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荆门日报
华罗庚是当代杰出的数学家,小时候因为家贫而中途退学,所以一生只有初中文凭,但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自学,20岁时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后来又写出了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名著《堆垒素数论》。
纵观华罗庚的一生,其治学的严谨态度和独到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学习。华罗庚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个:“慢读法”打基础、“厚薄法”消化书、“推想法”获新知。
华罗庚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先用慢功夫打基础,然后再逐步加快进度,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华罗庚刚开始自学时常犯急躁的毛病,一个劲地加速,结果所学的知识成了“夹生饭”。这个教训让他领悟到:片面求快不符合读书的辩证法。后来,他宁愿比在学校里学得慢些,练习做得多些,结果用了六年时间才学完高中课程。但因为学得扎实,为他后来自学大学的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罗庚主张读书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他提倡读书多做笔记,多做习题。通过多做笔记,多做习题,就把“薄书”读成“厚书”。因为有了大量的训练,就对书中的基本原理、论证核心逐步有了深刻了解,将其提炼出来之后,其余部分都是融会贯通的结果了,而基本原理、论证核心是很少的,所以又把“厚书”读成了“薄书”。
华罗庚还有一个读书方法叫做“推想法”。一本书拿到手后,他不是直接把书打开,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开始闭目“想书”。华罗庚首先回顾过去所读的同类书籍的一般写法和通常观点,然后再设想,要是这个题目到了自己手里,自己应该怎样来写。待这一切全部想好后,再起身翻阅。这一来,凡是其他书上已经说过的,而且自己也熟悉的内容就不再看了,专门去读书中那些独到之处。看完一本书后,并不是把整本书原封不动地装进脑子里去,而是添上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新东西。 (明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6:46: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