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信阳日报
□李浩
春风渐暖,农业生产进入大忙时节,处处呈现繁忙的春耕图景。如何打好这事关全年农业丰产丰收的“第一仗”?关键是要用好科技这个利器“深耕”希望的田野,为农业增“智”赋能。
用科技“深耕”一块田,让低产变成高产。耕地是粮食的载体,但是耕地等资源却是有限的。面对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我们更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实现高产。让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是我国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预期效果。目前,我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布局基本成型,要以建设质量的“优”,深挖耕地产能,更好实现“藏粮于地”。
用科技“深耕”一粒种,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实。良种一粒重千钧,小小一粒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涉及研发、选育、加工、推广等多个环节。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就需要在源头上发力,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做强“种子芯片”,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用科技“深耕”一张网,让会种地迈向“慧”种地。过去,在一些人眼中,种地都是“体力活”。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的赋能,让种地慢慢变成了“脑力活”。比如,智能农机在田野里奔腾辗转,自动播种、施肥、收割,却不见一人;指尖在屏上轻轻一点,旅行之余也可以给大棚里的蔬菜浇水施肥;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植物工厂里的蔬菜依然长得旺盛……机器耕耘、“云端”种地、数字管理,折射出科技赋能下现代农业的新活力。
春耕抢农时,科技助农事。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科技带来的便利远不止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好它,借此培育更多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