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尊酒器、一盏茶瓯、一杯咖啡,承载的不仅是饮馔之趣,更映照出江南人精神世界的流转与坚守。日前,“一杯江南——藏在杯中的三城三味”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惟有饮者留其名”“且将新火试新茶”和“破睡咖啡无限意”三个单元,展出宁沪杭三地馆藏约170余件展品,讲述江南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之路。
南京是名士手中的酒,杭州是隐士盏中的茶,上海则是绅士杯中的咖啡。策展人井然告诉记者:“‘名士’‘隐士’‘绅士’,也是这三座城市给我的印象。”
南京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六朝时期,建康城便盛行饮酒之风,名士们纵情诗酒,留下诸多豪放不羁的逸事。从六朝的风流雅集,到明清的市井酒肆,南京的酒文化既承载着文人墨客的风雅意趣,也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烟火气息,成为江南人文生活的生动缩影,见证着古都的繁华与变迁。
展览第一单元中出现了大量的梅瓶。梅瓶又称“经瓶”,是古代瓷器中的经典器型,因口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在宋代作为盛酒器具广泛使用。其造型修长优美,小口、短颈、丰肩的设计既利于密封酒,又兼具审美价值。
明清时期,梅瓶逐渐从日用酒器演变为陈设瓷,造型趋于高大丰硕,线条秀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从梅瓶器型的转变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井然说。
展览中有一件肩部竖行书写“内府”二字的梅瓶,造型端庄,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天堡桥怀忠墓。明代二十四衙门统称内府,专司皇帝内宫管理事宜。“内府”铭在明代瓷器中十分少见,非常珍贵。“这件梅瓶的主人段琦生前曾任光禄寺左副使。”井然告诉记者,“明代宫廷常以梅瓶盛装御酒赏赐臣子,彰显皇权威严,这件梅瓶就体现了‘赐酒’背后的政治文化。”
酒香醇厚浓郁,茶香则氤氲着江南的禅意。南宋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南宋时期的斗茶大会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茶艺的热爱与追求。
“这个展柜集中展示了宋代的黑釉建盏。”井然告诉记者,“宋代斗茶,要比较谁的茶沫更细密、更纯白,所以茶盏要便于观察茶色、水痕,以黑为底会更直观,因此黑釉瓷也最符合斗茶之需。”
到了明清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兴散茶,以冲泡茶为主。这个时期,杭州龙井茶声名远扬,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
乾隆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茶具是三清诗茶碗。“这件南京市博物馆藏的青花御题诗句盖盅外壁书写乾隆五言诗‘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方腴,三品殊清绝……’,内心则画有梅、竹、佛手,称为‘三清纹’。”井然介绍。
19世纪末,咖啡被引入上海。到上世纪30年代,咖啡文化已风靡上海,成为海派文学的重要符号,老上海的咖啡馆既浓缩了国际最新潮的生活方式,也成为知识分子交谈聚会的公共空间。
从展厅中陈列的咖啡壶可以看出,早期的咖啡壶几乎都是圆柱形的,越往上形状越尖,后来则渐渐和茶壶的形状相符合。
“我们还在最后的展厅设计了一个海派的文化空间,展示了当时上海咖啡馆的情景,观众可以在这里拍照打卡。”井然介绍。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