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邯郸少年杀人案重判的意义:直面犯罪的土壤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2-31 11:24:00 来源:缘之心

作者|陈碧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 研究员

2024年3月,河北邯郸发生了3名未成年人将同学杀害并掩埋的案件。这三名涉案凶手年龄均不满十四岁,是否以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曾引发了广泛讨论。

我国2021年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有条件地降到12岁,最高检据此核准了对此案的追诉,并提出“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这与之前的“挽救、教育和感化”的态度有所区别,说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年龄不再是犯罪的“挡箭牌”。

2024年12月30日,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一审宣判,主犯被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另一名主犯也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对这个判决结果,我并不意外。

虽然判决书披露了凶手与被害人之前“存在矛盾”,但主犯多次共谋、提前选择犯罪地点并挖坑做好犯罪准备,这样的情节确实令人胆寒,属于“特别恶劣”;这与未成年人犯罪中常见的“临时起意”、“不计后果”不太一样,也构成了严厉追究他们刑事责任的理由。

邯郸案重判的意义

2025年新年到来之前的这个判决结果,可以说是警钟长鸣:未成年人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代价,它体现了刑罚的报应功能和预防功能。但必须重申,追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不是为了满足报复的快感,说到底还是为了预防。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更好的未来”,就必须直面许多群情激愤时回避的问题,致力于观察和解决犯罪背后的原因。这是个耗时耗力的社会工程,我们的努力也许短期内看不到结果,但如果因为“做了也不一定有用”就放弃,犯罪的土壤就永远不会改变,个案的解决就仅仅是惩一时之快,而公众获得的也只是虚幻的安全感和正义感。

我国少年司法一直坚持教育和保护,对未成年犯从轻、减轻处罚,是基于未成年人的大脑额叶发育不充分、容易冲动等生理或心理特征;同时,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对他们的宽缓处遇也有利于回归社会。

但近些年,低龄犯罪案件频发,尤其是未成年人相害案件,使得公众对这种理念产生了怀疑。

在未成年人相害的案件中,如邯郸案,凶手选择了更为弱势的同龄、低龄作为侵害对象,由此也使二者的权利保障产生冲突:杀人的是孩子,该保护;被害的,就不是孩子吗?谁来保护他们?

如果不追究刑事责任,仍然交给父母和学校吗?犯罪本身就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交给父母严加管教有用吗?或者,把他们送进专门学校能解决问题吗?被害人的伤痛和社会安全感的破坏,能够得到弥补和重建吗?

未成年人犯罪的分级治理

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防治体系是按照轻重分级的:情节最重的,按最高检检察长应勇所言“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责”以及“14-16岁要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等八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而情节低于刑事责任追诉条件的,体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对这样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矫治教育、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三级干预。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性质较轻的,交给父母管教,或者联合教育、妇联等部门进行训诫、公益服务等矫治措施;性质特别恶劣的,追究刑事责任;中间的,也就是性质不轻但还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但家庭管教无效的,就该进入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学校。

所以,邯郸案里的两名主犯属于性质恶劣,交给刑法制裁;另一名主观恶性较小,不追究刑事责任,但也不能交由父母管教,而必须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在上述分级治理模式里,将教育责任交付于已经被证明失败的父母身上,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很怀疑。

因为部分家长原先便缺少陪伴、教育的亲子时间,或缺乏实际管教涉罪未成年人的能力,不能指望孩子出了问题,他们就能变成合格的父母。

其次,在这一设计中,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追诉力度已经有所加重,邯郸案已经顶格处罚了,但这是否能够提高对潜在犯罪人的威慑,从而减少犯罪呢?这要取决于潜在犯罪人是否具备理性认知能力。问题来了,未成年人一定能吸取教训、约束自己吗?恐怕很难。所以,与其说这是为了威慑,不如说是为了增强公众的安全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刑事责任不能再加重了,也不能指望关进未管所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还有什么办法呢?最能发挥效用的,也许是专门学校。

但实践中,本该送入专门学校的孩子,却因该地专门学校数量太少而“无校可去”。即便有专门学校,也可能没有单独的专门场所容纳那些严重罪错的孩子。假如混在一处“交叉感染”,也会事与愿违。

