切的影响,甚至是某些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郑宗昌从医50余年,是岭南针药相须流派传承人,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以针药相须治疗阳痿,临床疗效良好。笔者有幸跟师学医,现将其治阳痿经验总结如下。
从阴论治,重在肝肾
郑宗昌立足《黄帝内经》,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从阴论治阳痿,阴虚精亏是阳痿的基本病理状态。《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人是男女阴精相合、变化而成,阴精是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且随着人的成长会逐渐消耗,需要后天的不断滋养。先天之阴易损,而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活及工作压力大,导致频繁饮酒抽烟,烟酒之毒耗损阴液,致使肾中真阴匮乏、阴血不足,不能充盈阴茎,导致勃起障碍;又或恣情纵欲,严重手淫,导致阴精耗损、相火偏旺,宗筋失养而成阳痿。因此郑宗昌认为,阳痿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肾精亏虚,临床常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加减应用。方中熟地黄为君药,滋补肾阴;山萸肉补养肝肾,山药养脾阴、固肾精,三药同用能补阴养精;牡丹皮清泄相火,避免肝肾阴虚而致相火扰动下元、不利肾阴封藏;茯苓健脾利湿,配伍山药助脾胃健运,使气血生化有源;泽泻利湿泄浊,可克熟地黄之滋腻。此外,郑宗昌还常随证选用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补骨脂、旱莲草、石斛、黄精、龟板等补益肝肾之品。
郑宗昌强调,虽阳痿多为肝肾阴虚精亏,但阴虚日久亦可损及真阳,一味地养阴也必会导致阴盛伤阳。宗筋阴血充盈,但无阳气鼓动,宗筋亦会充而不坚、举而不久,难以完成性生活。故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还应适当选用肉桂、狗脊、杜仲、黄芪、鹿角胶等温阳益气药物,既避免阴药伤阳,又符“阳中求阴”之旨,助阴气生化,事半功倍。尤其对于因阳痿而不育的患者,郑宗昌在其阴血肾精相对充足后,适当增加温阳壮阳之品,如鹿茸、仙灵脾、巴戟天、仙茅、附子等,以兴阳助举。
健运脾胃,因地制宜
郑宗昌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化生气血藏于肝肾,使得宗筋得养,阴茎充盈可起。若脾胃生化乏源,则气血亏虚,宗筋失养,阴茎失盈而不举。《冯氏锦囊秘录》言:“故胃强则肾充而精气旺,胃病则精伤而阳事衰也。”故郑宗昌常于方中配伍茯苓、白术、山药、党参、黄芪、太子参、芡实等健脾益胃之药,使得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自然可充盈阳明之宗筋。
郑宗昌还指出,岭南地处湿地,湿邪易内聚碍脾,不利于脾胃运化气血,湿邪下注,肾中阳气受损而阴茎难举。湿郁化热,熏蒸肝阴,则肝血不能濡养宗筋,阴茎萎软乏力。因此,郑宗昌认为养阴之剂应以平补为主,必要时还须化湿、祛湿。郑宗昌认为生地黄滋腻之性少,故常把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黄更改为生地黄。且郑宗昌还认为脾虚则津亏,易见便秘、口干等症,用生地黄能够生津润肠。但对于脾阳不足的湿证患者,生地黄性凉则易伤脾阳,可用制何首乌代替。何首乌炮制后寒凉、滋腻之性减少,补阴益血的作用得以保留。
此外,郑宗昌还因地制宜,常配伍火炭母、木棉花等岭南道地药材以助利湿。岭南人群多脾胃虚弱,补阴药物易积聚于中,郁而化热,出现口干、咽痛等“上火”表现。郑宗昌处方用药时还酌情配伍清热利咽或清虚热药,如木蝴蝶、黄芩、知母、黄柏、天花粉等,以防患未然。
调心疏肝,建立信心
郑宗昌认为心为情欲之腑,人的性欲起伏,阴茎兴举也和心火有关。在临床上,若见入睡困难、情绪急躁、舌尖红等症,则加黄芩、黄连、连翘等清心之品;伴情绪低落、少气懒言、睡眠易醒、舌淡等,则加柏子仁、酸枣仁、浮小麦、远志等养心安神药;心火不足,恐于交接,阴茎举而不坚、坚而不久者,则可配伍桂枝、黄芪、太子参、红参等。
此外,郑宗昌还指出,阳痿病程日久,患者心理负担大,思虑失节,多有悲忧惊恐的情绪,常导致肝气郁滞、疏泄失度,使得气血受阻,宗筋络脉失于充盈,阴茎痿软不举。故要重视疏肝调神,可在方剂中选加柴胡、延胡索、香附等药。患者肝气郁滞、心神不舒,对病情存在逃避或消极态度,不能配合序贯治疗,也会影响疗效。如张介宾云:“然必大释怀抱,以舒神气,庶能奏效,否则徒资药方无益也。”
