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4 19:5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秦始皇“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这是毛主席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的诗句。毛主席可是为数不多的通读二十四史的人才,对中国传统历史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焚坑事件需要重新审视。那么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底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它(他)们该焚该坑吗?一、秦始皇和文化人之间的矛盾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讲究法治和军功,在全国推行严刑峻法的同时,把全国人民绑在战争的机器上,其实有点像军国主义。秦实现大一统后,不改策略,仍然坚持将国家制度下的每一个人都变成螺丝钉,随国家而言,人民不过是工具而已,不存在亲爱关系,他们只需要完全依靠统治者的命令办事即可,不许有自己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一拨反主流的知识分子就出现了。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武德充沛的秦国 秦始皇嬴政和儒者的矛盾最早发生于公元前237年。彼时秦国还没有统一天下,当时的韩国儒生、也是水利专家的郑国,忽悠秦王嬴政修筑水渠,虽然修筑水渠促进了秦国的农业发展,但当郑国间谍身份被发现后,秦王嬴政还是下令将所有儒生一律驱逐,李斯亦在被逐之列。李斯给嬴政上了一篇《谏逐客书》,提醒了嬴政要暂时隐忍。因李斯之力,嬴政和儒生快速进入一段蜜月期,但是双方的矛盾并没有真正化解。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秦国朝堂讨论驱逐令 秦统一后,嬴政和儒者尚有合作。秦廷设博士70人,负责跟随皇帝銮驾,以备咨询。公元前219年,嬴政封禅泰山,“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儒生们凭借妙笔生花的笔杆子给嬴政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泰山石刻,引得嬴政大悦。看起来双方其乐融融,可惜泰山封禅又激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因为儒生们引经据典,用三皇五帝的封禅礼仪来设置秦朝的封禅。三皇五帝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落后,他们的封禅就是简单打扫一下祭台,不奢侈、不浪费,连祭祀的垫席都是用茅草做的。用这种规格来让始皇帝嬴政封禅,就引得嬴政不快,“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此后,嬴政用了超豪华的封禅礼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来登泰山,结果走到一半,天不作美下雨了。儒生们“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趁机阴阳怪气地嘲笑嬴政正因为不用儒家的礼节才引得上天不悦。于是双方关系迅速恶化。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秦始皇二、秦始皇和方士 “儒”这个词脱胎于巫、卜、祝。先秦时期,儒不仅指孔子门徒,也指炼丹方士,甚至有学问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儒。比如阴阳家的掌门邹衍、法家势治派代表慎到,都被齐威王聘为儒博士。这种学科间的混淆也流传到了秦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三个大骗子徐福、卢生、侯生来了。卢生、侯生的真名肯定不叫生,“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儒家学者名字的代称,比如《送东阳马生序》。可见司马迁也把这俩人列到了儒家的范畴,这就体现了秦代儒家成员的复杂性。公元前219年,徐福先忽悠秦始皇说海中有仙山,有长生不死药,希望替秦始皇寻找,但历时数年不见成果。公元前215年,燕国的卢生也来忽悠嬴政,此后又有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忽悠嬴政。嬴政全都信了,“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徐福等人开出的一切条件,嬴政一概满足。但是前期投资那么大,却迟迟等不来不死药,秦始皇对儒生的好感于是进一步下降。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徐福三、围绕封建还是郡县而引出事变本身归属于儒生行列的方士,已经刺激了秦始皇那颗脆弱的内心,但儒生们却还没有感到危险。公元前213年,嬴政过46岁生日,仆射(秦代仆射是儒官,高于博士)周青臣上贺表,歌颂伟大皇帝嬴政“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大吹郡县制的优点。可博士淳于越等人依旧我行我素,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复古的封建制。由此掀起了封建和郡县之争。这也成了焚,书和坑儒的导火索。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秦朝大臣淳于越的言论不是他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了一大批复辟者的思想,这次郡县、封建之争实际是国家统治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无疑,不论是皇帝还是执政宰相,都是忠爱郡县、反对分封的。这场斗争,最终在李斯的主持下,以国家暴力手段予以结束。《史记》中说,李斯上奏,除种树、医术、占卜之书外,不是国家府库所藏的百家书籍一律焚毁,民间敢说《诗》《书》的论罪。