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9 16:46:00 来源:戏说三国

春秋战国时的思想家墨子提到过:饥饿的人没有食物吃,寒冷的人没有衣物穿,劳动者忍受着剥削而日夜不得休息。这些都是百姓心中恐惧的事情。

这一思想在《墨子.非乐篇》中这样说的: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

但是在战国时期,更大的恐惧还不是来自这三样,而是伤亡巨大的战争!

伤亡上百万!惨烈的战国之争

战国争霸时期双方的参战军队数量,以及战损的伤亡,比之春秋时期放大了许多倍。就拿“杀神”白起为例,仅白起一人指挥过的战役中,所歼灭的韩、魏、赵、楚这几国的兵员数字就高达160万!可见大规模战争给当时的各国民众带来了多大的阴影。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长平之战,赵国一战损失40万人,几乎亡国

仅秦赵长平一战,赵国就有40多万将士长埋长平。赵国经历如此巨变,以当时赵国的人口数字来计算,能够参战的兵力已经不多。

以至于后来被秦国大举围困的邯郸之战中,赵国所能动员的兵力仅有20万,而且还都是以老弱病残为主。这还多亏了廉颇的坚壁清野策略,才勉强动员凑齐。

赵国损失40万人却还能顶住秦国进攻

而当时的赵国军力,大致分为4部分:

第一部是赵国旧都晋阳的守军,这批赵家的老班底主要负责包围来犯的秦军右翼,总兵力7万人马。赵国兵马强盛之时,甚至可以通过晋阳军直接攻打秦国侧翼,成为进攻的一条有利通路,同时也是保卫赵国北部的一道重要防线。

第二部是赵括屯驻留守在中牟地区的3万人,从地缘角度上看,这支力量主要用于抵御秦军从左翼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同时也可以防范东南位置的魏国趁机进攻。

第三部则是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以及东边的燕国,驻守在代郡,常备兵马有5万人,这支力量非常机动灵活,战时可以迅速扩编成为10万大军,也是赵国中坚力量,直到赵国岌岌可危时仍坚守代地。

第四部是赵国军力中的主力军,总兵力多达10万多人,而且划分为武安守军以及武城守军,承担日常作战任务。

老将廉颇凭借20万弱旅,居然能够抵挡住秦军40多万精锐之师的连番进攻。并且还奇迹般地凭借魏、楚援军,内外夹攻,成功大败秦军而翻盘,令秦国大军望城兴叹。简直可称得上战国时期经典的反败为胜战例。

赵国能坚守邯郸,在于廉颇经验丰富,战略得当,邯郸守军同仇敌忾,兵民一心,以及信陵君率兵的及时增援。

而邯郸本身坚固的城防设施,同样是重要的因素。

当时的邯郸市战国期间战事最为频繁的城市之一,动辄被各国围攻甚至被攻破。如此特殊的地缘位置以及战略特征,使得赵国不得不加强防御,在多年的经营之下,邯郸成为当时坚固的城池。

秦军的战斗力毕竟太过强大,又是携长平胜利之威而来,气势之强盛也是无可抵挡。赵国在艰苦的防御战中,也是一波三折,几次面临危机。如果没有廉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出色指挥,以及赵国上下兵民一致,做到了全民总动员,这种危机也不会得到化解。

赵国人在这场生死大战中,也表现出了燕赵豪侠之地独特的豪迈气质,和平时其乐融融,战斗之时坚强不屈,赵国豪迈的热血和精神斗志都表现了出来。

邯郸战役能够取胜,与其说廉颇指挥有道,联军配合得当的胜利,不如说是赵国百姓民众的胜利。必须承认的是,当时赵国平民为了保卫邯郸,付出了惨重的牺牲。史书记载“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以城免”,短短一句话就显示邯郸保卫战的惨烈。

如果不是大势所趋,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制度上已经远远走在了东方六国的前列,赵国凭借尚武的精神百姓的坚韧以及胡服骑射之后的军事提升,即便不能一统天下,也可以长期立于北方成为不灭之国。

燕国企图在赵惨败后趁火打劫

而当时燕国就不信这个邪,在长平之战过后,燕国蠢蠢欲动,总是想趁火打劫,燕王急令相国栗腹为大将,准备出兵攻赵。关于这个栗腹,史上记载很少,之记载他当时见到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悲壮景象,因此于公元前251年大举来犯,意图借机解决赵国。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燕国企图趁火打劫,攻打赵国

