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草莓误区大揭秘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24 09:3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业科技报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李煜强

本期专家

草莓误区大揭秘

李省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杨凌示范区老年科教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蔬菜瓜类食用菌抗病育种栽培及其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科研与推广工作。

草莓误区大揭秘

草莓误区大揭秘

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水果排行榜中,草莓位列第二。当下,又是草莓正当食的季节,这个时候的草莓属于时令水果。它被誉为“春天第一果”,稳居春季水果C位。

据统计,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产量接近400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草莓可谓是“果圈顶流”,但“顶流”也会“绯闻”缠身。近年来,随着反季节草莓的大量“上市”,关于草莓质量安全的种种传言一直流传。那么,草莓究竟安不安全呢?

为此,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杨凌示范区老年科教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李省印,揭开草莓误区的面纱,正确认识、采食草莓。

误区一:草莓是“最脏水果”

【回应】这是一种误解,没有科学依据。过去,草莓露天栽植,挨着土地生长。如今,大棚的栽培环境比较干净,一般地里会铺一层塑料膜,不与土壤直接接触。而且光照、温度、湿度等全过程都是精细化种植管理,病虫害相对较轻,农药使用较少,特别是放蜂授粉时,蜜蜂对农药很敏感,所以用药会非常谨慎。

果蔬施用农药必然或多或少会有所残留。不过无需太担心,国家允许在蔬菜水果上使用的农药基本都是低毒农药,而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 最 大 农 药 残 留 限 量》(GB2763)规定了各种农药在食品中的限量要求。

误区二:反季节草莓不能吃

【回应】草莓是多年生草本常绿作物,对光照和水分要求很高,同时还需要种植环境温度、湿度适中、温差要大,因此非常适合在大棚环境下生长,这样种出来的草莓糖分更高、风味更足。

反季节果蔬,就是人为制造小环境、小气候条件,让作物健康生长。如果是按照绿色食品规定栽培的反季节水果、蔬菜,品质和正常季节的产品没有太大区别。反季节水果≠催熟水果,因此可以放心食用。

误区三:个头大的草莓使用了膨大剂

【回应】膨大剂的化学名叫氯吡脲,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诱导芽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膨大剂对水果的确有增大增重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奇大的效果。

草莓果个大还是小、果皮厚还是薄,其实都是品种特性,比如从日本引进的品种,红颜、章姬等个头都不小。另外,施肥、温度、湿度等也影响草莓大小。实际上,打了膨大剂后的草莓含水分多,味道淡,果皮变薄,不容易储存,特别容易烂,果农使用膨大剂其实是得不偿失。

误区四:草莓清洗后水变色是因为染色了

【回应】清洗草莓,发现泡过草莓的水呈现淡红色,这是因为草莓中富含花青素,这是一种天然色素,所以广大消费者不用担心,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其实,泡过染色剂的草莓,会更容易腐烂,储存率降低,会使售卖成本增加。

误区五:草莓品种多有些是转基因品种

【回应】并不是。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新品种,像“艳丽”“宁丰”“紫金香雪”“京桃香”等。此外,我国也引进了不少国外品种,比如日系品种红颜、丰香、章姬等,欧美品种甜查理、达塞莱克特、卡麦罗莎等。不同品种口感不同。

草莓新品种的大批量涌现,其实也跟市场有关。随着人们对草莓的需求愈加旺盛,草莓的供应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大了对草莓的种植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

误区六:草莓畸形因为打了激素

【回应】大多数情况下,草莓畸形是因为温度起伏、授粉不充分和肥水管理失调等原因造成的。草莓生产中一般很少用激素,若因品种或气候原因,即便需要使用,一般也是在开花显蕾时期。

植物激素能调控植物的开花结实、成熟衰老、休眠萌发等生长发育过程,主要有内源和外源两个来源渠道。当草莓自身分泌的内源激素无法满足正常开花结果或保持良好外观品相的时候,就需要用到植物外源激素。

另外,施用植物激素是国际通行的农艺措施,植物激素作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技术措施,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如何正确挑选储存草莓?

冬春季鲜果量少,随着温室技术的发展,草莓生长的光照、温度等都变得可控,因此一般在12月初就可以成熟上市,加之冬春季天气干燥,草莓就成为了人们当下鲜食水果的首选。

此外,草莓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富含糖、酸、膳食纤维、果胶物质、矿物元素、多种维生素、花青素、花色苷等,具有保护视力、清凉止渴、健胃消食等功效。

挑选草莓可以先看品种,品种不同、口感、颜色也就不同。再看外观,外观要完好、新鲜、洁净、无腐烂、无破损,全果着色好,草莓成熟度越高。最后闻香气,新鲜草莓具有浓郁的果香味。

