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之前前发表于冷兵器研究所的《朱棣棺材板盖不住了,打垮3万瓦剌具装骑兵,却被《大明风华》黑》当中,讲述了朱棣第二次北伐漠北过程中,与瓦剌首领马哈木之间发生的忽兰忽失温之战。《大明风华》一片将马哈木作为前期boss,有夸大成分。但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马哈木就是百战百败的常败将军,长期被鞑靼太师阿鲁台摁着打,打谁都打不过,只能一度把朱棣弄得很难看。那么,真的如此吗?
其实,认为马哈木是常败将军这种观点,颇为类似所谓“金国末期名将武仙是经验包,打任何一个蒙古武将都打不过,但可以吊打孟珙”的观点(关于武仙的战绩,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金末名将只有完颜陈和尚?这个被《金史》黑掉战绩的道士更能打!》)。实际上,我们认真复盘,会发现马哈木作为大名鼎鼎的也先太师的爷爷,虽然军事能力不如朱棣,却也不愧为一代名将,草原上的枭雄。
▲也先太师剧照
有人认为,瓦剌是在马哈木的儿子脱欢手里得到统一的,马哈木与瓦剌另外两个首领——太平、把秃孛罗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如果说马哈木统一瓦剌,是彻底错误的。
然而马哈木鼎盛时期,已经确然成为了瓦剌联盟的领袖。《明史·瓦剌传》言——
未几,马哈木死,海童归言,瓦剌拒命由顺宁,顺宁死,贤义、安乐皆可抚。帝因复使海童往劳太平、把秃孛罗。
从此前的战事来看,太平、把秃孛罗二人,也是追随马哈木行动的。马哈木作为瓦剌盟主,勉强说个统一瓦剌,也说得通。
毕竟瓦剌联盟一直是相当松散的。如贤义王太平,被认为是《新旧土尔扈特汗诺颜世谱》中之土尔扈特部阿木古朗。即脱欢、也先父子压服土尔扈特部之后,绰罗斯家族始终未能将其真正消化,最后还发生了土尔扈特西迁和东归的事情。那我们难道要说瓦剌从未统一过吗?
而且马哈木是一度从北元大汗孛儿只斤·额勒伯克手中,获得统辖全部四卫拉特的宣称的。
根据蒙古史料《黄金史》的记载——
1394年,恩克可汗死后,瓦剌蒙古与东蒙古正统派达成妥协,拥立脱古思帖木儿次子额勒伯克为大汗,号“尼古哷苏克齐汗”,大汗之位从阿里不哥后裔手中被夺回,忽必烈家族复辟。在额勒伯克被拥立为蒙古大汗的过程中,瓦剌绰罗斯部掌管军队的浩海达裕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这里的浩海达裕,就是马哈木的父亲。
因此,虽然卫拉特人只有50万左右人口,远不及东蒙古200万部众,但因为兵强马壮,加上此时东蒙古由于朱元璋时代的屡次北伐已经衰败严重,所以额勒伯克汗是高度依赖西蒙古,也就是卫拉特部的。
额勒伯克汗一度猜忌自己的大功臣浩海达裕,将其诛杀。但他很快发现了问题,浩海达裕并不是瓦剌的最高话事人,统领瓦剌部的仍然是“瓦剌王”乌格齐哈什哈(土尔扈特氏),杀害浩海达裕反而是切断了自己的羽翼。因此额勒伯克汗马上补偿绰罗斯家族,将女儿萨穆尔公主嫁给马哈木为妻,任命浩海达裕的儿子马哈木为宰相,下令让马哈木有统帅四卫拉特的权力。
乌格齐哈什哈勃然大怒,宣称:“乃既我在,而令我属人巴图拉管辖四卫拉特耶?”这里的巴图拉,就是马哈木。
《蒙古黄金史纲》
(额勒伯克)可汗在位之六年,即蛇年,巴图拉丞相、乌格齐哈什哈二人杀死了额勒伯克可汗。以巴图拉丞相、乌格齐哈什哈二人为首的四万卫喇特,叛离逃去,故蒙古之正统,乃为卫喇特所篡夺。
《蒙古源流·卷五》
乌格齐·哈什哈即起兵来,弑额勒伯克合罕...是年,乌格齐·哈什哈心怀前仇,杀浩海达由之子巴图拉丞相。
这两则史料都是有问题的,只能结合汉文史料来分析。既然巴图拉就是马哈木,他自然不可能被乌格齐哈什哈杀死,也没有理由参与杀害自己的岳父与贵人额勒伯克汗,所以马哈木应该是被乌格齐哈什哈击败后逃跑了。
这也被认为是马哈木军事能力低劣的一个证据。然而当时乌格齐哈什哈掌握全部卫拉特4万战兵(即所谓“四万卫拉特”),数十万人口,马哈木只有额勒伯克汗授予的空名,年纪轻轻,如何与乌格齐哈什哈对抗?
