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21:16:00 来源:最华人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提到杨振宁,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翁帆。

这也算是一种黑色幽默了。一位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自己的祖国最广为人知的事迹竟然是“老夫少妻”的婚姻。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当然,也有人会深入了解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无论是“82岁娶28岁”的婚姻,还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这样的成就,都离我们普通人太过遥远。

但,杨振宁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我们学习之后能够受益匪浅的——对子女的教育方法。

杨振宁在家庭教育方面,是一位成功的父亲。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在学术圈内,“子承父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但是,作为当代物理学界泰斗的杨振宁,他的孩子却都和“物理”没有任何关系。

并不是因为孩子们天资愚笨。杨振宁的长子杨光诺、次子杨光宇、小女儿杨又礼,都继承了父亲的聪慧和母亲的沉静,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成绩。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杨振宁全家福

杨振宁是一个作风民主的父亲,而不是严酷的大家长,他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兴趣选择。

他从来不苛求子女,更不会要求他们“和自己一样”。

这种民主的作风,来自于他自己的父亲。

他的父亲杨武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青年时代就在海外留学,无论是眼界还是学识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1925年,杨武之在芝加哥大学

杨武之还是华罗庚的“伯乐”。

华罗庚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时候,原本应该论资排辈,从讲师开始一年年苦熬,才能成为正教授。是杨武之爱惜他的才华,力排众议直接给了他正教授的待遇。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西南联大

所以华罗庚曾经感动地说:“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我之鲍叔即杨师也。”

杨武之对华罗庚的才华自叹弗如,曾感慨道:“这辈子我的数学是赶不上你了,你比我好,但是我儿子杨振宁一定会超过你。”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亲都未能免俗的梦想。杨武之也不例外。

自己没有完成的夙愿,未曾抵达的高峰,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它。杨武之羡慕华罗庚的数学天赋,他期望杨振宁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有朝一日完成超越。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1929年,杨武之与夫人罗孟华、儿子杨振宁

可是孩子大了,总会有自己的想法。

杨振宁并没有如同父亲期望那样,成为超越华罗庚的大数学家。我们都知道,他迷上了物理。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盼望儿子成为数学家的梦想落空了,杨武之却丝毫没有生气。

这就是他作为家长的伟大之处:如果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未竟的抱负,当然很好;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尊重他。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童年杨振宁

杨武之那一代知识分子,出生于国家和民族最危难沉沦的时刻,他们对于救国图存的渴望,远远胜过对个人事业成功的追求。所以,不管儿子选择哪条道路,只要他能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就足够了。

“慢慢来,不要急。”

这句话,少年时代的杨振宁经常从父亲那里听到。

杨武之非常博学,尤其是数学领域。但他在教育儿子的时候丝毫不着急,一点都不急着让儿子过早接触数学。

这和当下的很多喜欢“鸡娃”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让杨振宁大量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方面的书籍,这些和数学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在杨振宁一生的漫长岁月中,少年时打下的中国文化功底,却在人生中的很多时刻给予他精神力量或共鸣。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青年杨振宁

这一点很多中国人都能感同身受。

学生时代背诵的古诗词和古文,很多都将会在成年后给予我们共鸣、安慰、激励。被贬斥排挤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想起“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勉励自己的时候,会吟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遭遇丧妻之痛的时候,可能会想起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黯然落泪。

古典文学的熏陶,可以健全一个人的心性。

杨武之尤其重视《孟子》。在他要求下,杨振宁背诵《孟子》中的篇章,还专门在名师门下进行研习。

直到中学时代,杨振宁自己对数学有了兴趣,经常主动去看父亲当年从国外带回来的书。有不懂的地方,他就会询问父亲。

若是其他的家长,可能会欣喜若狂,恨不得把自己所学都灌输给儿子。杨武之却很平和,他告诉儿子,“慢慢来,不要急。”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杨武之当然知道儿子的天分,他甚至对华罗庚都放出了“狂言”,认为以儿子的聪慧必然可以超越华罗庚。他无比为儿子自豪。

但是他尊重教育规律,也尊重儿子的爱好兴趣。

“慢慢来,不要急”,与其说是告诫儿子的,倒不如说是他提醒自己的。

杨振宁选择了物理之后,他也坦然接受了。因为他明白,那毕竟是属于杨振宁自己的人生。

这种家庭教育方面的开明与尊重,成为杨家的家风。当杨振宁成为父亲之后,他也同样是这样做的。

杨振宁的长子名叫杨光诺,出生于1951年。这个“诺”,就是诺贝尔奖的意思。

● 1957年,杨武之与杨振宁、杨光诺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杨武之给孙子起了这样的名字,是希望他的到来给杨振宁带来好运,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长子长孙的到来意味着家族又有了崭新的延续,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而长子长孙,也往往承担了殷殷期望。

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感情很好,他们都很疼爱自己的大儿子。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携子杨光诺

当时他们全家生活在美国,杨振宁做研究非常辛苦,但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儿子。

他经常带杨光诺去书店,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一如杨武之当年对他的教育一样,他对杨光诺的学习很重视,但从来不会刻意要求光诺学习物理。

杨光诺很聪明,但是对物理却并不是很热衷。

时代在变化。杨光诺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正是美国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很多天资聪颖的年轻人都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杨光诺也是其中一员。

