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22:52:00 来源:文锦汇

茶叶滑入盏中,与水交融,散发出芬芳的气息,呈现出平和恬淡的特质。盏杯厚重拙朴,与茶叶共舞,相互交织,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茶器的演变史。在中国茶文化的长河中,建盏作为茶器的代表,以其朴实的材质、简洁的线条和幻化的斑彩,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建盏,产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它享有“瓷坛明珠”的美誉。“建盏是以含铁量较高的红壤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在建窑的窑炉中烧制而成的黑釉瓷器。”建盏考古专家谢道华指出,建窑是古代建阳烧制瓷器的著名窑厂。其中,建盏尤为知名。历史上,无论是权贵还是文人,都对建盏赞誉有加,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一、茶的兴盛离不开盏,而盏的妙处也在于茶

建阳,作为建盏的发源地,古称建宁府建阳县。“建”字源自此地,因此有了建窑、建盏的名字。当我们踏入建阳,漫步在繁华的建盏文化街上,仿佛就置身于建盏的世界之中。进入中国建窑建盏展示馆,各种精美的建盏琳琅满目,令人大饱眼福。在悠扬的琴音中,欣赏身着宋代服饰的点茶师展示宋代茶艺,同时品味盛在建盏中的茶汤。在清新宜人的茶香和甘甜醇厚的茶味中,领略建盏的独特魅力。这种茶盏交融的美景,仿佛将人们带回了宋代,那时盏与茶相得益彰。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建盏最早出现在五代末年,并在两宋时期达到了巅峰,自元代初期开始逐渐衰落。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宋代建盏的繁荣,与斗茶风气的盛行密切相关。斗茶是一种比较茶汤品质的比赛,评判标准包括汤色和汤花。在宋代,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对斗茶情有独钟。斗茶这一源自宋代的竞技活动,源于其独特的点茶文化。所谓点茶,即以点水的方式冲泡茶叶,趁其热时饮用。与唐代的煮茶和现代的泡茶不同,点茶需要将茶叶碾成碎末。在点水时,必须避免破坏茶面。同时,一边点水,一边用茶筅搅拌茶汤,以使茶汤泛起汤花。

据了解,宋人斗茶时偏好使用白茶,以色泽白皙者为上品。为了达到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要求茶的品质优良,还需配备合适的茶盏。“建盏是黑瓷茶盏,与白色茶汤相映成趣,黑白对比鲜明,具有最佳的斗茶效果。此外,盏口面积大、盏身厚重,不仅便于观赏更多汤花,还有助于茶汤保温。”谢道华表示。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建盏因其符合斗茶需求,被当时视为最佳的斗茶用具。无论是宫廷皇室还是普通百姓,都将其视为珍品。文人墨客更是不吝用诗文赞美之。宋诗鼻祖梅尧臣曾感叹:“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苏轼,一代文豪,对建盏赞誉有加,形容其为“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宋徽宗,风雅皇帝,对建盏更是钟爱,留下了如“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和“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因此,建盏不仅成为宫廷御用茶盏,更在朝野间广受欢迎,其价值也随之倍增。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建盏的流行推动了建窑的生产,其最大魅力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尽管建盏以黑色为贵,但并非单一黑色,而是在黑色中展现出丰富的变化,并蕴含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不同的纹样。每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这是因为季节、天气、窑炉和窑位的差异导致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原料,烧制出的建盏也会有所不同。

建盏风格独特,充满东方艺术色彩,与青瓷、白瓷并列为“三分天下”。在宋代,建盏独具一格,影响深远。不仅闽北地区、福建,乃至全国都纷纷仿制生产,甚至远播至日本等地。然而,由于南宋时期国势的衰退,斗茶之风逐渐式微。自元代以后,人们的饮茶方式不断简化,导致斗茶和点茶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随着斗茶和点茶的“失势”,建盏因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不再受到关注,曾经备受喜爱的建盏就这样在历史中默默消失。正是因为斗茶,建盏一度名声大噪;也正是因为斗茶,建盏悄然无声地退出了舞台。可以说,成也斗茶,败也斗茶。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二、通过海路走向全球

从建阳城区出发,仅需半小时车程即可抵达历史悠久的水吉镇。水吉镇后井村附近的建窑遗址占地约12.6万平方米,呈环状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和营长乾(包括圆头坑)等地。

在遗址中,一座长达135.6米的龙窑矗立于山林之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周围散落着大量用于烧制瓷器的残碎匣钵,这是目前已知国内最长的古代龙窑。

2001年,建窑遗址被确立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遗址不仅具有不可复制的珍贵价值,更是建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千百年前,建窑所生产的建盏凭借其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不仅在当时的社会里成为了一种特殊文化的象征,赢得了国人的钦佩,还一度被指定为进贡给宫廷的御用茶器。此外,它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海外,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关键节点,建盏通过泉州港和福州港的快速崛起,大量销往东亚、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深受当地客商的喜爱。