燕国原本与赵国关系不坏,为什么会趁火打劫?这也在于六国君主之间比较短视,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总是想拿别人的地盘来弥补自己的损失,燕国国君更是看不到秦国才是危险的敌人,和赵国之间只是打着利用的算盘。

而且当时的各诸侯国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是很严格,战国地图上画出的那些分界线实际上比较模糊,不比现代世界,各国相邻边界线有着各种哨塔和界碑。

因此战国时,除了秦国管理严格以外,一个国家的百姓跑到其他国家去,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限制,不需要签证或者查验什么的。因此各国的使者,也经常坐着马车,到处跨国跑来跑去出使别国大搞游说,过程也不会太麻烦。

但是在两国战争期间,对于间谍的防备还是比较严密的,防止有细作冒充百姓混进来打探消息。而燕国对于赵国这次作战还是比较重视的,因此燕王令相国栗腹以祝寿为名,亲自前往赵国探探究竟。

而到了邯郸,栗腹亲眼所见邯郸青壮年人口匮乏,大多是老弱妇孺。这才确信在长平一战中,赵国的青壮年几乎被白起坑杀殆尽。

于是栗腹得出结论:此时此刻正是大举攻赵的极佳时机,赵国国内只剩下孤儿寡母,如果燕国趁虚进攻,必定大获全胜!

名将之后劝阻燕国出兵

因此,燕国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挑选一个得力的将领,率领燕国精锐之师前往攻取赵国,不战则已,一战必要取胜。

燕王想到了国内的得力干将——乐间。这个乐间的父亲,正是当年一战攻下齐国70座城池的名将乐毅。作为名将之子,乐间因父亲的缘故被封为昌国君,是纯正的燕国人。

在燕王找到他时,乐间直接拒绝了燕王要拜自己为将的要求。为什么?乐间认为,虽然赵国和秦国连年征战,国力耗损、军民大伤。但正因如此,反而让赵国的普通百姓都熟悉了军事,赵国几乎已经全民皆兵,成了战国时代的“斯巴达”。

因此,乐间担心,如果此时的燕国军队出兵伐赵,有几样不利:

1、名不正言不顺,燕国不仅长平战役和邯郸战役不来救援赵国,反而想趁机偷袭获利,燕国军队师出无名,士兵们势必士气不高。

2、而赵国连年战争,军民皆哀,也哀兵必胜,此时偷袭,不仅没有趁虚而入的有利条件,反而是给赵国练兵。

3、赵国军事实力仍然高于燕国,并且擅长打防御战。

乐间的眼光果然独到,从后面的战事来看,他的判断无疑正确。

为了避免燕国打这种出师不正的冤枉仗,乐间不但自己不接受燕王出征的诏令,甚至还一度反对燕王和丞相的决定,力劝燕王不要出兵。

只可惜忠言逆耳,却少有人知道其利于行。燕王贪得无厌,只想借机侵吞赵国土地,却忽视了其中的风险。见有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让燕国趁秦、赵两国两败俱伤之时做一回渔翁,怎么可能放过如此良机?

燕国出动大军60万,欲灭赵

燕孝王最终没有听取乐间的正确意见。既然乐间不肯带兵出征,燕孝王只能退而求其次,拜丞相为将。此次燕国动员的军队人数,达到惊人的60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燕国动员全国兵力进攻赵国

更有学者称,燕国此次总共出动两路大军,战车出动了2000乘之多,这几乎燕国全国兵力都被动员出来。主将栗腹亲率40万大军攻击赵国的部城,这一路作为主力攻击方向;另一路20万大军,由副将卿秦率领,负责攻击代城。

没几天,燕国大军便到达了宋子一代,也就是现在的的河北晋县南附近,按当时的行军速度来看,转眼之间就会兵临邯郸城下。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赵国名将廉颇,军事上有独到之处

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廉颇、乐乘等将领,和赵王商议,建议主动出击、各个击破。在燕国大军向邯郸进军之初,廉颇便向赵王分析了燕国和赵国军队之间的对比形势。廉颇认为,燕国此次前来攻打赵国的军队多达60万,真可谓人多势众。

而赵国刚刚遭逢大战,国内损兵折将,能够用于正面抗击燕国军队的人马并不多。但是赵国剩下的军队,都是精锐之师,只要指挥得当,就一定能够成为一支视死如归的大军。而反观燕国,由于燕国人认为赵国惨败之下无力抵,产生轻敌的心理,从而埋下了失败的诱因。

