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用甲骨文的方式打开盛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1 19: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用甲骨文的方式打开盛夏

甲骨文中的图案,部分学者认为是“夏”字。

用甲骨文的方式打开盛夏

卜辞——“其乍(作)龙于凡田,又雨”。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樊雪婧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这一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人们迎来最长的白昼;这一天,盛夏开启,荷风送来香气,蝉鸣声此起彼伏。

当时间倒回千年前,甲骨文中有“夏至”了吗?古人又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甲骨文中记载“夏至”了吗?

甲骨文中的商朝也有“夏至”吗?答案并不确定。

早在龙山文化时期,陶寺遗址的古观星台上,古人尝试与宇宙对话,观测确立“二分二至”。

但节气名称的确认,在甲骨文以及商代文献记载中尚未形成。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聘副教授李晓晓告诉记者,目前商代考古出土的文字资料显示,甲骨文中只有关于春季和秋季的记载,尚未发现“夏至”和“冬至”的相关说法。

关于“夏”“至”二字,也仍存在不少争议。

甲骨文中有一个图案,被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是“夏”字。从字形上看,一个跪着的人抬头注视天上的太阳,可能表示夏日炎炎、阳光刺眼,所以有学者认为是会意的“夏”字。

但因为古字的音、形、意与现代差距很大,“夏”字最初表示的到底是地点、历法、人名,还是朝代,目前说法不一。

而“至”字,《甲骨文合集》28261的卜辞中出现了“至日”。李晓晓解释说,一部分学者认为“至日”意为“到达这一天”,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表示冬至、夏至。

热到受不了

古人“作土龙”求雨

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卜辞中,求雨的卜辞占很大一部分。

李晓晓说,甲骨文中没有关于热的记载,但关于求雨的记载很多。这也从侧面说明,可能当时天特别热、特别旱,所以出现求雨。

商代人是如何求雨的?答案藏在甲骨文中——“作土龙”。

卜辞——“其乍(作)龙于凡田,又雨”(在田地里作土龙,有雨)。

什么是土龙?“类似于仿照天上龙的样子在地上作土龙,用来求雨。当时,人们认为云会跟着龙来,会带来雨。”李晓晓解释说,不过遗憾的是,目前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中并没有实证来说明当时土龙的样子,只是在卜辞里面有这样的说法。同样,在古籍中,如《淮南子》中也有“土龙致雨”的记载。

除了“作土龙”,甲骨文中还记载着“焚巫尪”,即焚,人求雨。

用甲骨文的方式打开盛夏

“有说法是,巫尪是一种生病的人,天生脸朝向天,人们认为上天觉得他害怕下雨,所以怜悯他才不下雨。”李晓晓说。

虽然甲骨文中没有“热”字,但却有目前已知最早的“扇”。

用甲骨文的方式打开盛夏

古人夏天也吃“冰”?

古人能在夏天吃到“冰”吗?答案是:能!

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用智慧在夏天体验到了“冰”的快乐。

《诗经·豳风·七月》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里的“凌阴”,就是指藏冰的冰窖。

古人也有冰镇酒喝。

屈原《楚辞·招魂》中有“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大赞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浑身清凉。

“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出土于曾侯乙墓的战国青铜冰鉴,也是借助冰块用来冰镇酒的器物。

不仅如此,周代有专门掌管冰的官吏,称为“凌人”。《周礼·凌人》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每年十二月,凌人要“斩冰”,储藏在冰室,到夏天使用时,取出来放在冰鉴里。

不过,那时夏天的冰只有贵族才享用得起。唐代利用硝石制冰后,古人的冷饮时代才算真正开启。

到了两宋时期,冷饮品种更为丰富,“冰雪冷元子”“白醪凉水”“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等都是当时的“网红冷饮”。那时,消夏冷饮已成为“产业”,冷饮铺子遍布集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摊位上方挂着“饮子”的招牌。爱吃冰还写下《咏冰酪》的大诗人杨万里,也曾留下“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的诗句,说的就是在宋朝卖冰棍利润丰厚,都能养活全家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商周古竹国
甲骨文金文所见古竹国,文献中称作“孤竹”或“觚竹”,是商周时期的北方诸侯国。《尔雅·释地》记载:“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史记·齐太公世家》
2024-06-21 16:09:00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殷墟甲骨文中记录一场与商王有关的离奇“车祸”,你知道吗?来看一条3000多年前的“新闻” 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之间的某一天,大邑商(安阳殷墟)之外的某
2023-12-19 07:07:00
商纣王不祭祖,为何会成为武王伐纣理由?
...实力。然而,甲骨卜辞的用途本身就否决了这种可能性。甲骨文并非记事文书,而是占卜用词,在占卜结束后即行掩埋,并不具备广泛传播性,这就限制了甲骨文内容只有贞人、王以及后世考古工作
2023-01-03 12:09:00
商国是怎么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部落,逐步做大,最后吞并大夏的呢
...到底是叫做殷还是商,历来存在争议。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不止一次出现了“大邑商”三个字,却没有发现”殷“字的存在。“殷商”二字虽未见于甲骨文,却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024-02-21 10:49:00
“源”来如此丨3000多年前的“新闻”长啥样
...版卜辞记载了一场中国最早的“翻车现场”,其中完整的甲骨文书写恰巧满足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事。“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车,马硪,迫王车,子央亦坠。”甲午日,王(商
2023-11-07 14:10:00
盘庚迁殷,甲骨文揭示的商朝起源之谜
...问题在于:商朝起源的“商”,到底在什么地方?对此,甲骨文提供了重要线索,如此也就难怪盘庚会把都城远迁于安阳。甲骨文上的“滳河”甲骨文卜辞上,“滳河”可谓屡见不鲜,比如:“王其
2023-09-17 10:16:00
破译1个“字”最高奖励10万元 目前还有两千多甲骨文单字未被破译
...记者采访获悉,1月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来自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五位学者,将分别获得了10万以及5万的相关奖励。事
2024-01-11 13:14:00
...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何尊”上,而其实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可以分别找到最早的“中”字和“国”字。天津博物馆策展人 张夏:中国的“中”字,大家看卜辞是“立中允亡风”,大
2024-06-17 16:13:00
妇好死后,武丁为何给她操持多次冥婚
...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妇好墓中出土的钺应属仪仗,由专人持握立于战车之上。值得一提的是,
2024-04-27 10: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