据了解,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达到鼎盛。作为我国的瑰宝,建盏成为当时的主要出口商品。特别是在南宋时期,为防止钱币外流,国家鼓励使用瓷器和绢帛而非金银铜钱进行出口交易,因此这一时期建盏的出口量显著增加。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日本是最早认识到建盏魅力的国家。早在13世纪,日本僧侣来到浙江临安天目山径山寺学佛,回国时带回了一批黑釉茶碗,即建盏。由于这些茶碗来自天目山,因此日本僧侣称之为“天目碗”或“天目瓷”。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目瓷”逐渐演变为日本人对建盏的统称。随着中国茶道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建盏市场在日本的不断扩大,建盏逐渐受到日本各界的青睐,并一直被视为茶具中的瑰宝而珍藏。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根据16世纪日本文献的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大致进行换算,这三种建盏分别相当于当时价值700多公斤、360多公斤和210多公斤的黄金。由此可见,建盏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具有极高的珍贵地位。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目前,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共有8件来自中国瓷器。其中,4件为宋代建盏,而在这4件宋代建盏中,有3件为曜变盏,是目前全球仅存的3件。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普拉玛教授是首位在西方发现并研究建盏的学者。他对建窑遗址的考察,使西方人开始认识到建盏的珍贵性和艺术性。在1935年,普拉玛前往水吉镇考察建窑遗址,并雇佣当地村民挖掘了大量建盏。随后,他将这些建盏运回美国进行研究。两年后,他发表了自己的考察和研究成果,引起了来自欧洲、北美洲和澳洲等地区的学术界和收藏界人士的关注。自此,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建盏,并收集建盏进行展出和交易。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博物馆,如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等,均收藏有中国的建盏。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三、烧制技艺重焕生机

建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伏,从辉煌到低谷,再逐步爬升至繁荣。

20世纪60至70年代,厦门大学、福建博物馆以及建阳县文化馆联合对建窑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那些曾经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建盏烧制技艺得以重现,从而开启了建盏复兴之路。

1979年,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联合组成了攻关小组,致力于仿古建盏试验。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于1981年成功研制出仿宋兔毫盏,使失传600余年的建盏烧制技艺重焕生机。

建盏,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史

随后,从1989年至199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福建博物馆和建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建窑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工作。通过这一工作,基本摸清了建窑发展的历史脉络。

自建盏烧制技艺恢复以来,建阳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建盏。特别是近年来,建阳始终将建盏的传承与发展视为重要任务,精心打造“建窑建盏”这张“金质名片”。

随着建盏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其在国内外的拍卖市场也逐渐受到重视。2016年,在美国纽约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建盏以1078万美元的成交价创下了建盏的最高成交纪录。2017年,在福建南平建盏拍卖会上,李细妹所烧制的“万山可染”建盏以260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一价格创下了现代建盏的新纪录。

目前,建阳已注册的建盏企业超过2500家,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该产业的总产值为16.5亿元。“建盏,作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和黑瓷的典型代表,其烧制技艺高超,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杨新强,建阳区委书记,指出当前建盏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的春天。他表示,建阳将持续推动建窑建盏的文化品牌,使中国的建窑和世界的建盏持续享有全球声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用杯子“盛装”生活
...器,好器衬香茶。一饮倾心,再饮抒情,方寸之间蕴藏着茶文化。”“觅本”在文案中这样写道。而他的分享也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一直没有系统地去了解杯型,一篇文章就帮我科普了。”“
2023-07-19 04:04:00
135件中国古代建窑建盏亮相国博
...代“建盏”,就读懂了宋人饮茶的闲雅意境。6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精心遴选135件古代
2024-06-27 09:56:00
...电商(直播)行业党委”揭牌仪式。作为建盏的发源地、中国建窑建盏之都,建阳区大力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立全国首个建盏电商(直播)行业党委。当地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发挥“
2023-04-21 06:46:00
书法家郝国圣拜访建窖建盏艺术名家估佬
书法家郝国圣今天建阳之行天气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透露着一片吉庆与祥和,吉祥之日必有奇缘。郝国圣到建阳是为了特地拜访久负盛名的建窖建盏制作名家估佬~陈艗工艺大师。能结缘建盏艺术名家估佬
2023-03-15 17:17:00
专家茶企聚闽北 共话“建阳小白茶”品牌发展
...辞中说,“千年古县”建阳,是有着悠久产茶历史和深厚茶文化底蕴的宝地,是小白茶的发源地。通过打造“建阳小白茶”公用品牌,其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日俱增,惠及全区茶农茶企。活动期间,湖
2024-05-20 20:40:00
...文博会将持续至7日。据介绍,南平市主题馆主体融入了建阳考亭书院石牌坊中的三间四柱五牌楼建筑元素,以此展现南平的朱子文化。馆内展示了建阳建窑建盏、延平茶洋窑器具、延平贡茶、浦城
2023-08-05 03:33:00
...五个突出特性观照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建盏建本文化、宋慈法律文化等的研究和阐释,做好活化、物化、教化文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力。7月
2023-07-15 19:52:00
...、建阳区水吉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商标品牌指导站、政和县中国白茶城商标品牌指导站、武夷山市景区商标品牌指导站、邵武市商标品牌协会商标品牌指导站、邵武市邵南市场监督管理所商标品牌指导
2024-01-20 02:59:00
文脉传千年 书院连两岸——第七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在南平开幕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在新式书院熹茗书院进行茶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并以“书院型企业建设的创新探索”为主题,就书院型企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成效、问题和未来发展
2023-10-19 10: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