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殷墟甲骨文中记录一场与商王有关的离奇“车祸”,你知道吗?
来看一条3000多年前的“新闻” 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之间的某一天,大邑商(安阳殷墟)之外的某处山地,发生了一场与商王有关的离奇“车祸”,现场一片惨烈。
车祸发生之后,王宫中的专门刻写甲骨卜辞的人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刻在了一条牛骨上,内容如下:
癸巳卜,殼贞:旬亡祸?王占曰:乃兹亦有祟,若称。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载)车,马硪,迫王车,子央亦坠。
这件牛胛骨版记事刻辞和其他卜辞一起作为档案资料被埋藏在洹河岸边的黄土里。
19世纪末,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在殷墟横空出世,成为我国成熟文字系统的源头。
这条记载商王车祸的刻辞在3000多年后重见天日,我们终于看到了那条延迟3000多年才发出来的车祸“新闻”。
这块牛骨刻辞长32.2厘米、宽19.8厘米,骨版正面刻辞4条,背面2条,共160余字,字内填朱。也就是说刻完后还在笔画内涂了朱砂,美观悦目。专家研究认为,这是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根据刻辞内容和字的颜色将其命名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时代为商王武丁时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殷商时期,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甚至生育、疾病、做梦、出门等,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把这件事刻在甲骨上。根据甲骨卜辞惯例,从卜人是谁到问的问题,再到最后的判断和结果验证,都要完整地刻在甲骨上。商朝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田猎活动,甲骨刻辞中有很多记载商王田猎的卜辞。这条卜辞就与商王田猎有关。
这条刻辞具体记载了一些什么内容呢?
癸巳这天进行占卜活动,一个叫殼的贞人发出卜问。询问接下来的十天里,会不会有灾祸发生?商王看了占卜的征兆后,认为可会有灾祸发生。到了甲午这天,商王外出打猎,在追逐一头野牛时发生了意外,一名小臣驾驶的车辆车轴断裂,先撞到了石头上,而后撞翻商王乘坐的车辆,商王车上一个叫子央的人也摔了下来。
这条卜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代背景、后果等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这不就是一则叙事得当、描写生动的现场新闻嘛。
“记者”惜墨如金,写的是短新闻,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一起车祸的来龙去脉,子央不幸成为目前有记录可查的全世界第一个车祸受害者。为了突出车祸现场的惨烈,“编辑”(刻辞者)使用了一个断轴的“车”和一个倾覆的“车”字,图文结合,颇得传播的精髓。
在这则卜辞中,“记者”在叙述中还使用了曲笔,卜辞中没有直接说商王武丁坠车,只说了“子央亦坠”。子央也坠车了,那么另外坠车的人肯定包括同车的商王武丁。
有新闻专家研究这件“牛胛骨版记事刻辞”后认为,这件文物不只是刊登了中国最早的一则新闻,这件“牛胛骨版记事刻辞”还可以说是3000多年前的“政务报”,以骨为纸,以刀为笔,以商王室为主要报道对象。
这件“牛胛骨版记事刻辞”的正面,竖向排列有4条刻辞。正面第一条记载商王武丁宾祭仲丁;第二条记狩猎时子央坠车;第三条记一个贵族去世;第四条是子寅用羌人十,举行宜祭。背面两条记载天象情况。
有正面有背面,有主有次,这种记事刻辞性质的“政务报”对研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有重要的价值。
据《河南日报》 张体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