因此,多办一所专门学校,多建一个专门场所,用专门教育挽回那些犯罪边缘的即将滑落者,或许才是国家矫治未成年犯罪的正确路径。

我国近年面临着人口负增长态势,国家鼓励生育。但不能只是生了就不管了,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有保障的未来。一帆风顺地做未来的主人翁最好不过,但如果搞砸了,犯了错,闯了祸,也还有机会改过。这就是专门教育给他们的机会,而法律也不必在年龄和刑事责任上继续施压。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成因

更多令人惋惜的故事,在最高检和最高法的统计数据里。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另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2023年未成年人低龄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批捕、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总体上升,2024年上半年批准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就高达2.5万人。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相对集中在盗窃、强奸、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5类犯罪,在2023年,这5类犯罪共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近七成。

从罪名上就可以看到,涉罪的未成年人习惯于从结伙行动中获得团体的认可。这再次提醒父母关注孩子的朋友圈,青春期的孩子社交关系圈不断扩大,为了获得群体认同,他们愿意主动尝试越轨行为。如果没有及时矫正,他们就会重复,微罪也可能会升级为重罪。

检讨孩子朋友圈的同时,会触及孩子父母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都是监护责任的缺失。在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出现了留守儿童的故事----父母在外打工,无法顾及家中小孩。隔代管教是很难建立父母管教同样的权威感和认同感的,所以他们也是受害者,只是看时代的灰尘落在谁的头上。事情一旦失控,父母发现无力管教就为时已晚。

而学校,可能更多关注学习效果,对品行、人格关注不足。有的孩子懂法,振振有词“除了八大罪,法律管不了我”,这说明我们的普法只教会了他们钻法律的空子,而没有教给他们真正的法治精神来源于对人的尊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舆论只是简单地责备孩子的品行问题,就可能加剧未成年人的孤立和排斥。这也说明,将视角延伸到问题产生的上游,像一个社会工程一样去解决,才可能触及问题的真相。

作为法律人,深知自己专业的局限性。世界上太多的问题,不是靠法律解决的,尤其是刑法。人们遇到令人愤怒的问题,一般都会呼唤严刑峻法。但未成年人犯罪的本质,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的问题。也正由于它不是个案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所以更难看到成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行动,发动一切力量去建设未成年人友好环境,并做好与未成年人罪错长期共存的准备。

明年我们也许还会继续讨论未成年人罪错的议题,也希望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能持续关注,不只带着愤怒,也带着“懂得”。

