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第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暨第二届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在库尔勒开幕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10 19:24:00 来源:中国日报网

6月10日,第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暨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在美丽的“梨城”新疆库尔勒市举行。130多位来自国内科研院所的专家、荒漠化防治领域的企业代表和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蒙古共和国、非洲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及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成员国的40余名外宾参加会议。会上还举行了“一带一路 ”国际科学组织荒漠化防治联盟(ANSO-ACD)线下启动仪式、“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科技合作圆桌对话等。

第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暨第二届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在库尔勒开幕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学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及泛非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等单位共同举办。会议旨在分享中国成熟的荒漠化防治技术模式与成功经验,推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落实“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实现联合国2030土地退化零增长和2040年全球退化土地减少 50%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张林秀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王永东分别以“低碳绿色流域构建与大尺度生态调度”、“Ecosystem Restoration with Nexus Approaches: Actions,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中国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研究基础与合作建议”为题作了主旨报告。国内外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交流当前国际上最新的荒漠化防治技术成果与成功经验,部分参会代表还对荒漠化防治领域研发的材料、产品进行了展示与推介。

第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暨第二届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在库尔勒开幕

邓铭江院士指出,今天以“荒漠生态,绿色长城”为主题会议举办,就是在丝路绿色发展倡议下,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二级巡视员闫光锋、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科学技术项目官员贾晓霞女士、埃塞俄比亚灌溉和低地地区发展部副部长恩德里斯·盖塔·贝尔德达、泛非绿色长城秘书处执行主任SANOU MARCELIN等在致辞中均提出,聚焦荒漠化重点生态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成熟的技术成果与成功经验,携手打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副书记李广义谈到,巴州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占到全州总面积的27%,近年来,巴州人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地情的巴州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第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暨第二届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在库尔勒开幕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处长龚海华表示,中国科学院一直在积极推动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让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惠及更多国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表示,扎根边疆60多年来,新疆生地所创新干旱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特别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技术成果创造了荒漠化防治研究成果与应用模式的最佳实践案例,实现了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国际引领。

