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古代中国人的称谓一直以来都颇具讲究,姓和名之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多种方式。比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尊称为李十二通常。在古代社交中,平辈或尊辈之间使用字或号以示尊敬,而自己则使用名字表示谦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被称为“孔明”或“卧龙先生”,而他对他人则谦称为“亮”。
除了字和号之外,古人在人际交往中还喜欢使用“官爵”和“地望”(出生地或住地)作为称谓。比如杜甫曾任左拾遗,因此被称为“杜拾遗”;后来他又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又被尊称为“杜工部”,并将他的诗文集命名为《杜工部集》。类似的例子还有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其诗文集则被命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在唐代,一种独具特色的称谓方式流行开来,即以排行相称。这种称呼方式并不新鲜,家庭内部的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有类似的称呼,比如阿大、阿二、阿三。然而,在唐代,这种方式不仅限于家族内部,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崔九”即为以排行相称,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近臣崔涤(崔澄)。高适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董大”即为董庭兰,盛唐时期的著名琴师。
这种称谓方式并不仅限于男性,唐代女子也使用这样的称呼。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提到“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的“李十二娘”即为这一例子。
总体而言,唐人以排行相称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以姓氏加排行相称,如“崔九”、“董大”等。这种方式常用于相熟的朋友之间。二是以姓氏加排行,再加表示关系或性别的词语连称,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这种方式更显得郑重、客气,适用于各种场合。三是以姓氏加排行,再加官职连称,如“杜二拾遗”、“杜工部”等。这种方式更显尊贵,适用于高级官员或文学家。
需要注意的是,排行有大小之分,主要按同曾祖的兄弟排行,分男女、依年龄进行。唐代主要按大排行,即同辈的人分男女,依年龄进行排行。
这种以排行相称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对后世也产生了影响。比如宋代文坛上,柳永称“柳七”、欧阳修称“欧阳九”、苏东坡称“苏二”等。
在我看来,这种古人的称谓方式不仅在社交场合中展现了一种尊重和亲切,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交往之道。这种文化传统虽然在现代已经淡化,但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人际交往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珍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