至于东蒙古鞑靼势力,人口众多,兵力广大,但此前由于徐达、李文忠、冯胜、蓝玉等大明名将的反复打击,已经成了一盘散沙,额勒伯克汗根基在蒙古高原西部,也无法有效利用鞑靼的兵马,因此不敌乌格齐哈什哈,遭到弑杀。
1399年(明建文元年),弑杀额勒伯克汗的乌格齐哈什哈立即拥立坤帖木儿为大汗,阿里不哥后裔再次夺取北元蒙古大汗之位。乌格齐哈什哈联合巴尔虎惕、呼里亚惕、巴图特、绰罗斯等部重新组建了瓦剌联盟,不但全面执掌瓦剌大权,由于他拥立坤帖木儿为大汗,汗廷大权也实际控制在他手里,因而也把东部蒙古控制在自己手里。
▲马哈木剧照
然而百折不挠的马哈木无声无息地积攒着实力,在1402年(明建文四年),突然袭杀了乌格齐哈什哈与坤帖木儿,彻底颠覆了瓦剌局势,绰罗斯部真正成为瓦剌各部之首。
但趁着乱局,阿速特部首领阿鲁台趁机与瓦剌决裂,立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鬼力赤为大汗,借助大汗名分迅速掌握了200万鞑靼部众。阿鲁台协助鬼力赤征战卫拉特蒙古前后达六年之久,但一直未能取得什么战果。永乐六年(1408年),由于鬼力赤似乎要脱出阿鲁台控制,阿鲁台杀害鬼力赤,拥立额勒伯克汗之子本雅失里为汗。
马哈木的贬低者认为马哈木没有对阿鲁台取得任何一次胜利,不管是朱棣打击前还是打击后,都是败绩。但事实上——
《明史·何福传》:明年,本雅失里纠阿鲁台将入寇,为瓦剌所败,走胪朐河,欲收诸部溃卒窥河西。诏福严兵为备。迤北王子、国公、司徒以下十余人帅所部驻亦集乃,乞内附。
这里说的是永乐六年,坐拥东蒙古庞大人口的本雅失里、阿鲁台联兵想要入寇明朝,结果被瓦剌马哈木痛打,全军崩溃,导致鞑靼的“王子、国公、司徒以下十余人”带着部众驻扎到亦集乃,请求向明朝内附。(由于鞑靼体量远大于瓦剌,所以朱棣第二次北伐之前,瓦剌是亲明,主张和明一起对付鞑靼的)
▲阿鲁台太师
众所周知朱棣第一次北伐是永乐八年(1410年),而在此之前两年,马哈木就能在胪朐河之战痛打资源远胜于瓦剌的阿鲁台、本雅失里,军事才能无疑是要在阿鲁台之上的,不愧为一代名将。
关于朱棣与马哈木之间的忽兰忽失温大战,笔者之前的文章《朱棣棺材板快盖不住了,打垮3万瓦剌具装骑兵,却被《大明风华》黑》已经有详细介绍,这里做一些补充。
笔者前文称“瓦剌重骑兵受到帖木儿帝国影响”,这一观点来自《战争事典34——廓清漠北·朱棣五次远征蒙古之役》,现在仔细思忖,这种观点还有待商榷,因为当时帖木儿帝国建立时间并不长,能对西域、科布多地区的影响当有限。
▲帖木儿帝国骑兵
然而瓦剌骑兵受到中亚方向的突厥系影响,则当是毋庸置疑的。元帝国时期,金帐汗国、伊利汗国这些西部汗国快速突厥化,而它们的军队盔甲都是比较精良的(察合台汗国也一度军队强盛,对印度发起猛烈的进攻,后来因分裂而衰落)。在北河中之战、昆都尔察河谷之战、贴列克河之战中,精良的金帐汗国重骑兵都带给帖木儿很大的压力。
相比东面遭到明帝国铁器封锁的鞑靼,位于西蒙古的瓦剌无疑很容易从中亚方向得到精铁、良马、盔甲、军械,军事风格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金帐汗国等方面的突厥化影响,这应是无可置疑的。由于铁器和优质战马供应更加充足,瓦剌骑兵质量无疑也要高于东边的鞑靼人。
▲神机队五十七人
而忽兰忽失温之战,也确实是一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高手对决。
