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吴雨阳
烧火、烙饼、做榆钱窝窝、喂鸡养鸭……最近走红网络的一则视频中,萌娃们戴着围裙套袖,眼神专注、手法娴熟地洗菜择菜、炒菜做饭,引得网友们赞不绝口:“小小年纪会得比我还多。”视频中的这群孩子来自江苏徐州的一所幼儿园,自2020年开始,这家幼儿园就实施类似的劳动生活课程。目前,园长发布幼儿园日常的抖音账号已收获近20万粉丝,不少网友“追更”并建议,“让娃做饭”这样的劳动生活课应该推广到全国。
在大家的观念中,幼儿园的孩子还在学前年龄段,平时活动应该以游戏、简单的手工劳动为主,正儿八经地让孩子们学烧火做饭,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这一特色“早教”的热度并没有随着人们注意力的转移而快速“蒸发”,而是受到家长、网友们的热情肯定。
在幼儿园创设的生活场景中接触劳动,这是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出力流汗,孩子们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家长、学校、社会创造的条件;亲手做出了劳动成果,能够让孩子们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从小培养起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的价值观。不少父母表示,欢迎更多类似的高质量劳动课进入幼儿园,在锻炼生活技能的同时,传递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靠勤劳双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生信念。
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动手实践的劳动课程,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度、不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而言尤为重要。如今,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学龄前儿童过早且过度接触电子产品,每时每刻抱着手机、iPad,经历着笑话、段子、小视频等各种社交媒体信息的“冲刷”,不仅导致注意力分散,也缺乏对真实世界的感知与体验。通过参与实实在在的家务劳动,孩子们懂得了蔬菜不是从“游戏农场”里长出来的,饭菜不是在手机上敲打几下就“凭空出现”的,也学会了专注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团队协同中,孩子们还能养成分工合作以及和他人友好相处、交往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日后出现心理问题。
“300多个月的宝宝收不收”“我29岁,想读大班”……网友的调侃,蕴含着当下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和期待。在这家被网友戏称为“新东方烹饪幼儿园”里,老师手把手教授,学生认认真真学做饭,既不搞什么剧情、冲突,也不烘托气氛、制造反差,让人们感受到一种“从小认真生活”的力量。当我们在思考“今天点什么外卖”时,看到孩子们动手烹饪的专注,被他们在劳动场景中的欢快和成就感所触动,也许就会少点一些外卖,多动手做一些菜肴,在踏实、接地气的劳作中体会烟火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持续追更“小孩哥”“小孩姐”们越来越娴熟、专业的做饭日常,感受到孩子们惊人成长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一个“成长型”爱好对个体生命的滋润和成就。孩子们的烹饪经历是“从0到1”,需要花时间和精力长期坚持才会有结果;有的孩子发烧却不肯请假,因为想到“明天是我掌勺”,悄然埋下了责任心、自驱力的种子。不难想象,简单的做饭技能,也许会在不断地学习和磨砺中成为孩子们的天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心理能量,鼓励他们在困境和逆境中回归生活,专注自我,走出困难。
据园方负责人称,该幼儿园报名已经排队到后年。不少家长送来做饭生火所需的木柴,有的父母甚至跨省千里带娃求学。显然,这家幼儿园的做法已经引发了社会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深度思考。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让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如何给他们的未来埋下自我管理的种子,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那就是回归教育本质,注重全面发展,让教育融入生活。勤劳自足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每一个人必须习得的一种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8: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