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6日讯(记者汪丽婷 通讯员兰卉) “这一摔倒,潘师傅又来天天送饭给我吃,亏得有她和这些好街坊。”3月6日上午,在江岸区后湖街道海赋社区惠康居小区,独居老人朱鸿冀接过志愿者潘秋保送来的鸡蛋面后感激不已。四天前,患有脊髓炎的他在楼下晒太阳时没站稳摔倒在地,志愿者郑金梅和保安及时将他扶起送回屋里。
惠康居小区建成于2017年9月,是一个有着744户住户的公租房小区。“这里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人群较多,年轻群体特别少。”社区副主任曾嫚说,小区邻里之间互相帮扶,老年人帮残疾人、低龄老人关爱高龄老人。“这些热心居民自发组成志愿队服务困难群体,今天送个过早,明天送碗饺子,日常上门帮做卫生。”
2018年,朱鸿冀入住惠康居小区,因腿疾需要卧床。73岁的潘秋保在小区遛狗时听街坊聊起他的情况:“他的低保还没迁移过来,这下他没有收入,腿脚又不方便,生活可怎么办?”街坊的话被潘秋保放在了心上。
志愿者潘秋保(右)为朱鸿冀送上鸡蛋面。 长江日报记者汪丽婷 摄
回家后,潘秋保决定每天为朱鸿冀送饭。“我就每天多做一个人的饭,我和老伴吃什么,我就给他送什么。”就这样,在朱鸿冀低保中断期间,她连续送了三个月的饭,还送去了一些生活物资。“后来,每次我碰到他都会问他有没有吃饭,大多数时候他都摇摇头,我就回家多做一份。”
“社区和志愿者一直很关心我的生活,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朱鸿冀说,刚来小区时,社区为他送来了床,志愿者送来了被子。卧床不起时,潘秋保和网格员为他送饭,有时候还送重复了。四年间,潘秋保和志愿者张德尧时常上门看望他,每当他腿疾复发时,就轮流送饭上门。
“大家住在一个小区是缘分,遇到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想着能帮就多帮一点。”潘秋保告诉记者,小区一共有4栋楼,每栋楼都有热心居民志愿者。在社区的推动下,她和11位热心居民组成志愿队,团队成员都在59岁以上。其中,4栋的党员志愿者郑金梅虽然已经78岁了,但仍然坚持帮助高龄老人和低保户。
78岁的党员志愿者郑金梅(左)关爱高龄老人。 通讯员张德尧 摄
了解到独居老人陈爷爷因痛风长期卧床后,郑金梅经常上门看望他,帮他做卫生。住在同楼层的高龄老人杨爷爷也是她日常关心的对象,她经常送去自己做的食物,陪伴聊聊家常。郑金梅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身体比有些老人和病人还是强一点。我只要还能做,就不会退缩。”
社区党委书记段晶与志愿者队伍携手多年,她发现,这群老年志愿者有着较强的同理心和爱心,对困难群众的关怀细致入微,是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段晶说,惠康居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小区每个楼层都有“邻里守望”自治服务点,由“年轻老人”担当志愿者对楼层其他住户进行日常关照。“在‘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氛围下,小区里处处流淌着温情善意。”
【编辑:胡之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