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32岁的吴路华是铜仁学院旅游与地理系主任,主要从事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去年底,他破格晋升为教授。
破格的背后,得益于贵州省科协去年6月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以下简称“青托工程”)。吴路华说,入选“青托工程”后,他在项目申报、学术研究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
吴路华(左二)在指导学生
2024年6月,贵州省科协启动首届“青托工程”,旨在坚持以能力、素质、潜质为标准,支持一批从事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攻关的一线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
“青托工程”实施后,全省共有39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其中为“90后”,年龄最大不超过35岁,被誉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第一块踏板”。
一年来,39名入选者与托举专家建立定期指导联系,广泛参与涵盖科研技能、项目管理、学术写作、成果转化等多类型科技活动,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特别是在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据省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胡铁磊介绍,“青托工程”让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得到更多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的机会,在科研工作中更快脱颖而出。
探索利用本地金属资源制备新型合金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是贵州大学副教授李天昕的重点攻关方向。得益于“青托工程”,他在高熵合金强韧化设计上取得重要进展,为新型高温结构材料开发开辟了新路径。
李天昕作学术报告
“入选后最直观的变化是获得了更充足的科研资源支持,比如实验设备升级、跨学科学术交流的机会显著增多。”李天昕表示,“这些支持让我能更专注于长线研究,敢于尝试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围绕“富矿精开”“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入选者申报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4个,获得经费支持共2400余万元;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产出高质量研究报告3份;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2篇。
“过去青年科研人员在资源分配、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往往面临很多困难,现在省里出台了系列利好政策措施,毫无疑问能鼓励和吸引更多青年人打消年顾虑,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贵州医科大学副研究员赵友波现在充满干劲。他表示,“我将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不断用科学家精神勉励自己,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勇攀科技高峰。”
赵友波在发言
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助力青年成长成才。一年来,托举对象在职业发展与行业认可层面实现多维突破,显现出荣誉覆盖多面化、职称职务晋升提速特征。其中,9人获得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挑战杯”国赛一等奖、行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称号和荣誉16项;9人实现职称职务晋升。
除培养入选者在各自领域练就扎实的学术素养外,省科协还引导他们广泛了解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状况,培育广阔的学术视野。目前,共有11人次在25个国家和省级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委员、理事等职务,深度参与学术治理。同时,推荐入选者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80余人次,帮助他们在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科技对接平台中“崭露头角”,拓宽眼界。
省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托工程”初步构建起一套扎实服务青年科技后备优秀人才的培育模式,既显著提升入选人才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活力,又加速其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步伐,更通过引导人才积极投身学术交流、智库建言、科普宣传与社会服务,有力放大人才价值。下一步,将强化统筹协调,开展好“青托工程”相关工作,为全省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储备坚实的新生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