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玉溪日报
新建电能烤房58群885座
红塔区建成省内县(区)体量最大电能烤房群 本报讯(记者 李文雯)近日,记者从红塔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获悉,红塔区贯彻落实省、市相关要求,积极构建现代烟草农业产业体系,2022年以来共投入1.28亿元启动电能烤房建设,拆除老旧烤房2359座,新建电能烤房58群885座,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区)体量最大的密闭式热泵电能烤房群。
高仓街道龙树社区2023年共种植烤烟7000亩,是红塔区最大的种烟区,也是率先实现电能烤房全覆盖的社区,共有电能烤房367座。龙树社区三组烟农李林明向记者盘算了今年的“烤烟账”:“我家种了29亩烤烟,一共卖了15万元,与往年相比,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这些都是用电能烤房烘烤烟叶省出来的。”在他看来,老式烤房相当费工,一天到晚离不了人,并且因为火候掌握不好,烤出的青杂烟很多,现在的电能烤房省时省工操心少,烤烟质量也好了。
为了让电能烤房充分发挥效益,龙树社区的龙兴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组织22名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烘烤。“与老式烤房相比,电能烤房烤出的烟叶黄烟率由90%提升至95%,且每炉烘烤成本下降600元左右,烟叶单叶重量大幅提升。整个过程实现了零污染,既减少了人工和燃料成本,又提升了烤烟品质,增加了集体收入,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该合作社负责人白善永告诉记者。
红塔区将电能烤房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基础设施,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烟草主推、市场运作、有偿服务、自负盈亏”的烟叶商品化烘烤组织模式,建立烟叶商品化烘烤机制,明确玉溪润嘉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项目运营主体,带动全区19个烟叶烘烤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积极探索烟叶商品化烘烤新路径。按照《红塔区2023年密闭式热泵电能烤房烟叶商品化运营方案》,运营主体与各村(社区)签订电能烤房烟叶商品化烘烤合作协议,统一按每公斤鲜烟叶0.43元的标准收取烟农烘烤服务费,为保障烟农增收,按烤出的每公斤干烟叶优惠折扣0.2元返补烟农,切实让烟农的“绿叶子”变成“金叶子”;为壮大集体经济,按烤出的每公斤干烟叶0.6元的价格返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培育本土新型专业化烘烤人才队伍,按每公斤鲜烟叶0.1元支付各村烟叶烘烤专业合作社劳务费用。2023年,全区885座电烤房完成烘烤炉次达3973次,投烤率达100%,鲜烟叶烘烤总重量超1607万公斤,承担全区41%的烘烤任务。
据了解,为更好推进电能烤房建设,红塔区整合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农机购置补贴、电力设施配套、烟草专项补贴等各项资金共5236.08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40.9%。以绿色化改造为方式实施电烤房建设项目及运营形成了红塔模式、红塔经验,其示范效应在全省得到推广和运用,昆明、楚雄、大理、文山、普洱等州(市)前来学习交流。
“红塔区利用3年时间实施密闭式热泵电能烤房项目建设,2024年计划再新建电烤房650座,届时主要烟区将实现商品化烘烤全覆盖,电能烤房可承担全区75%的烘烤任务。”红塔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王贵川说,项目建成后,将继续探索“企业+合作社+烟农”的联农带农联结机制,目前电能烤房商品化烘烤运营中,烘烤师、装烟工均聘用当地人员,现已累计带动烟区群众就近就业230余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06: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