针取阳明,重视奇经
郑宗昌指出,虽然中药辨证重在肝肾,但针灸治疗则应以经络辨证为本,阳痿的针灸治疗以取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为主。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的气血相合于中焦,通过气街汇聚于宗筋,而阳明、太阴为中土运化之本,针刺两经能够引中药之效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之功。
此外,阳痿相关重要经脉均汇聚于下腹部。如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督脉“起于少腹”“络循阴器”;任脉“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足阳明之筋“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足太阴之筋“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故郑宗昌认为针刺治疗应取腹部相应经脉的腧穴为主要穴位。
基于上述认识,郑宗昌创立“调脉通元方”作为治疗阳痿的针灸基本方,取穴治痿穴、气海穴、关元穴、气旁穴、曲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治痿穴是郑宗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穴,其在关元两侧各旁开1.5寸,针刺时需向内下方平刺曲骨,定位在冲脉与阳明经交汇之处,沟通冲脉与阳明经气血,配合气海穴、关元穴、气旁穴、曲骨穴,起到培元固本、通调宗筋气血的作用。足三里穴为足阳明经合穴,擅于补益阳明气血,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可补肾填精,三阴交穴为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太阴脾经交汇之处,可通利三阴气血、调补肝脾肾三脏,三穴同用正与阳痿的经络、脏腑辨证相合。
针药相须,提高疗效
阳痿病因病机复杂,郑宗昌认为应该针药相须为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针药相须,动静结合。养阴方剂中虽然配伍了阳类药物,但总体仍以养阴补血之“静”为主,缺乏气行之“动”。脾肾气虚或久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阴血呆滞、郁而化热的口干、舌燥、咽痛等虚热上扰之症,严重时可扰动相火,反损阴血,加重阴虚之本。对此,郑宗昌重视以针灸调气血之“动”,使其经脉疏通、利于阴血运行。在“调脉通元方”培本固元、纳气降火基础上,针刺血海穴、曲池穴、三阴交穴以行气活血,针刺中脘穴、天枢穴、大横穴以促进阴血运化。而对于气血充盈或病程短(小于半年)的患者,郑宗昌认为其阴阳本源仍在或阴血略虚,则以针灸治疗为主调畅气血、疏通经络,恢复宗筋的正常充盈。
针药相须,兼顾不育。阳痿患者常多伴有精子活动低下、精子数量不足、液化时间延长等问题。郑宗昌认为精子数量不足属于阴血不足所致,适合用中药汤剂解决,精子活动低下、液化时间延长则属于阳虚。因此,郑宗昌对于阳痿伴有不育的患者以中药养其阴,提高精子数量,在“调脉通元方”基础上,加用肾俞穴、命门穴、次髎穴、百会穴以温阳助阳,促进精液液化、提高精子活动。尤其是百会穴,其能够升阳举陷、有助阳举、安神开窍,配合谷穴、太冲穴开四关、行气疏肝,可以缓解疾病带来的忧虑不安情绪,利于疾病恢复。
针药相须,张弛有度。阳痿病程日久,治疗时间较长,若单纯使用针灸,则气血难以速生。若长时间服用中药,患者依从性可能会下降,难以坚持。故郑宗昌认为治疗阳痿需要针药结合,以求张弛有度。在病程初期、病情较重时,先以中药治疗为主,辅以针灸1~2次/周,以使患者阴血充盈、气机流畅。在病程中期,随着患者气血逐渐充旺,可逐渐减少中药服药次数,从每日1剂改为每周5剂,辅以针灸2~3次/周,以平衡阴阳、固本通经为目的。在病程后期,患者气血状态平稳,则以针灸治疗为主,维持2~3次/周的频率针刺,中药可隔周服用(5剂/周),以巩固疗效、起阳强筋为目的。主次分明,张弛有度,既可保证临床疗效,又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8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