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楼梦:贾府窗户不糊窗纸,除了窗纱和玻璃,还有一种装饰更精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3 17:28:00 来源:戏说三国

贾家的权势和富贵,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他们家的窗户上的装饰,就侧面展现出贾家的富贵和奢华。

读书人的印象中,古代的窗子上似乎总是贴着窗户纸。用舌尖打湿一捅就破,再借以偷窥。

其实古人现实中的窗户纸,都需要额外处理,比如刷上桐油等,根本很难打湿和戳破。

红楼梦:贾府窗户不糊窗纸,除了窗纱和玻璃,还有一种装饰更精致

当然,既然有“戳破窗户纸”的说法,终究也能戳破,只是不那么容易罢了。

第一回“葫芦庙大火”烧了甄士隐家,就是源于葫芦庙的僧人在三月十五炸供,“油锅火逸,烧着窗纸”。可见葫芦庙的窗户上都贴着窗户纸。

窗户纸很普及,缺点也明显,容易引发火灾不安全,这在贾家就要极力避免。

贾母最是害怕火的。刘姥姥来时,正巧南院马棚起火,贾母就吓得不行。

所以,贾家的窗户上肯定不用易燃又不结实的窗户纸。起码主要建筑和主人房间并不用窗户纸。

红楼梦:贾府窗户不糊窗纸,除了窗纱和玻璃,还有一种装饰更精致

那么,他们使用什么呢?

有人可能说,是不是软烟罗啊?

(第四十回)贾母道:“……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贾家糊窗户用的是纱,还是非常名贵的上用窗纱。

刘姥姥看了很羡慕,说这样好的料子,她们做衣服也不能够,竟然被用来糊窗户。

红楼梦:贾府窗户不糊窗纸,除了窗纱和玻璃,还有一种装饰更精致

可见贾家的窗户上,大多都用纱代替窗户纸。可以避免纸张容易破损又不高级的问题,符合贾家的身份地位。

但是,窗纱虽然糊在窗上,却并不是主要的装饰。皆因窗纱糊的是窗屉。

古人的窗户,大体分两层。里边一层是窗,外面一层是屉。纱窗要糊在窗屉上。一如贾母所说。

窗屉是可以支取放下的,类似如今的纱窗。透光、透气都好,被广泛应用。苏轼曾言:“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但里层的窗户则并不用窗纱,而是另外两种更珍贵的装饰。

红楼梦:贾府窗户不糊窗纸,除了窗纱和玻璃,还有一种装饰更精致

(第四十九回)贾宝玉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

怡红院冬天的窗屉也不是纱了,而是用了挡风保暖的棉帘,完全不透光。晚上放下,白天揭开。

贾宝玉的窗户上,贴的也不是窗纱和窗纸,而是最珍贵的玻璃。

玻璃窗被大量应用是在清代。也是贵族大富之家才能有的洋货奢侈品。

怡红院用玻璃窗,贾家主人的住所也一定用了玻璃窗。

比如,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家的走过李纨窗下,隔着玻璃窗见到她正在午睡。

怡红院除了玻璃窗,还有大量镜子在使用和装饰。

红楼梦:贾府窗户不糊窗纸,除了窗纱和玻璃,还有一种装饰更精致

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家不可想象的。

但是,贾府使用玻璃窗,不表示全部都用玻璃。有一些地方不适合用玻璃,也不好用窗户纸,便会采用另一种装饰。

尽管原文没有明确提到,但根据当时的历史来看。“明瓦”还是贾家窗户装饰的重要选择。

明瓦最早出现于宋代,在江南普及开来。

明瓦顾名思义就是“透明的瓦”,主要用于镶嵌窗户、制作工艺品。

明瓦的材料是蚌壳、牛羊角等善于透明的天然材料。据《南京史志》载:明瓦以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冷凝后压成薄片,谓之明瓦。

