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护航群众幸福生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14 07: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护航群众幸福生活

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

本报记者 何无痕 赵张昀

一件件民生实事,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今年市两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热门话题。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等建言献策。

【关键词】 残健共融

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群体,残障人士容易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亟待关爱和帮助。

如何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委员们围绕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出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厦门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到,加快发展残障人士托养和照护服务,鼓励建立专门的示范性、综合性困难重度残障人士照护服务机构等,使残障人士能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在残障人士家庭群体中,‘家长老了,孩子怎么办’的焦虑亟待关注和解决。”市人大代表,市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杨红斌认为,应加快公办、综合性的困难重度残障人士照护服务机构的建设,制订标准化的《中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探讨建立社区化残障人士托养服务管理办法,让残障人士得到就近、就便的服务,减轻残障人士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残障人士参加生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和平台。因此杨红斌建议,应将残障人士活动、服务用房和住房纳入厦门的社会发展规划,合理有效使用城市空间,用以保障残障人士的社会生活需要。另外,还可以建设残障人士服务成果、产品展示平台,让社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残障人士的特点、需求和能力,并提供对接帮扶,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杨军则注意到,厦门市近年来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其最基本的日常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杨军建议,可借助智能科技手段,帮助视障人士“听见”公交车,提示周边行人提供帮助。

譬如,利用现有公交车站的智能电子站牌,在公交车靠站时提供语音播报提示,同时,借助“厦门公交”“车来了”等App及NFC功能,当视障人士到达站点时,通过智能电子站牌识别其设置的出行信息,定向播放语音通知。

另外,在现有智能人行红绿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智能摄像头的AI识别功能。当识别到视障人士时,利用立柱显示屏、警示灯、语音提示器等设备对过往车辆进行预警,提醒车辆减速礼让,提示周边行人提供帮助。

杨军表示,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能让越来越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勇敢地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营造残健共融的良好社会风尚。

【关键词】 应对老龄化

市人大代表、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陈素珍认为,在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庞大的现状之下,厦门同样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陈素珍建议,鼓励社区成立“托老所”,并给予一定补贴或人力支持。据了解,2022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8亿人,而目前我国养老主要为“9073”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陈素珍说:“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养老模式下,对于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父母年事已高,子女不放心他们独自生活;有些子女因照顾父母,无法兼顾工作,经济来源成为问题,由此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因此,陈素珍表示,在子女工作时,老人可以在社区“托老所”活动及用餐,并由专业人员照顾。

市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会副主席叶玉真留意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人数增加,康复逐渐成为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厦门只有12家医院有康复专科,占医院总数的19%。卫生机构普遍面临着设备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康复力量,满足从儿童到老人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康复需求。

叶玉真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康复工作可以不局限在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都能设置康复功能区,调配采购康复辅助器具,给予患者协助。

同时,全市社区可建立起租赁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并开发一个集全市研发、定制、运营于一体的智慧健康运营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工作,就近方便满足人民群众对康复辅助器具短期和应急需求,从而减轻群众的负担,提供切实服务。

【关键词】 托育

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重要因素,发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助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聚焦婴幼儿照护话题,市人大代表、厦门轨道建设发展集团副总工程师郭敏表示,截至2022年末,厦门市拥有托育服务机构300多家,提供托位1.57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2.96个,服务水平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仍然存在多元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特别在推动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普惠式托育服务方面发展较为迟缓。

她建议,要加快研究适用于用人单位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在满足基本安全、健康要求下,适当放宽审批,允许有条件的单位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允许职工兼职托育人员、职工互助照护等人力资源共享做法。