加之燕国落井下石的做法,为各个诸侯所不齿,外交上不占理,士气定然会大受影响。而且赵国本地作战,保卫家园,对比之下,一个是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一个则是以逸待劳,士气高涨。赵国大可以和燕国一战,而且只要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燕军必然会四散奔逃。

战争的成败,从来不仅仅看兵力多寡,士气、人心向背、外交环境,都起了重要因素,燕国实际上并不怎么占优势。

赵国沉着应战,大破60万燕军

此时此刻,赵孝成王虽然对廉颇的战略还是有点提心吊胆,但是他至少有一个长处,那就是他还算会用人,对廉颇十分信任,因此一切就照廉颇说得办。

于是,赵孝成王紧急派遣廉颇和乐乘,统领25万大军,前往燕军必经之路迎战。

而赵国在全民皆兵的动员之下,在邯郸一线就有10万大军,此时赵国的兵力总数还是能发动40万人。

而且,针对燕国的进军路线,燕国军队有两路人马,赵国军队也兵分两路迎战:廉颇自领兵20万,前往抗击燕国的主力大军。另外5万大军则由乐乘率领,在代城坚守不出,以阻挡燕国大军南下的步伐。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赵国面临秦、魏、燕等国的地缘夹击,仍能挺住

纵观当时燕国和赵国的地位关系,从燕国方面看来,燕国和赵国地缘上相邻,关系一向是不错的。燕赵一代豪侠辈出,民间来往密切,互相之间的互助远大于对立。

何况以前赵国和燕国还在军事上有过合作关系,将领们都能够互相往来抵御强敌,东边一起攻打嚣张的齐湣王,西边共同对抗强秦。而此次贸然攻击赵国,从盟友变成了敌人,燕国军队中的许多将士皆不理解这种做法,从而士气十分低落。

同时燕国相国栗腹不通军事,用兵不善。赵国战败之余,伤亡惨重,兵力不足。因此外敌大军来袭,赵国最惧怕的就是60万大军铁板一块,一路攻来,潮水般的人数令赵国军队既不能正面攻击,亦不能各个击破。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兵力众多的优势。

但是栗腹却将大军分兵几处,希望能够同时出击,全面攻取赵国,这样很容易被廉颇等名将看出弱点,令赵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从主帅的角度上,赵国也优势明显:赵国的领兵大将是战国名将之一的廉颇,生平几乎未尝一败,能威胁到廉颇的只有白起。而燕国主将则是栗腹,其指挥才能自然难以企及廉颇。

至于乐间分析的,也很有道理,燕国的军士战力并不是很强,对比连年战争对抗秦国的赵国,很多燕国将士甚至不及赵国的一般平民。再加上如此不合理的用兵策略,燕国军队很可能失败了。

而从赵国方面看来,廉颇等著名将领都是从赵国和秦国的战争中历练出来的,其军事实战经验非常丰富,是燕国将领难以望其项背。邯郸一战也很好地见证了赵国军力的强势和指挥将领的才华,赵国全民皆兵、举国同哀,自然是哀兵必胜。

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当时为了防止秦国军队的长驱直人,赵国在邯郸一线组织了一支生力军,平时经常操练,操练严谨,军力强劲,既能成为纵深防御路线,也能平时训练后备军,以备不时之需,其尚武的国家风气很好地被利用起来。种种原因,注定了赵军的胜利。

果然,就在燕国大军准备大举攻击之时,廉颇便率领大军迅猛攻击,此次赵军同仇敌忾,人人奋勇冲杀,加之廉颇指挥得当,赵军很快就将燕军打败,40万燕军立刻溃败,其主将栗腹也被阵前斩杀。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全民皆兵的赵国不可小觑,长平惨败后仍能打败燕国

另一路战线,在代地这边,由副将卿秦率领的20万大军,听说主将已经被赵军斩杀,顿时军心大乱。乐乘也当真了得,见此机会,当机立断地号令全军全力攻击。

如同已经排练好似的,燕国军队早已军心动摇,立刻兵败如山倒,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其主将卿秦也即俘虏。

燕国两路大军全部败亡,两位主将一死一被俘,当真应验了乐间的分析,只是这个战果太过惨烈。

对于赵国而言,这一战影响力是巨大的。赵军在胜利的前提下,充分地扩大了战果,廉颇更是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敌人500里,甚至一度深入燕国地盘,围困了燕国的都城蓟。