此次培训班内容丰富,由学术交流、圆桌会议、实地考察等多个环节组成。6月9日,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新疆生地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了解了植物园对荒漠植物的收集与保育情况;6月12日-20日,参会人员还将实地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策勒国家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对新疆生地所开展的多项荒漠化防治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并在考察结束后进行总结汇报和学习交流。(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王永东、刘杰) 【责任编辑:许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0 2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塔克拉玛干“对话”撒哈拉——中非携手防治荒漠化观察
本文转自:新华社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片防护林,新成熟的桑葚挂满枝头。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齐纳布·博拉从桑树上摘下一颗果子放进嘴里,甘甜溢满舌间,心里却是滋味万千。博拉在荒漠化生态危
2023-06-16 21:47:00
...要的公路出行外,很少有交集,更别谈贸易。然而,在这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就是这一直打不通的最后一段铁路通车后,和若铁路与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南疆铁路共同构成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
2023-01-01 09:00:00
...“第一站”在且末县,且末县成为研究样本。且末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提到且末县,联想到的就是“小县城”“偏远”“条件差”等词汇。如果从外在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说,这是新疆很多
2024-09-17 21:02:00
新东方快车旅游专列载着186名旅客抵达乌鲁木齐站结束
...游专列载着186名旅客抵达乌鲁木齐站结束了为期10天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之旅这趟旅游专列于4月9日21时40分从乌鲁木齐站出发,是今年全国开行的首趟新东方快车。车上的186名旅
2023-04-22 13:55:00
...腹地□武陇慧汽笛轰鸣,风沙旋起,一列火车沿着蜿蜒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铁轨疾驰而过,不一会儿,一场特大的沙尘暴席卷而来,空气中全是沙尘,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大家鼻孔、耳朵、嘴巴里
2023-02-27 07:26:00
...书、公约秘书处科学技术项目官员贾晓霞日前在中国参加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时表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科学推进荒漠化治理,筑牢绿色屏障,并与各方致力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国治沙
2023-06-16 20:43:00
西气东输第一站:“万家灯火的采暖用气,都有我的一份力”
...的人生,我的青春很璀璨。”……1月23日大年初二,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寒风刺骨,气温已低至零下二十摄氏度。一大早,开完晨会,2
2023-01-24 14:26:00
为沙漠公路披上“绿丝带”
...究员、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守沙漠研究和防沙治沙第一线。在多数人眼里,沙漠是荒凉的,但是在徐新文眼里,
2024-02-23 03:42:00
乡村振兴路上的美丽约定
...什拉依喀村从事“访惠聚”驻村工作。巴什拉依喀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自然环境恶劣、村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1亩,广大村民靠着土地只能获取微薄收入。加之村民因文化水平较低、
2023-07-27 16:0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10月1日至9日8时,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预计降水将持续到13日河北日报讯(宋平、白玉洁)进入10月以来,河北出现持续阴雨天气
2025-10-10 08:01:00
文化中国行·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②丨一座村史馆 半部创业史
一座村史馆 半部创业史——走进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史馆如果不是今年暑假走进村史馆,大学生张子凡并不知道,他的家乡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
2025-10-10 07:55:00
“演出+”“赛事+”“科技+”……河北文旅体活动掀起消费热潮逛古城、看绝活、观赛事、打卡沉浸式展览……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10 07:57:00
战鼓擂响!豫排联赛第二阶段今晚开战,你为哪支“家乡劲旅”加油?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高雅)中国女排需要更多的朱婷,更多的朱婷在哪里? 走进这场排球盛宴,是否能找到小朱婷的影子?当“女排精神”遇上中原大地的豪情
2025-10-10 07:07:00
南京“大行宫见”街区“十一”开街后,吸引游客18.3万人次打卡地下建起“文化大观园”,一次逛遍“长江十二城”□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武汉黄鹤楼
2025-10-10 07:31:00
记者探访钟山风景区交通优化提升后首个工作日早高峰出门就是绿波带 穿行景区更通畅□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茸通讯员宁交轩“今天上班比平时还通畅
2025-10-10 07:31:00
开赛!顶尖车手竞技“世界山地花园”
开赛!顶尖车手竞技“世界山地花园”“环太湖赛”赛道蜿蜒,串联起“苏韵十三园”亭台水榭与湖光山色南报网讯(通讯员江轩记者张希)10月9日上午
2025-10-10 07:31: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通讯员冯瑶)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在国家会议中心发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0 07:31:00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国庆中秋假期相关调研报告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再夺全国第一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南京景区再次火成全国“顶流”
2025-10-10 07:31:00
南报网讯(通讯员韩志娟记者王婷婷)日前,鼓楼区“湖南路街道铺事会”正式揭牌成立,首个聚焦环南大片区的实体阵地——“湖南路街道铺事会·环南大push空间”同步揭牌启用
2025-10-10 07:31:00
全国糖酒会下周开幕,将带来美食、美时、美市、美事——十年重逢享“四美” 万商云集“会”金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糖酒会”)将于
2025-10-10 07:32:00
南报网讯(记者王怀艳)“南京是我旅游过的所有城市里最有人文关怀、最温暖的城市”“去完南京,后劲太大了”……南京不仅有好山好水
2025-10-10 07:32:00
央媒看太原10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大范围降雨降温 多部门积极应对》为题,报道了太原从10月8日开始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
2025-10-10 07:40:00
央媒看太原10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团结奋斗向复兴》栏目以《“一区一景”主题式高速服务区花式引客》为题,报道了太原市清徐高速服务区经过升级改造
2025-10-10 07:40:00
积极应对连阴雨天气 我省多措并举抢收秋粮河北日报讯(记者郝东伟)10月9日,在魏县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农机手操作着履带式收获机来回穿梭
2025-10-10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