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蒙古人要帮朱元璋,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16:45: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朝代不少,但像明朝这么奇葩的朝代还真不多。

尤其是明朝的皇帝们,更是把这个朝代的奇葩程度推上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这些皇帝中有迷恋炼丹的,有数十年不上朝的,也有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等等。

不过明朝即便奇葩,但也创造了不少奇迹。

为何蒙古人要帮朱元璋,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地地道道无背景、无权势、无金钱的草根出身。

比如说明朝的手工业和经济特别发达,根据美国的《白银资本》研究,在明代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白银都流到了中国。

再比如说明朝还是从南向北打下来的天下。

说到这点,那我们就要着重唠叨唠叨了,因为历史上北伐彻底成功的朝代只有明朝。

那么北伐真的很难吗?

当然难,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很多,我们知道要打一场漂漂亮亮的胜仗,单单人的因素是不够的,其中还得有天时和地利等因素。

为何蒙古人要帮朱元璋,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首先,北伐在地势上不占优,总体来说,我国地势北高南低,北方多山地高原,并且中间有天险阻隔,所以北伐的队伍基本上需要仰攻天险和强渡江河。

其次,北方军队在战斗力上要强于南方,北方多骑兵,南方多步兵,在火器出现之前,南方的步兵团在北方骑兵面前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

既然北伐如此困难,为何朱元璋却成功了呢?

这是因为他把天时和人和的因素无限扩大化,进而弥补了地理上的不足。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有不少蒙古骑兵都加入了朱元璋的阵营,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蒙古人要帮明军,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二、

在明朝建国之初,蒙古族的士兵数量不在少数,即便是到了明朝要灭亡的时候,战斗力爆棚的8万关宁军,其中蒙古族的士兵有近2万人。

而在投降明朝的蒙古人中,不少都是高级官员,把都帖木儿、纳哈出,把台、吴克忠、李贤、哈铭等等都是。

在这些投降明朝的高级中,还有些人的血统很纯正。

比如说纳哈出,此人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木华黎的一脉,在元朝时期位高权重,即便元大都被攻破后,元顺帝带着贵族们北逃建立北元之后,此人还被封为了丞相,后来还是头像了明朝。

为何蒙古人要帮朱元璋,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而他的儿子还成为了太子朱标和大将蓝玉的亲信,如果不是朱标早逝,纳哈出这一脉还得继续享受明朝给予的高官厚禄。

既然蒙古投降的有名有姓的高级官员都很多,那底层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了。

而其中战斗力爆表的“朵颜三卫”更成为了明朝手中对付蒙古的一把尖刀,那么这些投降蒙古人真的没有族别的观念吗?

有,是当然有的,但在性命和气节之间,又有多少人能毫不迟疑地选择气节呢?

毕竟,像文天祥这样的人,实在少得可怜。

三、

元朝统治后期,各种矛盾不断被激化,除了蒙古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外,蒙古族内部矛盾也很尖锐。

其中有三股势力的矛盾最为突出,元顺帝、王保保、李思齐。

元顺帝就不用说了,他代表的是元廷,而王保保和李思齐都属于势力贼强的地方割据势力,尤其是王保保此人在鼎盛时期曾佣兵几十万。

这三方势力彻底把元朝给搅乱了,确切地说是把元朝的战斗力给削弱了。

想想也是,本来枪口一致对外,不管能不能打出子弹,至少会有一定的威慑力,现在倒好了,枪口一致对内,你打我,我打你,谁也不服谁,最终只会被别人看笑话。

为何蒙古人要帮朱元璋,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而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看笑话的人。

当北方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朱元璋在南方也没有闲着,那就是在整合南方的势力。

结果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就相继被朱元璋给收拾掉了,而在朱元璋势力极速膨胀的时候,如果元廷可以从中间横插一杠子,那么将够朱元璋吃一壶的。

只是可惜,元廷内部对此很不感冒,任凭朱元璋坐大,他们依然打得不可开交。

等到朱元璋剑指元大都的时候,那就更有意思了,任凭元顺帝多次请求王保保前去救援元大都,王保保愣是不理,眼睁睁看着元大都被朱元璋攻破。

而元顺帝只有玩命地向北跑。

四、

元顺帝跑了,元大都也没有了,王保保割据一方,这下蒙古人就要为自己的去向做出选择了。

他们只有三种选择:

其一,跟着元顺帝北逃。

其二,投靠王保保割据一方。

其三,归顺明朝投靠朱元璋。

纵观这三种选择,相当一大部分蒙古士兵和族民都选择了第三条路,因为这条路是光明的。

为何蒙古人要帮朱元璋,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蒙古人已经在中原繁衍了两三代人,他们早已习惯了在中原的日子,相比较西北自然条件的恶劣,谁不喜欢中原地区的富饶呢?

