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陈璐滢(左)在工作中。 受访部门供图
南京唯一,社区家庭医生陈璐滢上榜“中国好医生”
“有问题,找陈医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你就是门口视频里讲高尿酸时该怎么吃的医生吧!”在玄武区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大爷拉着一名女医生的胳膊说,“年纪大了看不见文字,就喜欢你这种健康科普。”这名女医生,就是该中心主任助理、家庭医生团队长陈璐滢,也是近日全市唯一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的南京医生!
从2013年带领南京首批家庭医生团队启程,12年来,她以诊室为阵地、以社区为服务圈,用听诊器倾听民声,用脚步丈量民情,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放心专家、24小时在线的可靠朋友,打通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把贴心服务送到居民最需要的地方。
家门口的“专家”,用实力筑牢安心防线
用通俗语言讲解慢病管理知识,陈璐滢是深受居民喜爱的“银发网红”。在陈璐滢的抽屉里,20余本泛黄的学习笔记格外醒目,密密麻麻记录着病例分析、诊疗心得和最新医学进展。正是这份对专业的执着,让她打破了“社区医生只是开药医生”的传统认知,成为居民信赖的“家门口专家”。
“陈医生,老爷子腿肿得厉害,是不是丹毒又发作了?”即将迈入耄耋之年的王大爷身患糖尿病、脑梗等多种基础病,腿上的丹毒更是反复发作,家人早已把陈璐滢当成健康“主心骨”。虽然家人怀疑是旧疾复发,但陈璐滢详细询问症状后敏锐察觉不对劲——可能是致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必须立刻送大医院,不能等天亮!”陈璐滢语气坚定。
家属听从建议连夜送医,检查结果果然印证了她的判断。由于救治及时,为老人抢回黄金救治时间,“幸好听了陈医生的话,不然真不敢想。”
凭借扎实的诊疗实力,她带领的团队荣获江苏省、南京市十强家庭医生团队“双料第一名”,个人也获评江苏省及南京市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南京市金牌家庭医生团队长等多项荣誉。
24小时在线的“朋友”,用温暖守护万家安康
“把心用在病人身上”,这是陈璐滢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12年来的行动准则。从2013年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起,她的个人电话就成了居民的“24小时健康热线”,“不管什么时间,有事情就给我打电话。”
“老伴儿血压居高不下,该怎么办?”深夜,年过古稀的徐阿姨在家急得团团转,立刻拨通陈璐滢电话。在其帮助下,半小时后患者血压就逐渐平稳。“家庭医生对我们病情了解,工作细致、负责,水平也高,就相信她。”即使如今徐阿姨老两口已移居海外,但遇到医疗和用药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这个“老朋友”。
多年来,陈璐滢带领家医团队探索出玄武特色的24小时“全天候”、慢病管理“全流程”、双向转诊“全链条”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照顾。陈璐滢还建立了重点人群微信服务群,整合团队里的内、外、中医、康复资源,实时在线答疑。如今,“有问题,找陈医生!”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口头禅,而她总说:“能让每位居民推开家门就感受到健康的暖意,便是医者最大的幸福。”
穿梭楼宇的“使者”,用脚步打通“最后一公里”
陈璐滢负责的大行宫社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千余人,慢性病人群众多,不少老人行动不便,上门服务成了她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
上周五早上天微微亮,陈璐滢就起床开始忙碌了。上午8时要上门诊,而当天辖区内一名居民预约了上门换药,从家出发到居民家中有一个小时路程,陈璐滢为了不耽误门诊,必须早上6时出门。此外,这名患者需要一天两次换药,在老人预约的这段时期内,早晚两次上门成了陈璐滢雷打不动的行程。“我们自己带老人去医院太麻烦了,陈医生上门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患者家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把病人放在心上。”从“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到“中国好医生”,陈璐滢用点点微光汇聚成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烈焰,照亮社区居民健康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