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潮生:中国古代《耕织图》研究的开拓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1 14:36:00 来源:杭州网

王潮生:中国古代《耕织图》研究的开拓者

一个月前,我收到了王潮生先生新著《中国古代耕织图概论》。这部由花山文艺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6月推出的厚重学术著作,令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倾情拜读,就像茫茫沙漠行走之人,突遇一片绿洲,不由匍匐其中,忘我汲取久违的甘泉。

在这里,我把先生的缅怀之情和读后感想,诉诸文字,权作书评吧。

我与先生的一段“情缘”

王潮生先生比我长三十多岁,却成了忘年之交。他是我走上中国古代《耕织图》研究之路的引路人,我们因《耕织图》结下了一段长达30多年的“情缘”。

1987年,我在临安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因参与《临安县志》编纂,在查阅清光绪《於潜县志》(於潜县于1960年并入临安县)时,接触到南宋於潜县令楼璹绘制的《耕织图》,从此开始涉猎《耕织图》研究。我因写了一篇《来自耕织图诞生地的报告》文章,投稿给《农业考古》杂志,受邀参加1991年8月在南昌举办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幸认识了王潮生先生。

王潮生先生当时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农史研究室负责人,也是南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负责人。报到时,他拉着我的手爽朗地说:我看过你的文章,田野调查扎实,引用古籍考证有理有据,还以为你是一位编纂县志的老先生,没想到是个小伙子。当他得知我自费参会时,立即让会务组安排我的食宿交通费用。

会议期间,他介绍我认识了日本《耕织图》研究专家东海大学渡部武教授,并吸收我为中国农史学会会员,将我介绍给其他农史专家和《中国农史》杂志编辑,送我一部《中国古代耕织图选集》。后来,在先生指导下,我发挥地缘优势写了几篇论文,得以在《中国农史》《东南文化》等刊物发表。

1993年,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临安县地方志办公室,到省城杭州从事行政工作,一晃三十年。由于行政事务工作繁忙,《耕织图》研究束之高阁了。直到退休后,年初整理旧书,才重新开始了青年时代未完成的研究,开始撰写《耕织图》研究专著,至7月我完成了20万字的《南宋楼璹耕织图》书稿。

遗憾的是,当我7月赴北京要把这一成果向先生汇报时,得知他已于去年底离世。但我坚信,在先生的精神感召下,《耕织图》研究必将一代一代永续传承。

先生一生钟爱《耕织图》

王潮生:中国古代《耕织图》研究的开拓者

王潮生先生,1929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先后在农业部宣教司、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室从事农业历史研究,曾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史》《古今农业》等学术刊物编委。先生是中国古代耕织图图像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是中国古代《耕织图》研究的开拓者、引领者,特别是人生的后30年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耕织图》研究上,对中国自五代至宋、元、明、清以降的历代《耕织图》源流、演变有独到的见解和阐释,发表了一系列全面系统、深入浅出、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潮生先生就对中国古代《耕织图》开展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拥有丰富扎实的《耕织图》历史资料和珍贵版本,并公开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创了《耕织图》研究的先河。据不完全统计,先生论文在“知网”被下载6200多次,引用300多次。其中,仅《清代耕织图探考》一文,就被下载745次,引用36次。可见,在相对冷门的耕织图研究领域,先生论文却是十分热门的。

除了1985年编选《中国古代耕织图选集》外,先生还于1995年主编出版了《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古代耕织图》这本图册收集了自战国至清代耕织图像413幅,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是近三十年来,《耕织图》研究者必备之工具书,必引之重要文献。这部书荣获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

先生80岁时,写成85万字的专著《农业文明寻迹》。于1989年与人合著《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先生翻译、注释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名著《齐民要术》第五、七、八、九四卷,约25万字。先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止,笔耕不辍。

耄耋之年的精神遗产

王潮生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仍念念不忘《耕织图》研究,以93岁高龄呕心沥血、坚韧顽强地完成了他终生夙愿——著就《中国古代耕织图概论》书稿。

为什么要写这部书?先生在后记里写到:“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耕织图像的历史从起源、发展、传播、普及、推广、利用、发挥效益等各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悠久的耕织图像的历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耕织图在农业历史科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史料”;“搜集、整理、对比、分析中国历代遗存的《耕织图》,对耕织图像历史进行阐释和研究意义重大”;“光阴荏苒,时不我待,如今我已老矣,但头脑逻辑思维清晰,表达及记忆力尚好,从未停止过读书与研究,而且一直笔耕不辍。因此,将几十年来不断搜集、整理、分析、研究、探讨我国历代遗存的耕织图所得成果编著了《中国古代耕织图概论》一书,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农耕与蚕织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后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历史提供参考资料”。

