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老手艺——剃头 □张 文 摄
父亲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有做木工的手艺。后来当兵入伍,学会了理发。退伍回乡后以木工为业,顺便为乡亲们剃剃头。
父亲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做的家具结实耐用,一把椅子可以坐很多年,有的方桌都用了几十年还完好无损。那时,遇到需要添置木家具的,大家都喜欢接父亲去做活。父亲常常说,慢工出细活,家具做结实了,心里才踏实。所以,小时候印象里,父亲常常被请到各家各户做木工,一家一做就是几天,做完了还顺便把主人家破损的家具修修。最特别的就是,父亲喜欢带着理发工具,遇到有需要的人家,放工后还会帮大家理理发,从木匠切换到剃头匠,只需眨眼工夫。
父亲为大家剃头,从来是不收钱的,他说反正是顺便的事,又花不了多长的时间。那时,父亲多半剃平头,一把剃刀三下五除二就剃好了。遇到一些老爷子,想剃个光头的,父亲总是耐着性子,打上肥皂泡沫,细细地轻轻地刮,还顺带把胡子一起“修理”了。集两样手艺于一身的父亲,很受乡亲们的欢迎,有事也喜欢找父亲商量。父亲也乐在其中,他说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顺便为乡亲们做点事是应该的。
每年的二月初二,是父亲最忙碌的一天,因为我们那里流行“剃龙头”。这天父亲放下木匠活儿,一心一意在家里帮大家剃龙头。我和母亲总要忙进忙出,母亲烧水泡茶,我搬凳子让老人们坐。那天,村里谁家都没我家热闹,人们进进出出,等着剃头的就坐在一边聊会儿天,剃了头的道声谢后离开。父亲总是和蔼地说:“没什么谢的,都是乡里乡亲的。”
从小到大,我的头发一直是父亲剃的,照理,那天我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剃为快的,但父亲总是把我放在最后。他说自家人不急,让别人先剃。结果,父亲年年总在晚上为我“剃龙头”。记得当时就是母亲打着手电,父亲拿着剃刀,让剃头顿时有了一种仪式感。还真别说,父亲剃得头摸着舒服,还挺好看的呢。
参加工作后,只在过年过节才回老家。我们那里正月不剃头,就等着“剃龙头”呢。于是,每年的二月初二,我总是早早赶回老家,因为想帮父亲,毕竟他年纪大了,再说自己也想“剃龙头”了。
父亲每年帮我“剃龙头”,我都感觉一晃回到小时候,这真是一件奇妙而幸福的事情。
□赵自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