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陈寿此人兴许是懒,兴许是奸(算不算得上良史?值得推敲,反正王安石很不满,甚至想重写一遍三国史),除了君王之外,他几乎不为臣子单独立传,连后世封神的关公也是和其他四人睡了大通铺。但有两个人例外,住了豪华单间,一个您掐指一算,当然是诸葛亮;而另一个就是今天本文的主人公,令人想也想不到的江东陆逊。凭印象来说,江东人物连周瑜、鲁肃和吕蒙都扎堆挤在一屋,陆逊?有人禁不住要问一句:此公何德何能?
陆逊字伯言,出身江东四大名门望族的陆家,其余三家为顾、朱、张。若论长相,他似乎也能跟“羽扇纶巾”的超级男神周瑜媲美,借用《三国演义》里对他的描述:“身长八尺,面如美玉,体如凝酥”,美固然是很美,但男人不是靠这个吃饭的,陈寿也未必认账,那陆逊究竟有什么功业能够震古烁今呢?
个人总结了一下,陆逊的传奇和“气”有关,不,应该和“气死”有关,他首先气死了西蜀开国皇帝刘备,后来又气死了曹魏的擎天柱石大将军曹休,再后来,他甚至把自己也气死了(演义里写周瑜是气死的,其实人家是病死,周瑜倒是替陆逊背了铁锅),陆逊的死和孙权有关,曾经亲密无间的君臣,结局为什么会如此让人寒心呢?
气死刘备,桃园三兄弟的死都跟他有莫大关系
陆逊如何起家的?既是望族,起步平台就比常人高,过程不赘述,一把拉到他与关公较量的时候。那是公元219年的冬天,此时,陆逊的官职是右部督,相当于孙权禁卫军的头儿。他在芜湖拜见吕蒙,献上了对付关公的一计,吕蒙早有此意,认为可行,于是把都督的职位让给他这个无名之辈,以此为骄敌之计。陆逊上任后还装模作样给关公写了一封相当谦卑的信,果然得手,关调走了荆州的兵马,最后败走麦城,父子惨死在东吴的刀下。
二弟一死,大哥刘备当然气冲牛斗,于公元222年倾蜀国之兵来报仇(有这样重义气不重江山的大哥,关公实应该含笑九泉),于是有了一场夷陵大战,东吴一方指挥主力兵团作战的人正是陆逊。
陆逊是新晋人才,被任命为大都督时内外交困。外部不说了,大军压境,一招不慎,玉石俱焚;而帐下的诸位大将,如韩当、孙桓、徐盛、潘璋等辈,都是资历高深的,或孙策旧将,或宗室贵戚,谁也不甘心接受这么个白面书生的管教约束。
陆逊于是说:“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也接受了主上的委命,那是因为我还有一些长处,现在我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是以国家大局为重,所以委屈各位听从我的指挥。”(言外之意,难道我的刀斧手就砍不下你们的脑袋?)
到后世,我们能够脱口而出的成语——“忍辱负重”正是由此而来。
再说两家攻战,《陆逊传》中仅写道:“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馀营。”看官想看得热闹点,就看《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反正刘备败得惨不忍睹:“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刘备趁夜仓皇逃得性命,回到白帝城后一病不起。每次想到自己败在书生陆逊之手,即羞愤交加,不由得仰天长叹:“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意思是我这样的盖世大英雄,竟然被如此无名后生晚辈羞辱,这难道是老天爷的意思吗?
他不认为是败给了陆逊,以为是老天爷跟他过不去。要说陆逊是无名晚辈也说得过去,当时刘备已经62岁,乃是名满天下的豪杰。但要说陆逊是后生小子,也不准确,陆逊并不年轻了,此战之时,他也已经38岁,在那个时代也差不多当爷爷了。比起24岁辅佐孙策的周瑜,27岁出山的诸葛亮,风头算不得很强劲。
熬到次年四月,刘备带着对陆逊的满腹怨愤,撒手人寰,西蜀自此元气大伤。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陆逊一战成名,孙权拜其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又改封为江陵侯。
关羽是被吕蒙和陆逊偷袭而败死;张飞急于伐吴为二哥报仇而鞭打兵将,221年被张达﹑范强杀死,首级被送往东吴;紧接着刘备大败被活活气杀,桃园三兄弟就此陨落。可以说,刘关张皆因陆逊而死。
石亭御魏,千里驹一旦遇上陆逊,还真是逊色不少
不仅是蜀国被陆逊折损得七零八落,魏国也曾被陆逊重伤过。
接着说魏国的一位重臣。史书上说此人是曹操的族子,即族弟的儿子,现在我们一般说是侄子,但曹操一直对他像亲生儿子,让他带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他曾经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他镇守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破吴军,不少吴将都降伏在他的帐下。曹丕驾崩,他受遗诏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曹叡即位,他官至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此人即是被封为长平侯的曹休。
曹操曾经很欣慰地捋着胡子说:“此吾家千里驹也。”但这“千里驹”一旦遇上陆逊,还真是逊色不少。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实在过不下去了,打算弃暗投明,请求派兵接应。
周鲂一共给曹休写了七封信,把东吴排兵布阵的机密还有他如何如何里应外合的计划写得非常周密,曹休当然也派出不少间谍,所获得的情报确实跟周鲂写的一样,所以曹休相信这个周鲂了。
当时赤壁之战刚过去20年,曹休就忘了他叔被黄盖诈降的伤疤,亲自率军十万杀来,兵锋直指皖城。
但曹休的侄儿明帝曹叡倒还清醒,命大将军司马懿和建威将军贾逵各率军策应曹休。
此时的陆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统领六师和禁卫军,甚至可以摄行王事。孙权为了让他卖命,亲自执鞭为他开路,甚至令百官给他下跪。
曹休发觉自己可能中计的时候,已经陷于吴军的包围之中,但一向甚为自负的他耻于被骗,自认为大魏国兵精将广,不愿意怯怯地示弱撤退。
双方最终战于石亭,即今天的安徽潜山市东北,陆逊自为中部,令奋武将军朱桓、绥南将军全琮为左右,各统兵三万袭击曹休,魏军全线崩溃。陆逊等督军一直追到夹石一带,即安徽桐城市北,穷追了一百多里地,沿途斩杀擒获魏军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如果不是贾逵接应及时,曹休恐怕全军覆没,连生还的希望也没有。
大败之后,曹休上书谢罪,明帝还算仁义,很给他叔面子,遣人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但这恰得其反,曹休本来就很悔恨,明帝的大度又让他相当愧疚,没过多久,“痈发于背”,背上长了大疮,与世长辞。
陆逊是位高权重的“社稷之臣”,又怎么会被孙权气死?
