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汉史的角度来分析,大汉官员的自尽之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9 10:58:00 来源:戏说三国

事实上,从两汉到清代,官员的自杀率呈总体下降趋势。而从近年的情况来讲,又显逐步上升。从公众对贪腐和猎奇的角度来看,难不成明清时期的官员心理素质已经达到了历史顶点,犯了错还能若无其事,死乞白赖的苟活?

而身处历史两端的官员心理素质欠佳,见着廷尉或者公检法就扛不住压力连上诉的勇气都没有?今天要说的,就是清代学者所描述的那种感觉附着在大汉官员身上,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春秋之风”。

先来看1则先秦的史料。《吴越春秋》:“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讲的是伍子胥逃亡途中,一位渔夫救他渡江后又反身自沉于江的事情。

从汉史的角度来分析,大汉官员的自尽之谜

很难想象,在明清的时候会有类似典故。而恰恰是在先秦,一个普通人也知道宁死不受屈辱。哪里辱了?原因就在于伍子胥多问了一句“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仅仅是这句话,便让渔夫感受到了不信任,立即投江,以明其志。这还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渔夫。

由此社会风气,而衍生出来汉史中官员自杀较多的原因——自尊心。两汉离先秦不远,民风官场尚有亲生死、重荣誉之存。捎带着,现在常穿汉服、爱作汉揖的年轻人,可曾了解汉人精神之精髓已到了这一步——宁可自杀,也不受辱。

从汉史的角度来分析,大汉官员的自尽之谜

自尊心不仅体现在不被信任,还在于尊卑有别。秦代,冯去疾和冯劫被赵高下狱,面对一个“刀笔吏”的诘问。“二冯”不受其辱,直接自杀,以全“三公”之尊望。类似还有汉宣帝时期的大司农田延年,因贪污事发在家待审。

有人为他求情而宣帝不准。田司农却说:“我何面目入牢狱……卒徒唾吾背乎!”每天执剑在家晃悠,待陛下令他去廷尉后,果断自杀。汉元帝时期的太傅萧望之也是一个道理,甚至故吏门生是劝着自杀。“使者至,望之欲自杀。“

从汉史的角度来分析,大汉官员的自尽之谜

”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受先秦古风影响,到了贵族、三公这个级别,皇帝下令诛杀说明有罪,而自杀则可保存体面。而到了皇权集中的清代,已自称奴才的大臣,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自尊了。

当然了,在汉史中被皇帝下诏入廷尉,也暗含着被迫使而真诛杀的意味。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臣若求生意愿强烈,也不乏有刀下留人的周勃、黄霸的例子。只是从大多数情况来看。但凡上峰稍有”切责”和“赐牛酒”的暗示,群臣无不很配合地就地自裁。例如:三国之荀彧,就是典型的被“忧死”的例子。

从汉史的角度来分析,大汉官员的自尽之谜

随着封建制度与律法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一言一行逐渐受礼制、法规所限,精神境界似乎也有了衰弱之嫌。而从先秦到两汉,正处社会变革期。许多社会现象,如“决斗之风”“义不受刑”等在台面上无法可依。窃以为这便是改革时期或者革命年代英雄辈出的原因吧。

从汉史的角度来分析,大汉官员的自尽之谜

“长跑县长”结局如何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当前官员自杀频发的深层次诱因。先不论长跑事件受天候等不可抗力的偶然因素,作为协办方的县级单位(主办方是当地地级市)论责实不在主体配置。作为1位县委书记,也确实不必为辖区内每项工作都负上直接责任。

从基层舆论来讲,诸如:“自知还有其他更大问题瞒不住了”、“这事有多大的影响力你知道吗?”、“自杀是胆小鬼的不负责”的肯定性推测,是不是有些过分武断?作为上下培养多年的干部,1人之离世所裹带的附加性效应远不止1条生命之逝去。

诚然,21条生命可贵,1条生命亦该被珍惜。普通人或者贪官污吏或许无法理解敏感而不健康的官场风气,所给人带来的压力,是完全有可能让一个原本“志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热血青年,为了全名节而拥有了直面死亡的勇气。

从汉史的角度来分析,大汉官员的自尽之谜

不否认有畏罪行为的三分之一,也难说天下官员便真丢了“春秋之风”。若真有三分之一的“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这,难道不也是相对于国家和人民,正义力量的损失吗?在特殊情况下,突然自尽引起众人联想很正常,但下结论需要查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解除他们“身心俱疲”的原因。才是文明法治社会的证明。

到了三国时期,孔融因得罪曹操而被判灭九族。有门客先刀斧手来救其子女。孔融不满9岁的幼子说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之后,坦然赴死。联想起当前很有一部分家长,居然可以裹挟子女威逼教师的行径。再想到自己父母那些年说的:“老师你狠狠教育他啊。”的转变,深为国家崛起时家庭教育的不断缺失而忧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9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子卤簿,而隐藏着更为多面的历史意涵。骖騑就路:说说汉史中的“法驾”关于法驾,《中国历史大辞典》“法驾”条云:“天子出行的一种。汉代行祠天郊用法驾,其规模、制度减大驾之半。唐代
2023-12-19 16:04:00
...就仗势欺侮一位民女苏小娥。当时,街上有位身材魁梧的大汉,他看不惯弱女子被一群人这样欺负,就仗义执言。可是,大汉却惹怒了皇侄,双方遂动起武来。结果,侍从本要挥剑刺杀大汉,却给大
2023-10-11 17:18:00
从第三方角度分析一下“王莽篡汉”全过程
...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当时王莽之所以能够逐渐掌控大汉政权,一方面是出身外戚,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口碑收获了当时天下的人心,要知道王莽取代西汉王朝时,那可真是众望所归,当时人称
2023-01-31 13:32:00
汉史探密:何以说元宵节与汉朝息息相关?
...:李大奎,七0后,贵州湄潭人,法学学士,"红学"与汉史研究者。
2024-02-25 16:48:00
...汉文帝在减除了国家的税收中占绝对大头的农业税之后,大汉朝廷的财富并没有因此而枯竭,反而积累出来了不少,汉武帝后来之所以有钱打匈奴,有一部分的花销,就是来源于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积
2023-07-12 21:58:00
秦朝如果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或许也就不会亡了
...制并行,或许不会如此迅速的灭亡,或许也就没有后来的大汉王朝了。郡县制度相较于分封制度自然是更为进步的一种制度,而且对于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也是必然的选择。郡县制最早就萌芽于秦
2024-07-05 21:17:00
太子朱常洛遭遇刺杀是自导自演,还是他人指使?
...棍子的壮汉趁着夜色闯进了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这大汉来势汹汹,见人就打,而就在他打伤了一个守门太监后便被侍卫抓获了。这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这大汉要么是喝醉了,要么
2024-01-18 05:22:00
清代的保举制度是怎么回事?
...“圣祖西巡,拣选带京把总,征剿卓子山,人明白,伶俐大汉,实在,四十二岁,可着实漫升用。上下,操守好,人去得,操演勤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从清朝历代皇帝引见上来看,康
2023-07-26 15:23:00
汉景帝后宫哪位最没存在感的妃子,后代却为大汉续命
在汉景帝的后宫之中,最尊贵的当属两位皇后。他的首位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母家人,带着主角光环强塞给汉景帝的。可惜汉景帝不喜欢,等薄太后去世不久后就被废。第二任皇后则是汉武帝的母亲王
2024-07-01 16: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