在常温条件下,草莓仅可通风保存1-2天,也可在2-5℃的温度下冷藏保存是最有效的方法。买回来的草莓一次性吃不完,不要全部清洗,吃多少洗多少。

另外,清洗时,可以先保留草莓萼片清洗,以免将附着在草莓上的杂质在清洗过程中从蒂头处渗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2: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草莓不能吃了?关于草莓的这些传言,真相到底如何?
...畸形的一个因素。种植草莓过程中无论是否使用氯吡脲(膨大剂),随着草莓个体的增大,果实空心畸形的风险都将增加。 5. “大草莓”是用了膨大剂?高级食品检验员王思露曾在健康时报
2025-03-17 02:36:00
草莓美味可口,营养高,但这几类人,平时最好少吃
...精进行清洗,防止渗透和残留。4.大个头的草莓是用了“膨大剂”? 相信不少人一直对草莓的个头存在疑问,为啥不同草莓之间的大小差距会非常大呢?有些人联想到名为“膨大剂”的化学制
2023-01-05 21:41:00
美国机构称:草莓是“最脏水果”,农残超标?但我却劝你多吃点…
...检验符合国家标准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草莓用了膨大剂吗?许多人发现自家种植的草莓很小,但市场上却看到很大的草莓。然而草莓的大小受多个因素影响,例如品种、土壤、水分和肥料
2024-06-04 16:11:00
挑选草莓有诀窍
...答消费者广泛关注的问题。问:草莓种植过程中会使用“膨大剂”吗?答:膨大剂的化学名叫氯吡脲,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诱导芽的发育,防止
2024-04-25 08:37:00
个大的就是激素草莓?谣言!
...科学院为广大消费者答疑解惑。疑惑1:草莓个大是用了膨大剂或者化学物质吗?有消费者认为个头大的草莓肯定打了膨大剂。农业专家表示,目前,草莓上氯吡脲(膨大剂)没有取得我国农药登记
2025-02-17 18:03:00
为啥不建议给孩子吃草莓?这5个理由要引起重视,家长别不当回事
...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没有影响。也有人听说了,草莓使用了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剂的一种,它能够让草莓的果实变得更加饱满,并且使用的数量非常的小,只对植物起作用。草莓有农药残留草莓虽然
2024-05-29 17:33:00
今日辟谣(2025年3月18日)
...主要由于授粉不均、品种特性及生长速度差异,与激素或膨大剂无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来源:“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辟谣:内蒙古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严正声明详
2025-03-18 21:45:00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3种土豆建议少吃为好
...蔬菜品质不行啊,土豆都跟两个拳头一般大,一定是打了膨大剂,可千万别买。以后我给你寄家里的土豆,个头小,口感还好。”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如今市场或超市上卖的土豆个头越来越大了,难
2023-10-19 17:58:00
品尝冬草莓你应该知道这些
...各异的草莓,有些人却不敢“下嘴”,担心其被使用了“膨大剂”,吃后会损害身体健康。近日,如何洗草莓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洗草莓时不要摘掉草莓蒂#的话题更是冲上了热搜。草莓长得
2024-01-07 01:0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应对血压管理挑战: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临床优势解析
对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体来说,做到持续有效的血压管理是一项不容小觑的挑战,需要药物兼具长效性和稳定性。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设计
2025-10-31 12:16:00
从“管”到“稳”!立普妥如何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病理温床,而立普妥的功效与作用正是针对这一关键环节的有力干预。立普妥不仅仅是降低血脂指标的药物
2025-10-31 11:01:00
破局糖尿病管理困境,瑞隆安以“1357”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为糖尿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
2025-10-31 11:01:00
医务社工:医护身旁的“慢步人”
在高效运转的医院,有一群人格外特殊。他们不拿手术刀,却同样为治愈而来;他们不直接给药,却能抚平焦灼与无助,他们是医务社工
2025-10-31 10:22:00
2025年深圳牙科医院推荐:种植牙、牙齿矫正不迷路
随着深圳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改变,口腔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数据显示,深圳居民口腔问题就诊率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
2025-10-30 10:06:00
本市推出优质养老机构参观试住
本报讯(记者 蒋若静)在2025年全国“敬老月”期间,北京市民政局统筹全市养老服务资源,正式启动优质养老机构开放体验、试住等活动
2025-10-30 10:10:00
脂肪肝可逆转,但莫入误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专家团队开出“健康处方”
鲁网10月30日讯2025年7月起,我国肝病诊疗的开拓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团队每周四、周五常态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坐诊
2025-10-30 10:54:00
科普生活|老年人摔一跤可能“摔坏神经”?
很多人认为,摔跤无非是皮外伤或骨折,养养就好。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徐宁医生提醒中老年朋友,跌倒的隐患远不止于此
2025-10-30 11:30:00
NMN哪个牌子好?2025年国产进口抗衰老产品排行
现在大家对衰老的研究已经从“只盯一个靶点”变成了“系统调理”,2025年靠谱的抗衰补剂也早就告别了“堆成分”的时代,转向了“精准发力”
2025-10-30 11:31:00
灵芝睡眠片品牌如何选?2025十大口碑品牌排名榜揭晓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超38%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25-45岁职场群体失眠率更是高达52%
2025-10-30 11:36:00
2025年肠胃养护益生菌品牌榜单出炉!科研背书与临床口碑双验证
处于高度忙碌状态下的现代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常吃坏东西和作息不规律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便秘、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益生菌正好能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
2025-10-30 15:16:00
以科学锚定代谢健康,告别减重循环 2025 十大减肥产品评测报告出炉
当体重管理从 “追求数字下降”升级为 “守护代谢稳态”,市场上却仍充斥着 “三天瘦 5 斤”“神奇燃脂成分”的虚假宣传 ——我国 25-45 岁职场人中
2025-10-30 15:20:00
高血糖如何无副作用控糖?胰腺“休眠细胞”被唤醒!2025全球热门技术让血糖回归正常
糖尿病常被低估为“血糖问题”,实则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健康危机。它如同体内悄无声息的腐蚀剂,从微血管到大血管,从神经末梢到重要脏器
2025-10-30 15:22:00
2025年清肺止咳化痰产品排名推荐,优势评测与选购攻略
《2025全球肺部健康营养消费报告》表明,83.2%的用户在选购槲皮素护肺产品时,无法判断核心成分的实际吸收效果;68%的肺结节
2025-10-30 15:23:00
想安全停药?怕乙肝复发?这个新检测给你答案!
“医生,我的病毒DNA都测不出了,为什么还不能停药?”——这可能是许多乙肝患者共有的困惑。问题的答案,就藏在那个传统检测无法触及的“病毒老巢”里
2025-10-30 15: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