燕王被迫割让5座城池向赵军求和,廉颇考虑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以赵国目前的实力,并不适合攻打燕国的都城,展开残酷的消耗战。因此见好就收,同意了燕国的求和行动,赵国乘胜收兵而归。

战争影响及后续:

燕国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行为,不仅自身伤亡惨重,而此次战役,也带来了两个重要影响:

第一点,燕赵两国内耗严重,尤其燕国军队不自量力,偷袭不成反遭到惨重伤亡,秦兵没有伤亡一个,燕赵两国却自相残杀,尤其燕国遭到重挫。这使得东方六国合纵抗秦的兵力又大打折扣,加速了秦国消灭六国的步伐。从这一点来看,燕国国君应承担很大的责任。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战国时的形势图

第二点,赵国在新败之下、内外交困之时得到了宝贵喘息的机会。赵国自长平大战之后,在诸侯间的地位可谓一落千丈,列国诸侯都想在这一过程中分一杯羹,甚至想趁机瓜分赵国。

但经此一役,赵国军队让其他国家重新认识了赵国——胡服骑射改革后嗯赵国,当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此,其他图谋不轨的诸侯如果想打赵国的主意也要三思而后行。因此,后续赵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强大的秦国。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长平惨败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大败诸侯军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骑兵非常强悍

本来,经历长平一战的赵国军队,损失40多万人,已经视战争如梦魇一般,而此次的大胜恢复了他们的自信。

另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这次战役,赵国的一大批优秀将领得以脱颖而出,如李、乐乘、庞煖、司马尚等人,军事人才济济。使得赵国不至于在军事上出现前后的断层而后继乏人。可以看出,赵国的重新振兴,并非没有可能。

此战过后,赵王更加信任廉颇,封其为信平君,并担任赵国的相国。此后六、七年时间内,在廉颇的带领下,赵国多次击退了各国的进攻,并在公元前245年攻取了魏国的繁阳,赵国的国力得到补充。而后来接手廉颇指挥的李牧更是军事奇才,多次打败来犯的秦军,创造了难以置信的逆转奇迹。

赵国也终于从长平惨败的困境中走了出来,经受住了赵国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挑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9 22: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括取代廉颇,真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吗?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也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最终以赵国失败告终,共有45万赵卒被白起坑杀,赵国精锐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殆尽,几近亡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赵国遭遇如此大的
2023-05-08 18:57:00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掉出抗秦的第一梯队
...大小不一的战争爆发了无数个,其中最惨烈的还要当属“长平之战。”这场战争足以载入战国的史册,堪称秦国、赵国历史上最艰难且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这场战争,秦赵之间对峙了三年之久,
2023-01-19 20:05:00
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战国之战
...夺取城池。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大战于长平,结果赵国主帅不敌秦国战神白起,最后秦兵打败赵国,还坑杀了赵国40万人,从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不能跟秦国称霸中原
2023-08-06 19:42:00
为何赵国如此惨败之后,还能击败秦国,打赢邯郸之战呢
...夺地盘。有的时候一场战争就能奠定一个国家的兴衰,而长平之战无疑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击败了赵括,并且坑杀了赵国40多万的士兵,赵国在这一场战役之中全军
2023-01-08 16:59:00
如果赵国没有换掉廉颇,那么战局会如何发展呢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爆发的一场超大型决定性战役,参战双方动员了百万级的兵力进行国战,最终以赵国惨败而告终。关于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普遍认为是由于赵王听信谗言临阵换将,以
2023-10-12 15:40:00
长平之战后,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45万主力大军。燕国看到这种情况后,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可是遗憾的是,他们连续发动了两次对赵国的进攻,最后都失败了。既然赵国已经不堪一击了,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
2023-08-17 20:44:00
赵括的军事能力真的就只是纸上谈兵吗
...赵括,我们熟知的“纸上谈兵”这一故事的主人公。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中后期两大军事强国的一次对决,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赵国遭遇了一场惨痛的失败。而关于这场战争的胜负归因,后人多讥
2023-02-27 17:03:00
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硬刚”的只有赵国
...为了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存在。直至秦国与赵国之间长平之战爆发,赵国才开始走向了下坡路。长平之战,赵国永远的痛在赵国逐渐强大的同时,函谷关里的秦国也在为出关作战而摩拳擦掌。当
2023-05-26 12:58:00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还不了解:赵括和长平之战的读者,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2023-10-08 16: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