这部珍贵的图像史料研究专著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先生在后记中娓娓道来:“我早有写《中国古代耕织图概论》一书的想法。2020年初的疫情期间,在居家隔离期间开始动笔,在我儿志平、儿媳玉敏打字、校对、整理图片等多方面的帮助下,现在终于完成了这部二十多万字、一千余幅图片的书稿。”为了这部书,先生“长期埋头于书房、图书馆,阅读和查找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在他的大学同班同学、原林业部森林资源司司长张华龄教授的眼里,先生是一位“退而不休,耄耋之年,一直笔耕不辍”的“拼命三郎”,“其治学态度之严,倾注心血之多”非一般人能比。

这部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认为,王潮生先生所著《中国古代耕织图概论》一书,全面展现了古代“耕”“织”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对耕织图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蕴含其中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以及古代倡导宣传耕织图所起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完整深入的研究论证和分析阐述,是全方位、系统性研究农耕、蚕织图像的重要学术成果和珍贵史料。

当我拿到这部书的时候,深深地为先生的精神和毅力所震撼——大16开本,670多个页码,1000多幅图片、440多首诗。其历代《耕织图》版本收集之全面、图像再现之精美、诗歌汇集之丰富、收藏介绍之精准、分析论述之深刻,是前所未有的。这样一本内容全面、历史厚重、叙述清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学术性专著,出自93岁高龄老人之手,令人钦敬之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文明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一直没有中断耕织生产生活,才将农耕文明的火种传到今天,其中以耕织图为代表的农耕、蚕织文化不断创新、提高、总结、发展、传播具有重大贡献。王潮生先生的《中国古代耕织图概论》,是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更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升,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珍贵资料和重要借鉴,对宏扬中国灿烂的耕织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形象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王潮生:中国古代《耕织图》研究的开拓者

作者简介:臧军,1962年出生,现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原中国作协九届和十届全委会委员、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1986年开始涉猎南宋於潜县令楼璹《耕织图》研究,在“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会”和《中国农史》《东南文化》《丝绸史研究》等,发表论文《来自耕织图诞生地的报告》和《耕织图与耕织技术发展》《耕织图与蚕织文化》《耕织图与日本文化》等文章,先后获省部级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3次,曾任《浙江丝绸志》执行主编。

▼相关阅读▼

《耕织图》和於潜的“老领导”楼璹

第二届吴越文化节特别报道|当南宋《耕织图》遇见当代临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范宽的雄浑、八大的孤傲,可曾想过:这些穿越千年的艺术
2025-08-03 07:15:00
深切缅怀!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因病逝世
...家、江苏省荣誉教授。当选“新中国成立60年课堂教学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的人物”、《人民教育》60年来报道的最有影响人物。孜孜以求,成为名师1937年,
2023-03-05 02:17:00
...成员等。胡锦矗先生是我国大熊猫野外研究及保护事业的开拓者,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物学科研工作者及保护区一线工作人员,为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组织和领导
2023-02-17 12:02:00
从法学传承到立法创新,西政立法研究院十年炼成“最强大脑”
...和国民事诉讼法》;王连昌先生系中国行政法学理论重要开拓者;赵长青先生参与1997年刑法修订;李昌麒先生奠基经济法学理论;徐静村先生多次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
2025-05-26 17:16:00
凝练自己,育晶育人!蒋民华先生诞辰90周年,山大举行纪念大会
...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作为中国功能晶体材料领域的开拓者,蒋民华先生在科研条件艰苦、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攻坚克难,推动中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山东省副省长孙喜民表示,蒋民华
2025-08-03 16:57:00
“在日本史领域争取中国人的话语权”
...全国日本史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中日学术交流的重要开拓者,亲历改开之后中国学术发展进程,以深切感悟和亲身经历写就的这本著作,是一本有史料、有故事、有情怀、整体展现中国日本史研
2023-12-05 16:24:00
...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本月28日晚上,在“中国林业的开拓者”梁希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南京林业大学师生再次观看了由该校水杉剧社表演的原创话剧《林钟声声》。话剧再现了梁希先生
2023-12-31 10:25:00
纪念于希宁先生诞辰111周年丨潘鲁生:德才兼备 铸魂润心
...性。他提出,“老师应该成为本学科的积极研究者和创新开拓者,应该成为艺术教育家。”现在这一教学理念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凭借着对美术及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于先生七十年
2024-01-18 16:52:00
热爱克孜尔的人都会铭记他
...院举行了霍旭初先生追思会,缅怀这位新疆龟兹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先行者。霍旭初先生生前曾是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文博研究馆员、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新疆龟兹学会副会长。2022年10
2022-12-18 09: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