陆逊的石亭之战,打得魏国十几年不敢对吴国用兵,而孙权也借此坐上了龙床,过了一把皇帝瘾。陆逊出将入相,孙权甚至把自己的印信都交给他保管,大事小情决策之前都要问问他的意见。
据《吴书》记载,战后,陆逊回镇荆州。孙权赠送自己的车盖给他,又脱下裙帽和带金环的腰带赠送他,还亲自给陆逊戴上,接着又赠给陆逊缯彩、丹漆。孙权大开酒宴,喝得豪情万丈,命陆逊跳舞,一高兴又脱下自己的白鼯子裘相赠,后来干脆自己也下场跟陆逊对舞。孙权对陆逊的评价是如此之高:“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这正是恩宠至极,但所谓水满则溢,月盈而亏,危机已经悄悄潜伏。
在陆逊崛起的时候,江东老一辈军事家如周瑜、鲁肃、吕蒙等纷纷凋零,而江东四大家族的势力越来越大。尤其作为四家之首的陆家,陆逊是一人之下的丞相,陆凯、陆云、陆机等人也都渐露峥嵘之相,再发展下去,简直就是“孙与陆共天下”的格局了。
对于孙权来说,这不是个小事,问题很严重,那么,打压陆逊就成为他必须的选择。
但以陆逊的智商,他不但深谋远虑,而且谨小慎微,孙权一时拿不住他的把柄。
从公元242年起,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储位逐渐形成两股势力,朝廷内外的官员都不得不站队。全琮写信向陆逊告知情况,陆逊认为自己应该保持中立。
孙权年纪越大,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后来太子孙和与父亲的关系恶化,全琮和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请他替孙和说几句好话。陆逊于是忘记了自己的中立立场,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
这实在是犯了君家大忌!本来孙权就一直想找借口,想不到你送上门来。更何况,孙权从陆逊的奏疏中读出了他在禁中所说的废长立幼的私密话,这更让他寝食不安。他怀疑陆逊看自己老了,要投靠新帝王了,而且明显已经与太子联合。
于是,孙权遣使写信责备陆逊探听宫中机密,你究竟意欲何为?
这个头一开,孙权指责陆逊的信接踵而来,这让陆逊非常生气又非常惶恐,本是一片爱国之心,奈何反成了打击他的重器!
公元245年,东吴一代名臣陆逊,死了,准确地说,他是被气死的。《三国志陆逊传》载:“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盖棺论定,陆逊是死于情商太低?
一向谨慎的陆逊本可以善始善终,但他还是卷入了太子之争,自蹈险地。这与智商无关,却是情商出了问题,他犯了一个“卑不谋尊”的忌讳。
他竟然看不出孙权对他极深的猜忌,还要介入人家父子的“天字号”纠纷里。在他死后,孙权还派人拿出以前杨竺告发他的20条罪状,找他的儿子陆抗核实。由此可见,陆逊即使死了,孙权依然不能释怀!
那么这个广陵人杨竺为什么要告发他呢?也是因为陆逊做过一件情商极低的事,这次他犯的是“疏不间亲”。
杨竺有才,年轻时就名声很大,而陆逊认为他最终会惹祸败亡。于是陆逊傻傻地竟然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他分开生活,另立门户。这肯定把杨竺气得七窍生烟。
最奇葩的是,疏不间亲的事,陆逊还办过一次更离谱的。
当时,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两宫并立,全琮次子全寄是孙霸宾客,前文中交待过全琮曾经写信给陆逊透露机密,他万万没想到,陆逊的回信里竟然劝他学金日磾杀子以防羞辱家门,全琮当然非常不满,两家从此积怨渐深。
话又得说回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陆逊每次都是操好心。
再说陆逊身后,陈寿对他评价极高:“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后世对陆逊功业的认可程度也相当之高。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丞相娄侯陆逊”。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周瑜、吕蒙、邓艾、陆抗而已。
宋宣和五年(1123年),依照唐代惯例,宋室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陆逊。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陆逊亦位列其中。
看到这样的荣誉,气死的陆逊还是应该露出一点微笑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20: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