“托育不是一个单独问题,和社会人口、劳动、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郭敏表示,因此更建议打通相关政策,明确单位福利费和工会费可以用于托育机构开支。自办托育的企事业单位,上解工会费给予100%返还,出台按托育人数和办学规模给予税费减免或抵扣、租金补助、生均补助、师资津贴或产业基金支持等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同时,发挥工会“主心骨”作用,强化指导支持、简化审批手续,由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审批指导,让单位自办托育中心办得起、留得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北青县:孝老食堂守护老人晚年
...区养老全覆盖、农村养老保兜底”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养老院”。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这是8月22日拍摄的青县金牛镇大鹁鸽留村孝老食堂(无人机照片)。 针对农村养老难
2023-08-22 20:32:00
...有众扶”民生实事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本报讯(记者 韩晖) 7月26日,市长盛蕾专题调研“常有众扶”民生实事时指出,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2023-07-30 10:57:00
本文转自:西藏日报蒋翠莲社会保障似一架桥梁,一端连着党和政府,一端连着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增长,而衡量人们
2023-12-13 10:23:00
不断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专题深思)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
2023-10-19 07:51:00
...‘河’力”救助服务品牌。高新区先后建立突发急难困难群众“齐‘新’‘河’力”救助机制,开展救助志愿服务。“齐‘新’‘河’力”救助服务已在全区深入民心,成为困难群众广泛知晓、遇困
2023-07-11 11:37:00
...困的境地,切实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全力以赴抓好社会保障兜底工作。截至目前,平安区为252户833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176万元
2024-05-08 03:38:00
...生温度,绘就千家万户的幸福底色。“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需要招招新、招招实、招招硬。”福泉市重点从优化工作机制、加强工作保障、配强工作力
2023-03-04 10:42:00
...藏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68.17岁提高到2020年的72.19岁。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方位织密民生保障网。近年来,西藏形成了覆盖城乡、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
2025-03-29 04:31:00
吉林:聚焦七个方面 绘就吉林人民幸福安康新画卷
...所为”“婚有和谐”“逝有所安”七个方面,努力让困难群众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救助、让老年人都能够幸福安康颐养天年、让困境儿童都能够得到温暖的关爱、让吉林大地处处充满慈心大爱、让民政
2024-12-09 15:4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丹心颂祖国 高歌新征程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近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党委、山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2025-10-14 06:54:00
路面坑洼无护栏,村民出行存隐患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邓帆)近日,兴国县网友谢先生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社富乡稠村村谢木窑下“丫”字路口及周边路段存在安全隐患
2025-10-14 07:01:00
问政快报(2025.10.14)
2025年10月12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13条,其中,景德镇市珠山区里村街道办事处、吉水县尚贤乡人民政府
2025-10-14 07:01:00
打造“线上直达+线下兜底”全链条辅导体系,创新实施“三核”工作法。10月12日从万柏林区税务局获悉,该局聚焦落实水资源税政策
2025-10-14 07:06:00
为切实防范雨后次生灾害发生,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与城市市政设施正常运转,10月12日开始,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组织巡管人员
2025-10-14 07:06:00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清徐县农田积水、土壤偏湿、农机作业困难,秋收秋种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该县迅速启动抢收抢种保丰收行动
2025-10-14 07:06:00
10月12日,阳曲县召开“三秋”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全力应对连阴雨的影响,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的丰收。该县各部门立足职能
2025-10-14 07:06:00
10月13日,由山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主办的“银龄论坛”全省老年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县老年学学会、涉老组织
2025-10-14 07:06:00
10月12日下午,一列编有8节铁路冷藏集装箱、装载232吨新鲜玉米粒的列车从大同平旺火车站驶出,标志着山西省开启铁路冷链集装箱运输新模式
2025-10-14 07:06:00
王正谱率河北省代表团访问匈牙利和希腊促进交流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河北日报讯 10月8日至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率河北省代表团访问了匈牙利和希腊
2025-10-14 07:09:00
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大洗牌”还在继续。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发布的《2025年度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省级评议拟通过名单》显示,“经专家评审
2025-10-14 07:14:00
国际减灾日,社区居民学避险
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南京消防走进江宁区大里社区保障房小区,以授课、VR体验等形式,帮居民沉浸式学避险,提升居民防灾减
2025-10-14 07:33: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戎善豹记者于洁尘)交付14年的安置房小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内部道路坑坑洼洼。国庆假期,社区的“微改造”行动让新林芳庭小区路畅了
2025-10-14 07:34: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李天奇任熙熙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10月13日,秦淮区中华门街道为期1个月的敬老月系列活动启动。活动现场
2025-10-14 07:34:00
跟着溧庆跑“江湖”——一个月演出48场,连轴转的“戏班子”
跟着溧庆跑“江湖”——一个月演出48场,连轴转的“戏班子”演员王倩一场戏结束走到后台,脸上挂满了汗珠。9月23日至29日
2025-10-14 0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