作为杨振宁长子的他,同样选择了与父亲走不一样的道路。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杨振宁完全理解并尊重儿子的选择。

杨光诺在中学毕业之后进入密歇根大学,开始了自己的计算机研究生涯,一直读到博士。

博士毕业之后,他毕生从事计算机行业,成为量子计算机专家,在业内拥有良好声誉。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杨光诺

而杨振宁的次子杨光宇,则显得更加“离经叛道”:他先是沉迷于化学,后来突然又迷上了天文学,干脆舍弃了化学老本行,改投到天文学的怀抱。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杨光宇

杨振宁最小的女儿杨又礼,则是喜欢医学,成为了一名医生。

虽然是女儿身,杨又礼的胆气却一点不输于两个哥哥。她舍弃了美国医院的优渥环境,选择成为无国界医生,经常去非洲那些最贫苦混乱的地区从事医疗活动。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1982年,杨振宁全家福。左起:杜致礼、杨振宁、杨光诺、杨又礼、杨光宇

这样的选择,没有哪个父亲能够放心。

无国界医生前往的许多地区都不太平,政治环境恶劣,时不时都会有军事战争。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万一运气不好出事了怎么办?

杨振宁也忧心不已。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尊重女儿。

杨家的孩子,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由自己做决定。

哪怕杨振宁在国际物理学界是泰山北斗级别的大人物,他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作风民主、循循善诱的父亲。

这样的家庭教育,或许会让很多人觉得不理解:如果他们都学物理该多好啊,仰仗父亲的余荫,也能在学界拥有一席之地。更何况他们天资都很好,必然能做出一番成绩……

可是,杨振宁从来不这么想。

他与友人的信件中,曾经提到过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所以,我要给您的忠告是:让他(友人的儿子)像正常孩子那样发育成长,每周花一两个小时接受大学教授的指导,不要急于在数学和科学上施压。在他前面还有一条漫长的人生旅途,尤其重要的是,在心理跟学习上保持全面均衡的发展……”

杨振宁,和他的3个儿女

● 杨振宁

杨振宁的一生,可谓是辉煌至极,站在无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子女教育却有着清醒的认知:健全的心理、愉悦的人生,要比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重要多了。

人生如梦,最终都会归于黄土,为何要为了“成功”而别扭痛苦一生?

只要对社会是有用的,那么不妨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过的生活。文/顾景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原创儿子更改国籍后获诺贝尔奖,其父是我国数学博士,至死都没有原谅
作为一名中国人,杨振宁在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国人都是非常开心的,但是同时国人也感到非常遗憾,因为杨振宁虽然是中国人,但是在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是美国国籍的身份,所以这个奖项也
2025-02-11 14:17:00
原创杨振宁现已99岁,3个孩子现状如何?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还有一位华人——排在第18位的杨振宁!而且除了杨振宁以外,其余的大牛都已经过世了。我们都知道杨振宁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个奖是凭借宇称不守恒理论拿到的,但其
2025-05-02 21:13:00
...和姐弟们的大家庭中,“隔代亲”结束。最典型的例子是杨振宁家的“隔代亲”。1951年7月上旬,父亲杨武之收到振宁发来的儿子已在美国平安出世请求爷爷命名的电报,当即复电给长孙取名
2024-04-27 01:17:00
华人五大世界级科学家,杨振宁稳排第一,华罗庚却没有上榜
...别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就,足以让国人为之骄傲。其中,杨振宁凭借着超高成绩排列第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很可惜没有上榜,那么,其他几位又是谁呢?01钱学森钱学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科
2025-03-01 18:49:00
28岁翁帆:不图名利,照顾杨振宁18年到100岁,继子女很感谢她
2017年,杨振宁分割财产的方案曝光:他与前妻的三个儿子女儿将获得现金资产,妻子翁帆仅获得一座别墅的使用权。这座三层别墅是清华大学专门给杨振宁建造的,位于该高校附近,有很高的价值
2022-12-27 15:09:00
杨振宁的两任妻子:原配杜致礼助他成名,续弦翁帆护他安康!
1957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原配夫人杜致礼一同前往瑞典领奖,这位中国女性的优雅从容惊艳了全世界,尽显东方美人的端庄大气。杜致礼出身名门,父亲是大名鼎鼎抗日名将杜聿明
2024-12-14 19:16:00
杨振宁的财产为何都给了翁帆!三个孩子的做法太让人失望
百岁高龄的杨振宁老先生在自己母校的庆典仪式上,通过视频的方式出镜,并且回应了自己的近况之后,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他和翁帆的感情问题,家庭情况,财产情况,都或多或少的提到
2023-01-15 10:21:00
101岁杨振宁卧病床?娇妻急冻9颗卵子疑夺产
1922年出生的杨振宁,是远近闻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在去年百岁时,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其对于科学的钻研和敬畏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101岁杨振宁卧病床,病愈
2023-07-19 16:51:00
百岁高龄的杨振宁再度露面!
百岁高龄的杨振宁老先生又露面,这次是通过视频连线,参加母校的校庆活动此前,看过一段对杨先生的采访,先生真的是极具人格魅力,侃侃而谈,口齿清晰,思维流畅,格局大,坐在那里的不是一位
2023-01-10 11: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