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贾家的权势和富贵,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他们家的窗户上的装饰,就侧面展现出贾家的富贵和奢华。
读书人的印象中,古代的窗子上似乎总是贴着窗户纸。用舌尖打湿一捅就破,再借以偷窥。
其实古人现实中的窗户纸,都需要额外处理,比如刷上桐油等,根本很难打湿和戳破。
当然,既然有“戳破窗户纸”的说法,终究也能戳破,只是不那么容易罢了。
第一回“葫芦庙大火”烧了甄士隐家,就是源于葫芦庙的僧人在三月十五炸供,“油锅火逸,烧着窗纸”。可见葫芦庙的窗户上都贴着窗户纸。
窗户纸很普及,缺点也明显,容易引发火灾不安全,这在贾家就要极力避免。
贾母最是害怕火的。刘姥姥来时,正巧南院马棚起火,贾母就吓得不行。
所以,贾家的窗户上肯定不用易燃又不结实的窗户纸。起码主要建筑和主人房间并不用窗户纸。
那么,他们使用什么呢?
有人可能说,是不是软烟罗啊?
(第四十回)贾母道:“……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贾家糊窗户用的是纱,还是非常名贵的上用窗纱。
刘姥姥看了很羡慕,说这样好的料子,她们做衣服也不能够,竟然被用来糊窗户。
可见贾家的窗户上,大多都用纱代替窗户纸。可以避免纸张容易破损又不高级的问题,符合贾家的身份地位。
但是,窗纱虽然糊在窗上,却并不是主要的装饰。皆因窗纱糊的是窗屉。
古人的窗户,大体分两层。里边一层是窗,外面一层是屉。纱窗要糊在窗屉上。一如贾母所说。
窗屉是可以支取放下的,类似如今的纱窗。透光、透气都好,被广泛应用。苏轼曾言:“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但里层的窗户则并不用窗纱,而是另外两种更珍贵的装饰。
(第四十九回)贾宝玉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
怡红院冬天的窗屉也不是纱了,而是用了挡风保暖的棉帘,完全不透光。晚上放下,白天揭开。
贾宝玉的窗户上,贴的也不是窗纱和窗纸,而是最珍贵的玻璃。
玻璃窗被大量应用是在清代。也是贵族大富之家才能有的洋货奢侈品。
怡红院用玻璃窗,贾家主人的住所也一定用了玻璃窗。
比如,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家的走过李纨窗下,隔着玻璃窗见到她正在午睡。
怡红院除了玻璃窗,还有大量镜子在使用和装饰。
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家不可想象的。
但是,贾府使用玻璃窗,不表示全部都用玻璃。有一些地方不适合用玻璃,也不好用窗户纸,便会采用另一种装饰。
尽管原文没有明确提到,但根据当时的历史来看。“明瓦”还是贾家窗户装饰的重要选择。
明瓦最早出现于宋代,在江南普及开来。
明瓦顾名思义就是“透明的瓦”,主要用于镶嵌窗户、制作工艺品。
明瓦的材料是蚌壳、牛羊角等善于透明的天然材料。据《南京史志》载:明瓦以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冷凝后压成薄片,谓之明瓦。
由于需求巨大,明瓦制作逐渐成为重要的行业。南京就是当时最大的明瓦制作集散地。有条街就叫明瓦廊。
明代规定工匠要按行业居住,明瓦廊便集中了生产、销售明瓦的手工业者。
贾家本就是金陵人士,玻璃作为舶来品尽管在贾家取代了明瓦,不表示完全替代明瓦。
毕竟明瓦工艺更符合古代文人的文化追求。所以,贾家的建筑上应该还会使用大量明瓦镶嵌的花窗。
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zhàngwùzhì》,就记载了明瓦与窗格:用木为粗格,中设细条三眼,眼方二寸,不可过大……俱钉明瓦,或以纸糊。
明瓦在《红楼梦》也实际出现过。第四十五回,贾宝玉雨夜探望林黛玉,提的灯笼就是明瓦的。
林黛玉觉得明瓦不亮,将一盏玻璃灯给他,说明明瓦的透光性确实不如玻璃。
但玻璃珍贵,贾宝玉也不舍得用,变相说明贾家的玻璃窗并不能完全替代明瓦。而明瓦也不是普通人家用得起的。
当然除了这些窗格上磁瓦装饰更普遍,但因为不透光便能只用来装饰。
读书人就当一个知识,可以看看。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