由于需求巨大,明瓦制作逐渐成为重要的行业。南京就是当时最大的明瓦制作集散地。有条街就叫明瓦廊。

明代规定工匠要按行业居住,明瓦廊便集中了生产、销售明瓦的手工业者。

红楼梦:贾府窗户不糊窗纸,除了窗纱和玻璃,还有一种装饰更精致

贾家本就是金陵人士,玻璃作为舶来品尽管在贾家取代了明瓦,不表示完全替代明瓦。

毕竟明瓦工艺更符合古代文人的文化追求。所以,贾家的建筑上应该还会使用大量明瓦镶嵌的花窗。

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zhàngwùzhì》,就记载了明瓦与窗格:用木为粗格,中设细条三眼,眼方二寸,不可过大……俱钉明瓦,或以纸糊。

明瓦在《红楼梦》也实际出现过。第四十五回,贾宝玉雨夜探望林黛玉,提的灯笼就是明瓦的。

林黛玉觉得明瓦不亮,将一盏玻璃灯给他,说明明瓦的透光性确实不如玻璃。

但玻璃珍贵,贾宝玉也不舍得用,变相说明贾家的玻璃窗并不能完全替代明瓦。而明瓦也不是普通人家用得起的。

当然除了这些窗格上磁瓦装饰更普遍,但因为不透光便能只用来装饰。

读书人就当一个知识,可以看看。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林黛玉的绿窗纱,为何让贾母十分恼火
《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十分有趣的一处情节。在游览过程中,也见证了贾家曾经的辉煌。但贾母却突兀地让王夫人换了林黛玉的绿窗纱,贾母可绝不是随口一提,里面大有文章在。简单一句话
2024-02-07 16:12:00
红楼梦:原本黛玉窗户上的茜纱,为啥又被安装在了宝玉的怡红院?
...为“茜纱窗下”,宝玉极为赞赏,茜纱窗,于是成为了《红楼梦》里的一个别有韵味的意境。#深度好文计划#把霞影纱改做茜纱,实属黛玉将生活名称向文学名词的一次语言改造,霞影纱出现在史
2024-10-04 21:57:00
贾母一眼看出薛宝钗本质,王夫人糊在潇湘馆的绿窗纱更揭了她的底
...,就彻底忍不住开火了。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第四十回)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
2024-09-19 20:02:00
姜果然是老的辣!贾母给薛姨妈讲解的软烟罗,一语双关,话里有话
...窗纱的事揽在自己身上。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王熙凤误以为是蝉翼纱的料子,果然将贾母的注意转移了去,越性便讲起这个料子的故事。(第四十回)贾母笑向薛姨
2024-09-19 20:02:00
难怪王夫人不给林黛玉换窗纱,让她每天面对绿窗纱,才是最深折磨
...人冷眼诅咒却难以承担。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潇湘馆中看到的。刘姥姥作为曹雪芹
2024-11-03 10:20:00
林黛玉最真实的结局,被她写在一首哀婉诗中,句句催泪不忍读
...就是《秋窗风雨夕》。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秋窗风雨夕》·林黛玉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
2024-09-21 19:44:00
《红楼梦》:贾赦讨要鸳鸯,揭露了贾母最凄凉的晚景!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写到,年过半百的贾赦,心血来潮,突然看上了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而一向“三从四德”的邢夫人,自然成为了替他撮合此事的红娘。贾赦讨要鸳鸯,出于何种目的?对于这一点
2024-12-19 12:24:00
贾母讥讽薛姨妈,真是字字珠玑,王夫人眼见妹妹被嘲讽只能干着急
阅读《红楼梦》有个问题,稍一不慎就容易被瞒过,就是贾府众主人之间的关系。都知道互相矛盾很深,但从日常交往和言语中,却体会不到严重程度。等到贾母查赌,抄检大观园,中秋夜宴时,才幡然
2024-09-25 19:33:00
红楼梦:甄士隐家的末日,为什么要发生在“三月十五”这一天?
...难就此展开。☞细说红楼系列076,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第一回)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
2024-09-22 20: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
感受先辈足迹 红25军将士后代在郧西重温长征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郧西融媒记者 胡颖妮 周潞)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汲取奋勇前行力量。9月9日,70余名红25军将士后代及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来到郧西县
2025-09-11 19:17:00
晋版图书版本馆
9月11日,市民正在晋版图书版本馆参观。该馆位于太原市并州南路80号,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利用原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一层改建而成
2025-09-11 21:46:00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