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爆发的一场超大型决定性战役,参战双方动员了百万级的兵力进行国战,最终以赵国惨败而告终。关于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普遍认为是由于赵王听信谗言临阵换将,以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了老将廉颇,最终导致惨败。那么,如果赵国没有换掉廉颇,那么战局会如何发展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长平之战的基本形势。
在长平之战初期,廉颇曾数次出击秦军,皆战败而归,说明此时的赵兵正面硬抗确实不是秦军的对手。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秦军凶悍,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平之战时秦国处于一个全盛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能经常举兵征伐他国,说明民众至少一日三餐粮食不成问题,再加上民风悍勇,估计普遍长得人高马大的;反观赵国,天灾人祸的,粮食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就说明赵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条件相对秦国应该要差得多,日积月累,体型也要相对瘦小得多。长平之战初期赵军以步兵为主,正面对抗中秦军打赵军就跟打小鸡仔一样,所以赵军必败。依本人看,赵国能够和秦军五五开的部队只有长期驻扎边塞的长城军团和其他少量常备军,毕竟战国年代军队一般是不会挨饿的,而且边塞部队往往以民风剽悍的边塞人为主,战斗力较强。战斗力相平,这也是后来几十年李牧能够多次击败秦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长平之战主要以临时动员的农民军为主,包括秦国也是一样。因为即使强大如秦国也不可能持久性的维持这样一支数十万级规模的常备军。举个栗子,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先建立常备军制度,也不过三万人,而其中真正的职业军人不过十分之一。
另外重点说一下秦军的粮草问题,可能有人会说秦国有巴蜀关中,不缺粮,然并卵。古代成年男子是家庭主要劳动力,秦军越过韩国远征赵国,陈兵数十万,即使真实数据可能要小一些,但这种国战级别应该也是十万级的部队,这样一支部队在遥远的前线打仗,需要的后勤力量可想而知,后勤力量哪里来?壮年劳动力!因为那个年代牛马是很珍贵的东西,马就不用说了,战车都是用牛拉的,诸位觉得有可能把前线拉战车的牛大老远调回去拉粮食吗?所以呢那个年代往前线送粮食基本是送一半吃一半。
关于长平之战的持续时间有多种说法,最少的四个月,最长的三年。加上秦军在长平之战前出兵韩国,这几十万人马最少也得一年粮草吧,部队自己带足肯定是不现实的,韩国虽然当了秦国小跟班,但是顶着最弱国家的称号,又要帮助秦人防着楚国,不找秦国要粮食我觉得就已经不错了,所以,韩国帮助就地供应粮草也不太现实。另外,秦国远征赵国,魏楚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企图渔翁得利,所以秦国还要同时准备两支够份量的军队严防楚魏。这样一来,秦国至少一半的精壮劳动力都在前线,另外一半劳动力在运送粮草的路上。毕竟当时全中国总人口也不过就一千来万。精壮劳力久拖前线,必然是影响收成的,而且打仗不同于糊口,糊口可能一天一个馒头,甚至吃糠咽菜都行,饿不死就得了,但是冷兵器时代打仗,如果连肚子都吃不饱还打毛线,而且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拖到长平之战后期,秦国应该也已经面临着巨大的粮食压力,只不过相对赵国的孤立无援,情况稍好一些,但亦不能久持。
综上所述,长平之战初期,如果秦赵正面会战,赵军必败,所以廉颇退而坚守,避其锋芒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后期,赵军经过四个月甚至两三年的营养调节(军队伙食明显好得多),面对久拖未决的秦军应该已经具备了一战之力。那么此时,如果赵国没有换掉廉颇,战局将会如果发展呢?
结局一
廉颇让赵王勒紧裤腰带或者向齐国割地借粮,继续坚守不出,秦军始终无法找到决战机会,最终精壮劳力都在前线,劳师远征,粮草不济,遂撤军而归。
结局二
赵国国库空虚又无粮可借,廉颇率军与秦军决战,不过鉴于经年累月体型和力量以及民风气势上的差距,秦赵正面决战,赵军仍然会战败,但亦能重创秦军。所以,廉颇战损过半,亦重创秦军,率残部退往邯郸,秦军担心被楚魏合围,亦不敢深入,撤军而归。
结局三
秦赵决战,赵军败退邯郸,秦军乘胜追击,包围邯郸,秦军久攻不下(参考邯郸之战),但亦不撤军(以秦国国君的脾气和当时的状况秦国撤军的概率极低),并不断增兵邯郸,赵国弹尽粮绝,邯郸危急,秦军亦消耗严重,疲惫不堪。楚魏认为时机已到(老大老二相互拼命,老二眼看不行了),发兵援赵,重创秦军,同时韩国倒戈,韩、赵、魏、楚合兵西进,再创秦军,秦国函谷关以西之地尽没。
结局四
粮草不济,廉颇率大军边打边退,极力避免与秦军主力决战,秦军担心孤军深入,恐有不测,撤军而还。
结局五
廉颇率大军撤退,诱敌深入,重创秦军。或者撤退时被秦军追击,死伤惨重。(其实这两种可能性不高,这等规模战争不是说撤就能撤的)
结局六
秦赵继续在长平相持,魏楚发兵救援,重创秦军或者秦军退却。
本人觉得结局六可能性最小,彼时,战国七雄中楚国被秦国打的垂头丧气,已经基本放弃了争霸;齐国在“五国伐齐”之后,基本处于一个养老的状态,低调的可怕;韩魏燕比较弱小,暂无争霸的实力;唯有秦国和赵国具备争霸天下的实力,分属老大和老二。现在老大和老二拼上命了,这么好的上位机会,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会轻易去救吗?韩国就不提了,一路弱到亡国。
其实关于长平之战,毛主席同志说得好:“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