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龙头铺赶场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29 07:4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晏伯承

乡下人称赶集为“赶场”。老家周边方圆几十里就有不少的墟场,如龙头铺场、分路口场、黄塘场、五星场等。在众多的墟场中,我们家赶得最多的是龙头铺场。

龙头铺场原来位于龙头铺老街。后来因为影响交通迁移到了离老街不远的樟树下。龙头铺场为1、6场,即每个月1号、6号、11号、16号、21号、26号,每隔5天一个场,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约定俗成,远近皆知。

逢场日,天刚蒙蒙亮,摆摊的、搭棚的、占码头的就开始喔嚯喧天忙碌起来。摊贩一个挨着一个。有卖青苗小菜的,有卖水果小吃的,有卖日杂百货的,还有卖撮箕扁担锄头耙头农具杂件的。一些修鞋补伞、剦鸡补锅、剃头掏耳、杂耍卖唱的民间艺人亦带着行头悉数登场。一时间墟场内吆喝叫卖场、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氲氤了烟火气。

我们家离场不远,只有刻把钟的路程。老娘爱赶场。在记忆中,她赶场时买得最多的是两样东西,一是红薯丝、二是菜秧子。

先说说买红薯丝。我家属“半边户”。父亲在市里一家搬运公司工作,母亲和子女们在农村务农,扳泥巴砣。按当地的“土政策”,“半边户”属“二等公民”,在享受生产队集体权益时往往受到一些歧视。就拿分配粮食来说吧。生产队在确定分配比例时,就常常按劳六人四甚至劳七人三,即工分粮占到了六到七成,而口粮只有三到四成。这样一来,家中主劳力不在农村的“半边户”就明显吃亏。由于家里吃饭人多,故粮食缺口大,用乡里话说就是年年接不到荒。无奈,只能靠“红薯半年粮”。到场上买红薯丝拌饭吃也就成了“常态”。

母亲是个活泛人。在买红薯丝的过程中,通过察言观色,悟出了不少门道。她发现,那些颜色雪白看相足的红薯丝多半是洗过粉的,淀粉含量大打折扣,拌饭吃时口感要差得多;而一些颜色较深不太起眼的红薯丝则是“原生态”,货真价实,拌饭吃时格外香甜可口。

红薯丝拌饭,从一家程度上弥补了粮食的不足,也是那个年代的无奈。偶尔吃餐把两餐不要紧,但一日三餐餐餐如此,就是神仙也受不了。红薯丝顾名思义是红薯的制成品,淀粉含量高,吃多了滞气,难消化,胀肚子。记得有一次,小妹饿得慌,还没等红薯丝饭蒸熟就吃了两碗。结果没过多久,肚子就胀得鼓样,痛得在床上打滚,把老娘都吓醉哒。母亲用布满老茧、皱皱巴巴的双手在小妹的肚子上足足揉了大半天,让小妹连放了几个响屁后才消停下来。

说完了红薯丝再来聊聊买菜秧子的事。

母亲是个勤快人,手脚闲不住。在出集体工时,还打理着家里的一个菜园子。种菜先要有菜苗,俗称菜秧子。有的菜,可以自己播种自己育苗。而辣椒、茄子和瓜果类菜,育苗时技术要求高,搞不好就会“筐瓢”。因此,每到辣椒茄子栽种季节,母亲就会到场上买菜秧子。而经常在场上卖菜秧子的是一个人称七叔的人。他培育出来的辣椒秧子和茄子秧子茎粗、叶大、根发达,带泥多,栽种时成活率高,且价格又不贵,每蔸只要两三分钱。结出来的辣椒皮薄、肉厚、起脆,辣味适中口感好。母亲还当上了七叔的义务推销员。在她的推介下,左邻右舍都成了七叔的客户,好多人家的辣椒、茄子、丝瓜、冬瓜等菜秧子都是从七叔那里进的“货”。

菜秧子买回家栽到土里,后期的培育管理也是件烦心的事。尤其是一种俗称“土蚕子”的害虫常常昼伏夜出,蚕食幼苗的茎秆,使得刚栽下去的一些辣椒秧子夭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母亲掌握了这种虫子的活动规律,便一大早就拿着栽耙、铁锹、循着“土蚕子”残害幼苗的路径,在被害幼苗的根部将“土蚕子”“捉拿归案”。这场菜秧子的保卫战一般要持续一个多月。

说起到龙头铺赶场,还有父亲的一些故事。故事从“头”说起。父亲年轻时头皮癣多,掉发严重。“不堪入目”时,只有顶部的一小片“森林”,周边都是“沙漠”,被人戏称为“地方支援中央”。五十多岁后,父亲干脆将头剃成了光头。冇想到剃光头还剃出了瘾,个把星期不剃脑壳就发痒,而当时并没有现在这么的剃头铺,于是龙头铺的赶场日就成了父亲的剃头日。好在当时消费水平不高,剃个光头只要5分钱,且刮脸、掏耳、捶背“一条龙”。久而久之,因“头”结缘,父亲还与一个腿脚有点残疾,但“顶上工夫”不错的剃头匠成了莫逆之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9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贵州思南:强村富民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甜
...民产业之一,从种植到收获每年持续时间五六个月。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形成了一条集红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红薯产业链。期间,给许多群众带来了不少
2023-09-18 16:37:00
小小红薯苗致富“金秧子”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宇炜 通讯员 刘广伟近日,走进祥符区范村乡赤仓村豫坤农业种植合作社的红薯育苗温室大棚,绿油油的红薯苗长势喜人,几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剪苗、打捆
2024-04-22 01:36:00
燕沟红薯苗 致富“金秧子”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本报记者 董 蕾本报通讯员 都柯欣时值红薯苗栽种的季节,连日来,孟州市槐树乡燕沟村红薯苗基地的大棚里人头攒动,来买苗的群众排起了队,种植户燕永伟和村民们忙着对红
2024-04-30 06:33:00
高台:冬闲人不闲  大棚忙生产
...、市场营销等环节,强化政策扶持、项目支撑,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培树品牌,持续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链,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至目前,全县先后引进培育龙头企业58家,培育农产品加工主体
2023-12-29 15:05:00
湖北建始:田畴织锦绣 乡村谱新篇
...至10月底),存笼蛋鸡规模突破100万羽。同时建始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现有州级农业龙头企业
2023-01-08 14:49:00
信丰富硒农业铺就富民路
...了富硒认证。”近年来,信丰县充分发挥硒资源优势,以龙头为引领,注重富硒功能农业建设,强化富硒农产品品牌建设,突出富硒农业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富硒农业综合效益凸显。在该县高新区的
2024-02-11 07:17:00
两顿“七彩金叶”
...道清淡。我最擅长的就是清炒。将每一片红薯叶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干净,以防小蜗牛、青草、树叶一类的杂物。然后,备上两个青红辣椒,我是偏爱线椒和螺丝椒的,三四个八角,五六个蒜瓣,七
2023-09-22 02:53:00
...在一两年内将公司打造成草莓种植、养育、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杨光说。这几天正是育苗关键期,刘海方天天蹲守在位于济宁市金乡县的高标准蔬菜育苗温室大棚里。2012年,他回乡创办
2023-01-26 05:26:00
...是龙岩市连城县地瓜干重点企业,也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亿元。从日产200多斤的家族小作坊,到拥有日产3000多斤地瓜干四个标准厂房现代化企业,农行始终与企业相
2022-12-19 17:36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