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进行了维持5个月的战略总决战,史称长平之战。
这一战,成为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至此,秦国的统一成为了时间问题。
实际上,长平之战,赵国也同样差点拖死秦国。两个国家的战争,偶然性的元素太强了。
当时的秦、赵两国,无论是物资供应还是军队的动员能力都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个时候,其实两个国家拼的已经是军队的信仰和意志力了。
假如赵国那时候能多撑一会儿,打赢了战争,那么秦、赵两国此消彼争,最后能统一天下的未必就是秦国。
这一战很像是后来的高梁河之战以及甲午战争。两个国家当时都赌上了所有的家当,试图通过这一场战争来扭转国力。
都说秦灭六国是历史的必然,但仔细分析,这里面何尝没有一定的偶然性呢?
我们从三个角度去看一下这场两个国家之间的国运豪赌。
秦国为什么打长平?
长平之战的惨烈程度有多惨?
秦国战后的国力如何?
第一个问题,秦国为什么要打平?
公元前262年,秦国本着远交近攻的想法,对韩、魏连续输出了几年的重火力,拿下了大片领土,切断了韩国本土和上党郡的连接。
接着呢,秦国就准备一口吃掉上党郡,上党号称是“天下之脊”,形势十分险要,所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上党守将冯亭一看这情况,知道大本营已经无力救援自己了,于是一咬牙就准备投降了。
可是向谁投降呢?他选的是赵国和魏国,他向两个国家喊话:你们谁要我,我就跟谁走。就是不选秦国。
后来啊,赵国在平原君赵胜和赵禹的建议下接收了上党,后世所有人都认为这其实就是冯亭把祸水故意引向赵国的阴谋。
让人意外的是呢,赵国接受上党郡十七城之后,接下来的秦国反而没动静儿了。
其实呢,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秦国正在开足马力备战呢。同时赵国也没闲着,一直在防着秦国的虎狼之师。
两年之后,秦国动员全国之兵60多万杀向上党,赵国也掏出了老本儿,派老将廉颇出动45万大军,陈兵于战略要地长平。
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原因,人家秦国辛苦攻打韩国,马上就要将上党郡这个险要之地收入囊中了,可是转眼这到嘴的鸭子竟然飞到了赵国,而且赵国还吃得心安理得。
然后我们说第二个问题,长平之战的惨烈程度。
廉颇在长平一共布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秦军就啃了三个月才啃下,廉颇觉得秦军好猛,并且按照他的预判,秦军攻下第一道防线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整的他有点措手不及。
于是,廉颇老将军赶紧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策略,采取了本土作战的经典战术——退守到第二个防线中坚守不出。
这意思就是“虽然我打不过你,但是我可以耗死你。“
这秦国几十万大军在前线,人吃马喂的,每天都是巨额开销,按照孙子兵法里的说法,十万大军原地不动,起码也是“日费千金“,何况秦国这几十万大军呢。
而且秦国的供给线是千里运粮,每运送一人份儿的粮食,路途上就需要耗费20人份的粮食。
因此,实际上此时秦国的处境非常难受,大军已经僵在这里了。
如果撤军呢,前面的消耗就纯属打水漂了。所以啊,秦军高层一致认为不能撤,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还有物资就被动员到了这场战争里,甚至国内的庄稼都因为没人耕种都荒了。
秦国一看,这样不行啊。咱们老秦人快耗不起了,得赶紧想办法。
于是,反间计上演。秦国丞相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内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国这边儿中计后临阵换将,赵括接替了廉颇。并且赵王还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于是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其实,赵国能中反间计,也并不是他们傻,也不是他们真的相信了留言,而是心态也快绷不住了。
同时秦国此时也恰恰在暗地里偷偷换了主帅,真的把大煞星白起给派来了。
两军的局势由此就已经发生了逆转,秦赵之间的决战就发生在双方换将之后,赵括对阵白起,最后的战绩是秦国伤亡35万人,赵国伤亡是25万,还有20万是赵括战死之后被白起坑杀的赵国的降卒。
这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规模最大的,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
接下来继续说一下第三个问题,秦国战后的国力怎么样了。
当时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后,秦军伤亡也是特别惨。而且秦国国内其实已经没有兵可以调了,秦王只好亲自到河内郡去征调兵员,而河内也没有兵。
实在没有办法了,秦国就把征兵的标准下调到15岁。之前,按照秦国的法律,男子17岁才能服兵役,可见秦军在这场大战中他的消耗程度非常之大。
另一方面,秦国的经济也濒临崩溃,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就出现了大饥荒。
并且此战之后,秦国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力量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只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而且都是互有胜负。
而在此之前的几十年,秦国可都是东方六国的噩梦,基本上是战无不胜。由此可见这一战之后,秦国的虚弱。
问题回到最初,如果当时赵国的心态不乱,能够多撑一口气儿,长平之战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