再说了,元顺帝他们逃跑了,手里还有财富,那些普通的蒙古人,他们又有什么,跟着逃,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跟着王保保搞割据更不是一条明路,王保保虽然短时间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长久看他两面都不讨好,承受着元顺帝怒火的同时,还要防范朱元璋地打击。

所以,不少蒙古人权衡利弊之后,便会做出投靠朱元璋的选择,这样不仅能继续在中原生活,还能得到明朝的庇护,毕竟元朝已经大势已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又有多少蒙古人会为它陪葬呢?

五、

朱元璋对时局看得也很清,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打天下的软肋是什么,那就是缺少强悍的蒙古骑兵,既然如此,那就需要吸入这股力量。

于是朱元璋颁布了一条檄文: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奉天北伐讨元檄文》

这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民族成分不同,但如果蒙古人、色目人愿意归降明朝,我老朱举双手欢迎,而且待遇和中原人没有差别。

为何蒙古人要帮朱元璋,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既然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蒙古人的归顺自然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成批的蒙古人选择了归顺明朝效忠朱元璋。

而朱元璋这一开明的民族政策也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既然选择了归顺,那就要表示一下衷心,不能只嘴上说说,再说了像朱元璋这号狠人,只嘴上说说也不行。

于是这些归顺的蒙古人就被编入了明朝的军队里,他们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更加美好的小日子,那也是玩了命上阵杀敌,积攒军功。

所以,他们打起蒙古不肯归降的顽固分子时,那也是绝不含糊的,当然也是不敢含糊的。

六、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蒙古骑兵,这些蒙古人帮明军来推翻自己族人的统治,并不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而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再说了,普通的蒙古人已经在中原大地上生活了那么久,早已经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圈子,把他们再从圈子中剔除,谈何容易?

为何蒙古人要帮朱元璋,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当然,这些归顺明朝的蒙古人也不全是自始至终都效忠明朝的。

比如说我们上文提到的朵颜三卫,在朱棣统治时期,他们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就联合了当时颇为强大的鞑靼部首领阿鲁台反叛明朝,后来朱棣连续三年亲征攻打阿鲁台,并沉重打击了支持阿鲁台的朵颜三卫。

由此可见,无论是蒙古人投靠明朝,还是明朝无偏见地接受蒙古人,都是当时对自身利益最好的选择,一旦有了更加有利于生存的机会,他们也会放弃原先的选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2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下之争:明朝与蒙古的百年战争及其背后的恩怨
...来就有很多种说法,但最终的定论还是说出了一个明朝的朱元璋这个能人,他这个能人身边聚集了一群能人,在这群能人大合作之下,元朝才会加速灭亡,不然以陈友谅这群人不知道也要打到猴年马
2024-03-22 14:34:00
元朝灭亡后,明朝境内还有10几万蒙古女人,朱元璋如何处置她们?
...一路金戈铁马,最终推翻元朝统治,这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元朝灭亡后,明朝境内还留有10几万蒙古女人,这位双面帝王是如何对待这些蒙古女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明太祖
2023-08-30 17:43:00
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何下令蒙古女子和汉族男人通婚
...治者的横征暴敛,元朝末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起义。最后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灭掉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咱们大家也都知道,朱元璋其实就是一个大老粗,他出生于一个非常贫苦的家庭,他小的时候
2024-06-19 21:48:00
蒙古人为何愿意为朱元璋所用
前言:朱元璋可以说是踩在元朝的废墟上建立的明朝,他为了实现“驱逐鞑靼,恢复中华”的宏伟目标,先后发动了8次北伐,将蒙古人从富丽繁华的中原大地一路撵回了老家。这还不算完,朱元璋视蒙
2023-04-19 21:37:00
朱元璋的民族融合策略,以智慧解决民族矛盾
...戈为玉帛,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之道。元明交替之世,朱元璋以高明的政治手腕处理蒙古问题,实现了蒙汉融合,给我们带来了重要启示。这段历史值得今人深思,也将鼓舞更多政治家用智慧开
2023-09-13 20:49:00
朱元璋对日本和蒙古的政策对比
...,那也太武断了,在日本论坛上,很多年轻人说:“太祖朱元璋是中华史上最高的英雄。”“光复中国的圣人皇帝,天下的楷模”,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也反应了在日本年轻一代的心中,对明朝的
2023-11-29 13:29:00
说起朱元璋这个人,有些人对朱元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好战。尤其是朱元璋在明朝刚建立之后,就着急忙慌的去打蒙古这件事情,让人们对朱元璋的印象更加的不好,很多人非常好奇,朱元璋和蒙古之间
2022-12-13 15:29
朱元璋灭元后蒙古女子必须做什么
明朝是由汉人主导的最后一个王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小时候的他经历了战乱、饥饿、苦难,年幼的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家放牛,这时候处于元朝末期,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元朝的统治也要走
2023-08-08 21:39:00
宋朝打不过蒙古骑兵,明朝却打赢了,方法非常高明
...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宋军始终打不过蒙古铁骑。朱元璋是怎么打败蒙古铁骑的?明军何以获胜?朱元璋和大明之所以能战胜蒙古铁骑,是因为明军将领众多,战术高明,骑兵实力大增,特别
2023-01-07 18: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