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
一尊酒器、一盏茶瓯、一杯咖啡,承载的不仅是饮馔之趣,更映照出江南人精神世界的流转与坚守。昨天,“一杯江南——藏在杯中的三城三味”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多功能展厅开展。该展由南京市博物总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杭州博物馆主办,南京市博物馆承办。
名士手中的酒
六朝的酒韵醇香,浸润着魏晋风骨。
“流觞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为良辰。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
走进展厅,竹影婆娑间,透明亚克力做成的“水流”蜿蜒而下,案几上古琴留韵,背景中古画墨香。策展人井然告诉记者:“我们正是依照曲水流觞的意境,在展览中打造了这个场景。”让观众走进展厅,犹如穿越至魏晋风流的时代,感受羽觞沉浮间,对精神自由的追寻。
新石器时代的陶制酒器,凝固着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懵懂敬畏;殷商甲骨文中庄严的“酒”字,揭开酒以通神、礼序天人的王朝密码;汉代绿釉陶酒樽与酿酒画像砖,见证曲糵技艺革新下酒类百花齐放的盛景;而魏晋青瓷耳杯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则将观者引入那个“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时代——文人以酒为剑,劈开礼教桎梏,在醉意中追寻精神的绝对自由,被酒香浸润的狂草与玄言,成为中华美学的重要基因。
在展览中,一件件酒器文物,将观众由远至近,带至不同年代。在以《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仿图)为背景的展柜中,画中所绘的一件件酒具被摆放至观众眼前。
早在六朝时期,建康城便盛行饮酒之风,名士们纵情诗酒,留下诸多豪放不羁的逸事;唐代金陵美酒醇香醉人,闻名于世;明代南京酿酒业空前繁荣,酒艺不断创新。
从六朝的风流雅集,到明清的市井酒肆,南京的文化既承载着文人墨客的风雅意趣,也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烟火气息,成为江南人文生活的生动缩影,见证着古都的繁华与变迁。
在明代,“赐酒”文化的出现彰显着皇权威仪,宫廷常以梅瓶盛装御酒赏赐臣子。清朝时,梅瓶逐渐转为陈设器,但仍保留储酒功能,反映文人贵族的宴饮雅趣。
“本次展览中的孔雀牡丹纹梅瓶,代表了南京当时的酒文化,我们可以看到梅瓶器型的转变,这也折射出当时制酒工艺的转变,体现了明清时期酒肆繁荣的社会场景。”井然讲解道。
隐士盏中的茶
南宋的茶意清雅,勾勒出宋韵风华。
早在宋代,茶已经成为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就与茶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写下大量的茶诗,见证了宋代茶叶茶事的辉煌历史。
“本部分以茶文化为主题,通过杭州径山茶宴、宋代点茶器具等,体现杭州的禅茶一味特点。”井然指着展柜中一排黑色茶盏说,“这是宋朝的黑釉盏。”有着“中国审美天花板”之称的宋代,为啥要用这黑乎乎的茶盏呢?
南宋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南宋时期的斗茶大会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茶艺的热爱与追求。斗茶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文人雅士交流思想、展示审美的重要场合。斗茶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尤其在南宋时期达到高峰。斗茶大会通常在园林、茶馆或私人庭院举行,参与者通过比拼点茶技艺,展示茶汤的色、香、味及泡沫的细腻程度。
宋人斗茶时,对所用的茶盏也颇有讲究,茶盏釉色一般有黑、褐、青、青白等,其中以黑釉盏最适合用来斗茶。因为黑色茶盏与白色茶汤恰可相映成趣,更具观赏性,因此两宋时黑釉茶盏随着斗茶之风的盛行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偏爱。
绅士杯中的咖啡
咖啡的馥郁,为上海注入摩登气息。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咖啡作为新鲜的舶来品,在上海生根发芽。这座奇妙的东方大都市,以开放、创新、包容的态度,吸收了那份独属于咖啡的清苦飘香,形成海派咖啡文化的独特内核。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以咖啡文化为主题,展现融汇东西的海派文化。
1853年,一名英国药剂师在南京东路(当时称为大马路花园弄)开设的老德记药店,成为上海最早提供咖啡的地方。当时,咖啡因其独特的酸苦口感,被上海人称为“咳嗽药水”。直到1866年,上海第一家正式的咖啡馆“宝利咖啡馆”在虹口开业,咖啡逐渐进入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不同材质、形状、色彩的咖啡壶。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咖啡壶样本形制几乎都是圆柱形的,而且愈往上形状愈尖细,后来则渐渐和茶壶的形状相符合,有着隆起如鼓的壶身、铸模制作的底座、带有装饰的壶嘴,还有尖顶饰、铸模制作的壶盖。
这个春夏,让我们从一壶酒、一盏茶、一杯咖啡开始,看见城市中的江南文化传承,饮“一杯江南”,阅世间万象。
观展小贴士
进入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景区)需购买门票,25元/人,展览将展至2025年6月19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3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