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雷 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及多发病,刚出生的新生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病理性黄疸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核黄疸(胆红素脑病),导致患儿出现智力障碍、听力障碍以及手足徐动症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据相关临床报道,约80%的早产儿及10.5%的足月儿会发生新生儿黄疸。目前我国分娩后的产妇和新生儿住院时间较短,多数新生儿黄疸均在家中发生,而由于家属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导致延误就诊时间,病情加重或进展成胆红素脑病,引发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指导家属正确观察、区分病理性黄疸,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于预防核黄疸的发生,保证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黄疸判断标准
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轻度:脸部、巩膜微黄;中度: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且由淡黄色逐渐过渡至橘黄色;重度:全身皮肤、巩膜呈金黄色,手心、脚心黄染。
若经皮测量黄疸指数≥12.8mg/dl,应告知家长转诊医院进行规范治疗;若经皮测量黄疸指数<12.8mg/dl,可指导家属进行阳光照射、游泳、新生儿抚触,并随访黄疸加重或消退情况。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一般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2d~3d出现,4d~6d最明显;病理性黄疸在7d~14d出现,2周~3周达到高峰。轻度黄疸可进行家庭护理助黄疸尽快消退,但对病理性黄疸或中、重度黄疸,需立即进行相应处理,如光疗等。研究发现,阳光照射治疗能使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分解为水溶性的双吡格物质,并经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从而有效控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而游泳和抚触能够增加新生儿的消化和排便功能,提高胆红素排泄速度,促进黄疸消退。因此,通过指导家属进行阳光照射、新生儿游泳、抚触等护理,可促进新生儿黄疸尽快消退。
阳光照射:于无风、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露出皮肤,直接阳光照射。先做好新生儿保暖,露出一个部位照射结束后裹好再行另一个部位照射,眼睛以小毛巾遮盖,避免刺激,每次照射20~30min,轮流照射,每日2次,于07:00~09:00或17:00~18:00进行。照射结束后,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以免着凉。
新生儿游泳:指导家属于喂奶后一小时进行,水温38℃,协助新生儿伸展活动四肢,自主运动,每次游泳10~15min,每天一次;脐带未脱落者,取脐部帖进行防水,游泳后脐部消毒处理。
新生儿抚触:头面部抚触:以双手拇指从前额中央眉心处向两侧推,止于两侧发际,从眉弓逐次向头部移动,直至抚触前额部皮肤。双手拇指指腹从下颌中央向外上滑动,止于耳前。让上唇呈微笑状,用手捋一捋耳廓。最后双手掌面从前额发际至中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后乳突处,一手托头,一手从婴儿该侧前发际抚向后发际,止于身体后部。换手抚触另一侧头部,交替抚触。胸腹部抚触。由胸部下侧抚向对侧外上方,交叉推进,止于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并避开乳腺。腹部抚触自婴儿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做顺时针方向抚触,避开未脱落脐痂和膀胱部位。四肢抚触:用力握住婴儿一肢自上向下交替轻轻挤捏,揉搓大肌肉群,两手拇指从小儿手掌腕部向手指方向滑动,足部抚触时从足踝向足趾滑动,轻轻捋。背部与臀部抚触:婴儿处俯卧位,以脊柱为中心,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分别位于脊柱两侧,自中央向外上侧滑动,从上至下,再从下到上,反复抚触脊柱两侧。双手从两臀部内侧向外侧环形滑动。每日抚触1~2次,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产后家庭访视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3~7天内,由负责本辖区的卫生医疗机构上门进行产后家庭访视,通过了解黄疸发生原因,可早期鉴别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开展早期干预治疗,显著提高了家属新生儿护理技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17: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