瓦剌首领马哈木利用明成祖急于决战的心理,先让明军先在大草原的风雨饥渴中耗了两个月,然后一步步将之诱到瓦剌的预设战场——图拉河不远的忽兰忽失温。
忽兰忽失温是一处高地,背后有断崖,两侧坡度也不小且宽度有限,不利于发挥明军兵力优势(当然,实际上明军由于在草原上分兵索敌,实际兵力优势相比马哈木倾巢而出的三万余人也大不了多少)。
▲李朝实录
《李朝实录》记载——“北人伏奇兵,佯败而走,王师深入,奇兵绝其后,围数重,帝以火药突围而出”。
马哈木用伏兵袭击了朱棣的后营辎重部队,据说皇太孙朱瞻基都差点遇险。
但朱棣亲率的精锐铁骑始终留有余力,而辎重营中也有火枪兵,借助营寨抵御住了瓦剌骑兵的围攻。朱棣通过骑兵轮换脱出了胶着的战斗,亲自向后驰援,率铁骑在火器的支援下赶散瓦剌伏兵,保全了辎重。
▲明军火铳部队
最终,明军一名指挥使阵亡(满都),武安侯郑亨和都督张聚负伤,但“杀其王子十数人”“杀其名王以下数十人”,显然是获得了大胜,推测瓦剌战死应在一万左右。蒙古学者班布日在《卫拉特三大汗国及其后人》中称“卫拉特几万人战死,几乎是灭顶之灾”,这可能又高估了忽兰忽失温之战瓦剌的伤亡了。
不过由于将士经过长途行军和攻坚苦战已经极度疲惫(蒙古骑兵比起中原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有着好得多的耐力),加上有不想过于削弱瓦剌便宜东蒙古阿鲁台的因素,朱棣没有继续追击,班师而还。
而马哈木不过两年后就在与曾经被自己摁着打的鞑靼太师阿鲁台决战中惨败,并且重伤而死。有人宣称马哈木之前就打不过阿鲁台,之后也打不过,但史料显示此前马哈木确实能够痛打阿鲁台,马哈木之前打不过阿鲁台属于历史发明,马哈木确实是因为被朱棣重创了,才败亡的。
总结下来,马哈木老谋深算,试图后发制人,并且安排了伏兵,但由于朱棣布阵有方,营盘稳固,奇袭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朱棣的火器、骑兵、步兵协同指挥,攻击节奏是可圈可点的,但依托高地作战,马哈木极大地减少了伤亡,得以保全了更多兵力。这一战无疑称得上一场高手对决,而以朱棣技高一筹而胜出告终。
最后,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如果朱棣也派出迂回部队,如同另一位历史上的名帅郭子仪在新店之战那样,背击预先蹲守高地的敌人,能否一举歼灭马哈木全军,或者至少获得更大战果呢?
那当然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忽兰忽失温高地的背后是高崖,奇袭部队要登崖而上,就有很大的风险,更存在于蒙古高原不熟悉地形的问题。事实上新店之战中,郭子仪派出仆固怀恩部精锐回,鹘骑兵作为背击奇袭部队,就在山中遭到了安史叛军的游兵阻击,几乎迷路,而耽搁了时间,差点导致主力部队缺乏重骑兵支持而落败,幸亏最后仆固怀恩还是及时赶到,才使得官军反败为胜。
很显然,奇谋是有风险的。考虑到朱棣的战略目标并非彻底消灭马哈木,而是让马哈木和阿鲁台继续互相牵制,虽然我们可以认为忽兰忽失温之战中朱棣寡于奇谋,但确实也要考虑到此战并不是那么值得冒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0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