因为我们都是从孩子变成成年人的,我们理应记得那些成长的痛苦和迷惑。荣格提醒我们,假如处在与罪错者相同的处境,我们也许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3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
2024-12-30 11:17:00
豆瓣祭出8.2分,国产犯罪剧都按这个尺度卷起来了好么?
...是未成年相关案件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就比如“三少年杀人案”,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当初全网热议的邯郸初中生被杀案,只是剧中的情况更为复杂。因为死者是在经受校园霸凌后主动从高楼跳下去
2025-05-08 17:08:00
痴郎迷上“美女蛇”!榆树市抢劫杀人案侦破始末
...着张岩、张伟、迟丽凯旋而归。曾轰动榆树市的特大抢劫杀人案告破,缴回了被抢车辆和部分物品,及时返还给被害人的单位和家属。看守所里,年仅18岁的迟丽面对办案民警,迟丽流下了悔恨的
2024-07-10 13:46:00
邯郸初中生最新进展!李玫瑾建议: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同罪并罚
...,还死者公道。二是从上到下应引起重视,这起未成年人杀人案,都是游戏惹的祸,国家应对各种游戏彻底关闭,游戏不仅害了家庭,也很大程度上害了许多青少年,目前游戏使儿童和青少年丧失了
2024-03-18 01:27:00
最高检原则性表态,舆论反馈何以如此热烈
...异常热烈。盖因近期国内发生的令人震惊的未成年人恶性杀人案,正在程序流转之中,几个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恰好卡在《刑法修正案(十一)》针对极端恶性犯罪涉案未成年人刑事追究程序的射程
2024-03-22 13:47:00
凶杀在途:警方破获列车杀人案背后的真相
南下行驶的K435列车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案。27岁的谷巩被凶手捅刺数刀,在经抢救无效后不幸遇难。案发时间是2023年5月4日晚。据了解,犯罪嫌疑人贺振华已被铁路警方刑事
2023-05-13 14:15:00
悬疑剧《无尽的尽头》今晚开播!任素汐高伟光刘琳主演,期待拉满
...的蓝天。剧集开篇便抛出一个震撼人心的案件——三少年杀人案。少年离奇坠楼,是自杀还是谋杀?案件扑朔迷离,真相即将浮出水面。随着调查的深入,林之桃和白恩宇发现,这背后隐藏着更加复
2025-04-24 15:54:00
...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河北邯郸3名初中生杀人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高检的核准追诉体现了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零容忍”,符合社会公众期待,也赢得了一致好评。舆
2024-04-23 07:14:00
邯郸农民为亡子娶“鬼妻”,竟被牵扯进一起连续杀人卖尸案
...有人盗墓挖尸体倒卖,没想到自己摊上的事更大,居然跟杀人案扯上了关系!一个农民,为何会去杀人? ·起先他只是盗尸,火化风气开始后,他就将目光转移到了活人身上。陈家老三这个“鬼
2024-08-15 10:4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据报道,长沙夏女士双节返程发现母亲在大米里藏了1000元现金,而且这不是妈妈第一次偷偷塞钱了,之前好多次都会偷偷将钱放进大米
2025-10-10 09:55:00
金秋十月,闽侯县鸿尾乡鸿尾村的百亩稻田进入丰收期。
2025-10-10 10:2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吴明顺 李佳蓉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市民探亲访友、外出游玩,120院前急救呼叫量也随之增加
2025-10-10 10:31:00
来城墙邂逅秋色!“行走南京70里”就在本月19日
10月19日,2025南京银行“行走南京70里”环城公益健步走活动将在中华门瓮城启幕。我们邀您一起踏上城墙,用脚步丈量城市脉络
2025-10-10 10:49:00
店铺突然起火,十堰两名保安一分钟成功扑灭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陈堰)10月8日,茅箭区翰林世家小区门口一正在装修的店铺突发火情,小区2名值班保安迅速反应,在一分钟内将火扑灭
2025-10-10 10:49:00
日照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数例无药冠状动脉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鲁网10月10日讯近日,日照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数例无药冠状动脉核磁共振检查技术,也是市内首家率先开展此项检查的医院,为心血管疾病筛查开启“绿色革命”新篇章
2025-10-10 10:57:00
菏泽鲁西新区辛集小学举办“庆双节·自然拼图”创意活动
鲁网10月10日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并感受秋季丰收的喜悦,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辛集小学借助十一假期
2025-10-10 10:59:00
跨省盗窃,终落法网!临清警方连日奋战端掉盗窃“三人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通讯员 韩艳燕近日,临清市公安局烟店派出所经过连续多日侦查布控,成功打掉一个跨省流窜作案的盗窃团伙
2025-10-10 10:33:00
成武县大田集镇田集中心村卫生室无偿献血者许春光:热血践初心 仁心护生命
鲁网10月10日讯在基层医疗战线,成武县大田集镇田集中心村卫生室的许春光,以无偿献血诠释 “医者仁心、热血担当”,用行动为生命 “续航”
2025-10-10 10:22:00
胶东半岛首例!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成功实施婴幼儿癫痫多脑叶离断术
鲁网10月10日讯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癫痫中心小儿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罹患Sturge-Weber 综合征(又称脑面血管瘤病综合征)导致癫痫的患儿
2025-10-10 10:19:00
武当山女子骑警队护航景区平安获赞誉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周容翼 周玲玉)国庆期间,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特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女子骑警队正式亮相。她们在交通疏导
2025-10-10 09:18: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陈振昂 张宁马瑞/摄像/剪辑
2025-10-10 08:04:00
中央政法委发布二、三季度名单,全国69人获殊荣南京南站救人护士当选“见义勇为勇士”本报讯(通讯员宁义宣记者王茸唐婷婷)见义勇为
2025-10-10 07:31:00
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
老兵捐赠40年前老照片引出一段感人故事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张莉练红宁)国庆假期
2025-10-10 07:32:00
中国网10月9日讯 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规范合理使用关系着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
2025-10-09 1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