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372年,朱元璋派三路大军北征大漠:徐达中路、李文忠东路、冯胜西路,每人带兵5万,其中徐达为主力,李文忠、冯胜为辅助。2月,徐达率军出雁门关后,以蓝玉为先锋,率领数千铁骑追击王保保,连战四场均获胜;明军一路追赶蒙古军,深入大漠千余里,最终陷入重围。明军前锋遭遇埋伏,王保保、贺宗哲等十余万铁骑杀出,将明军围困在阵中,局势非常危险。此时,明军步兵团尚未抵达战场,徐达只好组织军队撤退,一边撤离一边战斗,等步兵赶到后,顺利回到雁门关,王保保不敢追击。1414年2月,朱棣亲率6万步骑北征大漠,深入千余里,在忽兰忽失温遭遇马哈木3万瓦剌重装骑兵埋伏。此时,明军已经长途跋涉3个多月,且未曾得到休整;瓦剌则事先预设阵地,占据了所有制高点,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均有。

瓦剌重装骑兵预先埋伏,在自己所选择的主场作战,就等着明军前来送死。可惜的是,马哈木没能如愿。朱棣抵达战场后,直接下令明军仰攻,与瓦剌铁骑展开厮杀,大战一天一夜。结果,瓦剌被斩首数千骑兵,伤亡万余,王子、贵族等被俘虏70余人,马哈木狼狈逃难。此时,朱棣为了维持蒙古各部平衡,追杀数百里后,下令撤军,不再穷追。次年,马哈木上表称臣,表示不再侵犯大明,要安分守己。徐达、朱棣都是明朝著名之战将,其军事指挥水平绝对是一流;徐达是史上十大名将之一,朱棣既是名将,更是世界顶级大帝。那么,遭遇蒙古重兵团埋伏时,朱棣能绝地反杀,为何徐达只能撤兵呢?当然,徐达军事能力肯定要强于朱棣,否则这岳父也就白当了。所以军事能力绝对不是原因,但有三点非常关键,这是朱棣绝地反杀,而徐达撤兵之主要原因。

首先,徐达、朱棣面临之对手不是一个重量级,王保保集团碾压马哈木
元顺帝退回蒙古草原后,北元依然是一个统一政权,麾下军队百余万,其中以王保保集团最为强大,也是大明之劲敌。对于名将徐达而言,王保保经常是手下败将,但徐达赢得并不那么轻松,每一次交锋都是智慧之较量。此次徐达北伐,所部军队是5万,骑兵2万,步兵3万;王保保、贺宗哲集团号称20万,虽然不属实,但也接近10万,实力不容小觑。徐达遇到埋伏,是前锋被围困,也就是两万骑兵被围,而步兵还没赶到,是处于绝对劣势一方。反观朱棣,率领6万步骑亲征,对手只是蒙古一个部落——瓦剌,兵马在3万左右,但均为具有中亚突厥风格的重装骑兵。马哈木指挥水平应该比王保保稍逊一筹,瓦剌单兵作战能力应该强于王保保蒙古军,但规模则要小很多。总体而言,王保保集团要强于马哈木集团几个级别,若是双方有机会对决,马哈木肯定会输。

再则,徐达是轻敌冒进,而朱棣确实有备而来,想好了应对办法
从王保保、马哈木集团之实力上看,徐达面临之对手要强于朱棣,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之根本,毕竟名将总是有办法逆转乾坤,绝地反杀。要知道,徐达每次与王保保交战,明军绝对数量都是少于蒙古军,尤其是骑兵更是十分稀缺,但徐达总是可以逆转战局,让王保保落荒而逃。那么,为何这次就不行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徐达出雁门关后接连获胜,不免产生轻敌之心,蓝玉前锋冒进时,徐达思索一番后,也就同意这么干,这就是轻敌之表现。其实,徐达是想等步兵跟上来后,再统一行动,但害怕王保保逃脱,故而赌上一把。朱棣呢?他明知道马哈木就在前面设置好战场,就等着明军进入埋伏圈,但自己心中有数,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那么,朱棣的应对之策是什么呢?就是他有自己的“杀手锏”,可以确保明军能逆袭成功。

最后,徐达步兵没有抵达战场,朱棣确实玩多兵种联合作战,神机营是关键
接着上一段分析,徐达本意是骑兵、步兵统一行动,然后与王保保在草原上一决胜负,彻底打垮蒙古精锐军团。那么,步兵若是能第一时间抵达战场,徐达有把握赢得胜利吗?答案是能,但王保保不会被俘虏,而是逃脱。要知道,明军损失万余骑兵后,徐达有序撤退,等步兵跟上来时,王保保只能“目送”徐达大军回到雁门关,并不敢追击。可知,徐达骑兵、步兵协调作战之能力超强,若是准备充分,王保保估计又是惨败。朱棣则不一样,他并没孤军冒进,而是骑兵、步兵、火器兵等相互配合,一起进入埋伏圈。此时,朱棣麾下的火器兵,也就是神机营,绝对是克制瓦剌重装骑兵之一把利器;朱棣平时就是这么训练,让明军重装骑兵与火器兵操练,从而找到破敌之良策。忽兰忽失温之战表明,瓦剌骑兵之战斗技能不输明军骑兵,但却无法战胜神机营。当骑兵、步兵、火器兵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时,瓦剌骑兵除了被吊打,就是逃跑了。

综上所述,徐达、朱棣都是史上少有的战将,军事指挥水平是超一流水平。遭遇蒙古重兵团埋伏时,徐达虽然孤军冒进,但依然能顺利撤出,将主力带回了雁门关,王保保则不敢追击;朱棣则一切准备充分,玩多兵种联合作战,故意陷入瓦剌重围,获取决战之机会,而后将其有生力量打残。就此而言,多兵种联合作战才是制胜之关键:徐达是如此,朱棣是如此,当今依然是。
参考书目:《明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