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提起历史上有哪些以少敌多的经典战役呢?您不用多想,如数家珍,比如说匈奴40万围困汉高祖;昆阳之战,位面之子刘秀大败40万王莽军;诸葛亮火烧赤壁,大败曹操80万兵马;淝水之战谢安大破80万前秦军等等,更不用说战国时期的杀神白起,根据梁启超先生的考证,老白这一辈子至少屠杀了一百万人,一百万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动辄几十万几十万也把读者们的胃口给养刁了,要是一场战争没上个十万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这也就难怪咱们一听到隔壁邻国日本,战国时期的吹嘘的那些战役,名将都颇为不屑,不过是村长互殴而已,有什么好惊奇的。而咱们中国呢,分分钟拿出百万大军把你这小破地方给填平了,但是真是如此吗?
古代中国动辄就能拉出这百万大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百万大军是注水的,而且水分还不少。既然是注水的,为什么要吹嘘?打仗前吹一波,“我这百万大军一声令下,就能把你们踏为齑粉”,就比如苻坚在淝水之战前得意洋洋的说,“我军简直可以投鞭断流呀,那东晋这些人不就望风而降了吗”。既是给自己壮胆,也是给敌人施加心理压力。
而有时候也把敌人往多了吹,这是为什么呢?这样打赢了更有面子,就算是输了也能找个借口,“不是我军不争气,实在是敌方人数多呀”。
战国时期,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大军,在真实的历史上可能出现吗?答案是不可能,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究竟这个战场有多开阔,才能容纳这百万人能够展开战斗队形;其次就是古代又没有咱们现代的通讯设施传达信息,百万大军,指挥瘫痪都算是轻的了吧;再次就算是你能凑齐了这百万大军,您知道这后勤会有多么恐怖吗?
孙子就在不朽巨著《孙子兵法》中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也就是说如果动员一支十万人的部队,至少要七十万万家来提供后勤。由于是古代,咱们算的少点,一户按照4到5个人,这就至少影响了三百万人以上,这还只是十万人的队伍,您再想想一百万人呢;而且换句话说,若兴师十万,能够参加战斗的士兵顶多也就七万,后勤就至少需要三十几万的民夫在补给线上来回。为了避免粮道被断,你还得花兵力去保护。再加上民夫本身在路上人吃马嚼,光就后勤就能把你给拖垮了,可见古代的生产力压根就不能够支持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中国古代的动员率也就在3%至5%之间,也就是战时兵员占人口的比例,要是超过了这个比例,整个国家将会受到影响。
有人可能对动员率这个数字不太敏感,那我拿二战时期各国的动员率来做个对比吧。中国八年抗战期间,投入的总兵力超过1000万,但架不住咱们人口基数有四亿,所以这么除下来的话,动员率不过百分之二点五,比例那是相当的低。不过没办法,动员率还是受国家工业能力,后勤能力和兵员等影响。中国那时候压根儿就没有完整的竣工系统,所以能挤出个1000万算是相当不错了。
德国七千万人口,累计动员兵力一千七百万,动员率百分之二十一点五;苏联一点六亿人口,累计动员兵力二千二百万,动员率百分之十三点七五;法国人口4100万,累计动员兵力600万,动员率14%,也不算太丢人;毕竟战争狂人日本其实动员率也不高,人口将近7000万,而兵力970万,动员率只有百分之十四;而英国和美国的动员率简直是一股清流,英国只有百分之五,美国动员率不到百分之八点五,可以说都是相当低。所以到了二战时期,在有了先进的交通运输,军事管理和充足的后勤保障等前提下,一般国家的动员率也就在10%左右。
而在古代真要出兵百万,您就得加上将近三百万的民夫,两千万人受影响。两千万是个什么概念,唐代天宝年间,是大唐人口的巅峰期,人口数量达到8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帝国四分之一的人都受到战争影响,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所以您别看古代的战争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吹出来的。
因为白起杀人最多也最典型,那就拿白起举个例子。别看白起这一生杀人无数,但他这一生斩首数字中有极大的水分。首先来说,古代的斩首数字几乎就是吹的,而且这些老哥们儿吹的还挺狠,是以一为十的吹。三国时期的国渊就给我们解答,“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也就是说那些个捷报文书上所谓的斩首数目,至少都人为的夸大了十倍以上。这个一方面是混个军功,而另一方面,为了向民众展示我的功绩有多牛逼啊,起吹嘘和安抚的作用。
关于吹嘘斩首数目,在史记里就有实锤,《史记•秦本纪》记载,“七年,公子卬(áng)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也就是说老秦和魏国打了一仗,不但俘虏了他们的将军,而且还斩杀他们八万名士兵。斩首八万人,这是多血性的局面。但您再看看《史记•魏氏家》的记载,“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围我焦、曲沃”,也就是说魏国最多派出了四万五千人,而且还只是击败,并不代表全军覆没。所以这么来看,白起一生屠杀这100多万人是很有水分的,估计顶多也就十到20万左右。
为什么战国时期各国动不动就能出兵十几万,而三国时期出兵却是以万为单位?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吹嘘几十万,其实真要合计下来撑死可能就是十万。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势力最大的魏国人口超过400万,孙子认为动员区区15万军队时,就天下骚动、费力广大。
尽管史书上信誓旦旦的写着什么数十万上百万,实际上也就几万到十几万而已,咱们在看书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免得被古人骗过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