秦始皇作出批示:“可”。这就是焚,书的过程。这种举动,和清修《四库全书》完全一致,是为了加强思想统一。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李斯焚,书行动中,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诸子百家书籍并没有被焚烧,“所谓秦时焚,书,只烧民间之书,不燔博士之藏书”。也就是说,秦始皇只是禁止民间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反动书籍,而国家图,书馆仍然保留了这些书籍,保存了文化精典。可见,焚,书更重筛选。这也是刘邦入咸阳后,萧何能收集到秦朝图书的原因。但项羽入咸阳,掠夺金银资财后就一把大火烧毁了咸阳城,里面的书籍自然也归于火海。这才出现了汉初统治者要求访秦末名士回忆书籍的一幕。秦汉文化断层的出现,很大原因要归在项羽身上,而不是秦始皇的焚,书上,不应该把项羽的锅甩到秦始皇头上。四、坑儒公元前212年,替嬴政找不死药的侯生、卢生私下里骂嬴政专制独裁,“专任狱吏……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于是二人卷款跑路。至此嬴政对儒生的好感彻底崩溃。当年嬴政就下达了坑儒令。这次坑儒杀两类人:一类是欺骗自己的方士,另一类就是反对郡县制的儒生。“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杀方士是因为自己被骗了,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而杀儒生的罪名则是“为訞(妖)言以乱黔首”,就是说他们鼓吹分封,违背主流意识形态,是反动知识分子,所以要予以肉体消灭。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坑儒此后长公子扶苏提出:“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嬴政大怒,直接将扶苏贬到了北地郡。可见嬴政的坑儒之心是多么坚硬如铁。所以坑儒不在于坑杀儒生本身,而是在于对异己思想的消除。扶苏被贬,秦始皇死后,便出现了李斯、赵高矫诏杀扶苏,秦朝二世而亡的悲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4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始皇为什么坚决要“焚书”
秦始皇是历史最受人们争议的一个伟人,不光是对他本人,就连很多他做过的事情都会招来人们的争议,比如秦始皇烧书这一件事情,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争议。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有功
2023-05-19 16:34:00
李斯那么聪明,为什么选择暴虐的胡亥
...蒙恬,回到咸阳主持丧事,将自己安葬在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赵高当时的职务是中东府令,此外还兼管始皇帝的印玺,在嬴
2024-04-25 22:39:00
聊聊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说起秦始皇,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出生于赵国邯郸,于赵国为质,当然说起秦始皇的身世至今史学界也是一个谜。秦始皇姓嬴名政,商朝时期重臣恶来的第35世之孙。当秦庄襄王(嬴异人、子处)驾
2024-05-18 20:56:00
李斯为何反对分封制
配图秦始皇雕像01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咸阳宫发生了一场辩论。当时咸阳宫为七十位博士设宴,博士仆射(老大)周青臣作为代表发言,例行一通歌功颂德: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各诸侯国已
2024-10-04 12:33:00
秦始皇的统一之路,从贤明君主到暴君的转变
公元前210年秋,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驾崩于沙丘宫(今河北广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在祖辈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终于统一了天下。他本应高枕无忧,然而他高兴不起
2023-09-11 23:05:00
秦始皇究竟是个残酷的暴君,还是疯狂的帝王
...,雍城,一位少年在此正式登基,成为一国之主。《史记秦始皇本纪》——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最初权利最大的人是帝太后赵姬,她却把摄政权力交给了自己的老情人丞相吕不韦,
2024-05-23 20:41:00
李斯篡改秦皇遗诏?2009年北大收藏的汉简,与史记记载大不相
...却也让人对某些历史真相感到迷茫。尤其关于沙丘之谋与秦始皇遗诏的真实性问题,更是引发了众多人的质疑与探究,使得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李斯其人】秦朝成也李斯,败也李斯,李斯
2024-08-13 12:22:00
...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秦始皇,被拒绝。后来秦始皇后悔,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死。至于韩非最终的结局,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李斯使人
2024-06-03 06:21:00
秦始皇24—29岁期间在做什么?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法回避的一位皇帝,千年的帝制由他建立,第一次大一统的文化圈也是由他奠定,如果没有秦始皇,也许中华距离第一次统一还有着很长的时间。都知道秦始皇千古霸业的第一
2024-01-10 17: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